卓琳珺
【摘要】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文學性的教育,對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和素養的提高尤為重要。教師要善于利用現有的教學材料以及其它手段來增強課堂教學的文學性,使學生在體驗文學魅力的同時,提高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接受人文教育。本文以人教英語選修八第四單元為例介紹高中英語文學閱讀READY模式建構,激發學生學習文學的興趣,體會文學背后的社會和文化背景。同時將語言技能的訓練、中英文化的對比、價值取向的思考與課文的學習有機融合,做到在主題討論中訓練語言技能、提高文化素養,在使用語言的過程中思考并內化有益的價值觀。
【關鍵詞】高中英語文學閱讀 READY教學模式建構
一、高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文學性滲透的作用
1.文學性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變得格外重要。首先,因為文學作品中的形象生動的語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等深深吸引著讀者。其次,文學作品往往傳達了英語國家當時的社會背景、社會問題和風俗習慣,這些背景知識能幫助學生減少由于文化差異而造成的閱讀障礙,學生可以通過文學作品,更好地了解西方社會。再次,閱讀文學作品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幫助學生提高文學素養和人文素養。
2.文學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學生可以接觸到真實的英語語言環境。文學作品是語言的藝術,文學作品中優美的語句、鮮明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節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文學作品能夠穿越時空界限,與來自不同同家、不同歷史時期的讀者直接對話。文學作品涵蓋了來自不同階層的形形色色的人,他們即便是虛構的人物但也是來自真實生活,學習他們的語言就是學習活生生的語言。我們的學生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可以學習到英語語言中多方面的知識,如擴大詞匯量并且更好地學會如何使用所學詞匯。此外,英語文學作品還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文學作品的閱讀中,學生可以根據作品的情節采用skimming,scanning,careful reading等閱讀技巧,潛移默化中加快了閱讀速度,培養了英語語感。
3.文學性有助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根據學生的不同興趣選擇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文學作品,同時可以利用這些文學作品設計生動的課堂活動來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教學效果。除了一些經典的文學作品,教師還可以把學生感興趣的文學作品如英國作家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引進課堂,《哈利·波特》系列小說里包含了豐富的神話因素,作家用她豐富的想象力、生動的語言把傳統與現代、夢想與現實融為一體,教師可以根據文學作品設計各種活動,使課堂生動起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
二、高中英語文學閱讀材料的選擇原則
英語文學閱讀材料的選擇是決定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學性滲透成功與否的關鍵。教師既要選取語言地道的材料,又要選取專為學生編寫的、具有一定趣味性的閱讀材料。筆者依據Christine Nutal(2002)在《外語閱讀技巧教學》一書中提到的縮寫詞SAVE來概括簡易讀物的選定標準:S:Short,表示所選的簡易讀本不宜太長,長時間閱讀會讓學生感到疲乏;A=Appealing,表示所選的簡易讀物能真正吸引學生,最好附有插圖和大號字,這可讓學生避免視覺疲勞;V=Varied,表示簡易讀物應在內容和語言上盡量多樣化,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有利于學生心智成長;E=Easy,表示簡易讀物應具有較高的可讀性,生詞過多會挫傷學生的閱讀熱情。要做到開卷有益,教師在選材時應該選擇積極的、有教育意義的作品,避免充斥腐朽沒落思想的作品。
三、高中英語文學閱讀課的READY模式建構
READY模式是由R(reading)、E(exploring)、A(answering)、D(developing)、Y(enjoying) 五個要素構成。除去課后所花的時間,這個模式大約需要兩到三節課的時間來完成。
R(reading):課后進行。讀前教師會提供一部分的導讀,教師介紹作品的背景知識以及補充文學性的教學材料,從而開闊學生的視野,幫助他們深入理解課文的主題。然后按照我們平時閱讀的技巧如skimming,scanning and careful reading展開閱讀。當然這一閱讀部分也可以安排到日常閱讀中。學生通過這個閱讀過程,了解文學作品的人物、情節、結構等基本內容。
E(exploring):探究部分主要是在課后進行的。在學生完成第一步驟的閱讀之后,教師通過問題的形式把學生引入到深度閱讀上來,讓學生進一步探究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所傳達的情感、價值觀。這一過程可以很好地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推斷能力。
A(answering):解疑部分主要是在課上進行的。分為生生探討以及師生探討兩個部分。生生探討其實也是一個語言的輸出過程,這是在學生完成了探究部分之后,通過這個探討形式來梳理自己對這一作品的體會感受,在思想的碰撞過程中,學生們理解得更透徹了,也能增進對文學閱讀的熱愛。師生探討在生生探討以后,教師與學生互相交流想法,然后再歸納與提升。
D(developing):在解疑之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復述小說故事、寫一篇讀后感、改寫原作、把作品改編成劇本、進行片段表演等等,通過各式各樣的活動,加深學生對作品的體會和理解,同時也能讓學生體驗閱讀后帶來的快樂與成功,增加文學閱讀的興趣。
Y(enjoying):最后就是欣賞部分,學生摘錄自己在閱讀過程中認為優美的或有哲理的部分在課堂上通過朗讀的形式與大家分享,形成一個很好的閱讀欣賞氛圍,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欣賞同名電影,讓學生進行影評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