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 勇
《體育教學》
——我的良師益友
文/王 勇
十年對于一個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來說算是較長的時間。一本好的雜志在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過程中能夠充當良師益友的角色,《體育教學》作為一本以服務于全國廣大中小學學校體育工作者為宗旨的期刊,為體育教師的思想交流提供了陣地,為學習交流提供了平臺。
體育教學;專業(yè)成長;良師益友
不知不覺,筆者已經在教師的崗位上摸爬滾打了十年。十年是一個重要的階段,無論是對于人生,還是對于一個人職業(yè)生涯來說,十年都算是一個比較長的時間了。回顧我從教的十年,有過淚水與汗水,有過喜悅與躊躇。我與《體育教學》之間有一段不得不說的故事,也是一段值得回顧的旅程。
記得剛剛參加工作時,我?guī)е鴱碗s的心情走進了學校的大門。我是上海體育學院畢業(yè)的研究生,居然到了一所中學里任職,和我同學多數都進入了高校工作有了明顯的區(qū)別,這種失落感時常會在我的心里攪動。當時內心對工作的想法是消極的,認為中學的體育很簡單,無非是吹吹哨子,讓學生玩玩而已。真正的改變發(fā)生在我的第一節(jié)公開課之后,當時我想公開課沒什么大不了的,于是從網上找了一篇教案,把教案中的幾個關鍵內容記一記,就信心滿滿地去上課了。到了上課時我卻傻眼了,沒想到校長親自來聽課,當時我一下子就緊張了起來,本來就沒好好準備,加上緊張,后來都不知道是怎么下的課。下課后,校長把我叫到辦公室,他并沒有批評我,而是說了一番讓我記憶猶新的話。校長說我是學校里第一個研究生,學校對我寄予厚望。教學不是兒戲,要利用我的特長,加強教學研究,爭取早日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成績。
自此,我開始對自己的職業(yè)進行了重新定位,勵志發(fā)揮自己的特長,以科研引領教學,爭取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出點成績。
目的,不要被功利化教科研蒙蔽了自己的雙眼。基層教師的教科研要做到心中有學生,眼中有教學,以教學為起點和終點。他還建議我多看看一些體育教學類的雜志,并且重點向我推薦了《體育教學》雜志,說從上面能學習到很多東西。
當說到《體育教學》雜志時,我有點印象,學校的圖書館里就有,但是我卻很少去借閱。聽了王教授的指點后,我到學校的圖書館將往期的《體育教學》雜志一股腦的都借了回來,準備從學科雜志上吸取養(yǎng)分。雜志上的很多文章確實讓我大開眼界,后來,我干脆自己訂閱了一份,每個月的15號都期待新一期雜志的到來。
說到科研,我首先想到了參與課題研究。上學時就開始參與課題研究,當時認為教科研是我的長項,于是我申報了區(qū)級課題研究。可能是當時體育教師對課題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多少老師去主動申報,于是我的第一個區(qū)級課題就很順利地申報成功了,這讓我信心倍增。課題研究嘛,就是做做材料,寫寫論文。等到第一個課題結題時,我才發(fā)現,課題對自己的教學并沒有多少幫助,除了哨聲比以前更響,口令比以前更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好像并沒有進步多少,這讓我陷入反思:是不是教科研并不能指導自己的教學?后來我將疑惑告訴了著名體育特級教師王渺一教授,他對我的指導意見是,正確認識科研的
在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上,《體育教學》給了我許多的幫助,一直陪伴著我的成長,是我的良師益友。雜志是以服務于全國廣大中小學學校體育工作者為辦刊宗旨,堅持導向性、科學性、實用性的辦刊方針,反映學校體育改革新動態(tài)、新理念、新思想,交流、推廣體育教學方法、手段和技術,并開設了不同的欄目,如專題研討、教學探蹊、教研園地、他山之石、實案選登等欄目,雖然各個欄目進行過多次改版,但無論怎么改,其辦刊的初衷都是服務于體育教師的教學實踐,每篇文章都立足于體育教育中的新問題、新動態(tài)、新思考,每篇文章都讓我受益匪淺,于是我拿到每期新的雜志都會認真研讀上面的文章,特別是針對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學習作者如何解決它,并從中得到教學上的啟發(fā)。


例如,在籃球教學中我遇到了很多困惑,于是我查閱了“實案選登”和“教學探蹊”欄目上關于籃球教學的文章,不僅有眾多體育教師的真實教案被刊登出來,也有很多教師在籃球教學實踐中實際問題的思考,我從中獲得了許多教學上的靈感,對籃球教學無論是從單元計劃還是課時計劃上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教學設計能力也在一點點的提升;“教學一得”和“游戲百花園”中有教師在體育課上的一些精彩創(chuàng)意,我嘗試著將這些創(chuàng)意用到教學中,竟產生了讓人驚喜的教學效果……慢慢的,我不光是看文章,也學著寫一些更加貼近教學實踐的文章,試圖將自己在教學中產生的思考記錄下來,并試著往《體育教學》的采編平臺上投稿,雖然多數時候等來的是退稿,但偶爾也有一兩篇文章能夠被刊發(fā),當拿到樣刊時,看到自己的文字變成了鉛字,心里充滿了自信和成功的喜悅。這樣,我在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上不斷砥礪前行,漸漸地我發(fā)現我的教學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可以在區(qū)級乃至市級教學比賽中獲獎了,而且我的科研水平也在逐漸提高,最近又成功申報了江蘇省十三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獲得市學科帶頭人的榮譽稱號。
回顧十年的教師之路,我在專業(yè)發(fā)展的道路上最得力的武器是教學反思,基于教學實踐的反思,將反思的內容寫于紙上,就是基層教育工作者最樸實的教科研過程。《體育教學》為廣大的基層教師提供了一個學習成長的平臺、思想交流的陣地,如我的良師益友,陪伴著我一起成長。馬上就要踏上下一個十年,我相信,新的征程中有《體育教學》這樣優(yōu)秀雜志的陪伴,我一定能在專業(yè)的道路發(fā)展上越走越自信。
G633.96
A
1005-2410(2017)11-0050-02
(江蘇省蘇州市工業(yè)園區(qū)星澄學校 21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