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龍超
摘要: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歷史教學的生命,它取決于教師自身教育藝術的發揮,也取決于教師對教學中情、理、趣的挖掘。作為中學歷史教師,應從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出發,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探求最佳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態度,激活學生善于自主學習的內驅力,這樣才能激活歷史課,真正提升歷史教學效能,從而搞好初中歷史的有效教學。
關鍵詞:初中歷史;師生互動;優化
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從傳統教學模式中的教師“一言堂”轉變為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師生共同參與的“師生互動生成”新形式,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平時枯燥乏味的歷史課程變得活躍生動,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一、強化歷史課堂師生互動
教學活動是人與人之間溝通交流的過程,歷史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重視學生的參與性。推行教學互動模式是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的一次重要變革,其具有三個方面的積極意義。
一是有助于活躍課堂氛圍。從被動接受知識到主動參與探討,學生在歷史教學中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課堂教學氛圍明顯得到提升。
二是有助于培養學習能力。互動過程中,學生的分析問題、研究問題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并且培養了學生和他人進行協作的能力, 以及運用唯物主義辯證看待問題的能力。三是有助于深度理解把握。師生互動在歷史教學中能夠實現歷史課堂教學的深度發展,讓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歷史發展規律的洞察更加細致深刻。
二、優化關系,創設氛圍
新課改背景下的城鄉結合部初中歷史教學, 傳統的教師“一言堂”的味道比較濃,要扭轉這一局面,真正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促進師生之間互動交流、互動生成,需要切實落實新課改倡導的新型師生觀理念。我們需要歷史教師的角色更多的彰顯作為課堂內容的發起者、引領者和總結者等身份,師生以平等的兩個主體的朋友式身份進行探討交流,共同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努力營造自由、和諧、平等和寬松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并且進行理論闡述。
三、分組合作研究,交流探討
教師出示了思考題之后,接下來一項重要任務是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為什么采取分組討論這一方式,關鍵在于集聚學生集體智慧,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互相幫助、受到啟發,同時也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分析研究能力。在學生自主探究中,筆者深入每一個小組進行巡視,了解學生學習的狀況,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小組內進行辯論交流,表達出自己的看法。在學生分組討論形成小組成果后,引導學生進行全班范圍內的匯報交流,一位學生回答,其他學生可以補充、辯論,也可以指出其不足,通過集體的智慧完成目標任務。
四、設置問題情境,增強課堂互動
提問應該來說是最直接的課堂互動,也是最常用的教學技能。初中歷史教學課堂一般有復習式提問和啟發式提問兩類。教學者也可根據學生的活躍程度來提問問題,如果學生剛剛上完體育課沒有特別活躍,可以提一些開放性有趣的問題。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時,可以問:“當英法聯軍進攻廣州時,廣州巡撫是什么樣的態度? 又是如何應對的? 如果你是廣州巡撫你將如何應對侵略軍? ”似乎是一個讓人腦洞大開的問題,其實也包含了需要學習和了解的知識。當學生若有所思的時候也可以加強互動,可以讓學生四人為一小組相互討論,討論結束后每一組派一個代表說出每組的觀點。這樣有培養了學生的目標意識,有目的性的去討論,也訓練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另一方面,在初中歷史課堂提問也要具有啟發性,難易要適中。實在有學生沒有理解提示的也應當改變一下問法,使得互動更容易更高效。
五、實現角色轉變、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根據新課程理念, 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 教師是學生學習和探究的合作者、促進者和引導者。歷史教師不能僅僅充當教材知識的搬運者、教參的執行者, 要從知識傳授者這一傳統角色中轉變過來, 做學生學習活動的促進者。有效教學特別要注意擺正教師的角色地位, 做學生學習活動的服務者, 緊緊圍繞教學的中心內容, 創設多樣的歷史情境, 幫助學生討論、探究, 激發學生的思維, 形成自主學習的活水源頭。讓學生動起來,讓歷史課活起來,可以通過多種形式:我們可以通過演講等形式來點評歷史;可以通過教師播放的影視圖片來感受歷史;可以通過學生編演的歷史情景劇再現歷史;我們也可以通過參觀名勝古跡等實地參觀走進歷史。如講“西安事變”時,西安事變發生后國內外各派政治力量的態度是教學中的難點。通過剪輯電影《西安事變》的幾個片斷:張學良、楊虎城在西安實行兵諫,扣留蔣介石;宋美齡、端納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而斡旋;何應欽兵圍西安,轟炸渭南、華縣;周恩來率中共代表團去西安調停……進而提問學生:蔣介石該不該殺?為什么不能殺?當時有哪幾種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西安事變為何能得到和平解決?學生聯系幾個片斷,經過思考,就弄清了國內外各派力量對西安事變的態度和目的,從而解決了難點問題。
六、優化方案,靈活形式
課前充分備課、不斷優化教學設計方案及內容是一位優秀歷史教師的必備功課。尤其是在當今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歷史教師在課程備課階段唯有將課程內容和師生互動生成的方式進行精心設計和編排后才能夠讓歷史課堂豐富多彩,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師生的多維度互動,能夠讓探討問題更加深入, 這樣的歷史課程才能夠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一步活躍學生思維,促進高效生成。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生與課本之間以及小組之間等貼切實際的多樣化互動形式營造的豐富多彩的課堂氛圍, 學生能夠深刻理解課程內容,有助于學生記憶知識。
總之,學好初中歷史,可以增加文化底蘊,遇事有辯證觀,更好的了解和理解政治和文學的發展和演變。而學好初中歷史的關鍵還在于教學者如何運用好課堂教學技能。教師結合課堂教學導入能力、課堂教學的語言能力、課堂教學的提問能力和課堂教學的媒體使用能力一定可以讓初中歷史教學又有來越高質量的互動,可以讓學生學得充實輕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