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蘆 明
八年級不同形式的耐久跑教學設計
文/蘆 明
八年級;不同形式;耐久跑;教學設計
本課依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和《浙江省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指導綱要》的理念,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本校“自主課堂”教學模式為主導,以提高耐久跑節奏調控能力為主要目的,有效提高耐久跑成績,為九年級耐久跑的體育中考奠定基礎。本課是2011人教版(八年級)《耐久跑》單元第一課時,在教學設計中以技術、體能和運用視角構建課堂,讓學生在不斷的自主練習過程中學習耐久跑的節奏控制,合理發展體能,并在音樂伴奏下進行強化練習、提高興趣,將學到的節奏把控能力運用到實戰練習中,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在教學的各個環節設置不同層次的小目標,使學生在不斷達成小目標的基礎上最終達成本課教學目標。不斷培養學生自主能力、創新能力、合作能力,逐漸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耐久跑是田徑教材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在2011人教版八年級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占有重要地位,標準中對《耐久跑》內容的教學要求是:發現和解決學習過程中有關問題的能力,如基本掌握并運用中長跑項目的技術,完成所學技術動作的準確性以及速度把控。本節課中主要解決的問題是跑動中的節奏把握和速度控制,并將學到的跑的節奏感運用到實際跑動練習中,把控自己跑的速度、節奏。
田徑是中學體育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有很多形式的內容學生十分喜歡,也有很多內容由于累和學習的枯燥而被學生討厭和排斥,其中耐久跑就是學生討厭和不喜歡的內容之一。雖然耐久跑學生不是很喜歡,但曾經都接觸過相關的練習,都有一定的基礎。耐久跑成績的好壞主要取決于跑的速度、身體姿態、呼吸等,而速度的快慢就是跑的節奏把控。本節課運用不同形式的跑如:圖形跑、場地跑、障礙跑、折返跑等形式并配音樂進行練習,在不斷變化的跑的形式中感受跑的節奏,逐漸調整跑的呼吸與跑的姿勢,體驗跑的感受,體驗節奏跑后帶來的快樂,為以后的耐久跑培養信心。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勇于克服困難的優秀品質。與體能練習搭配一起教學,在學習技術的基礎上發展體能,讓體能的發展促進技術的學習,讓技術的學習得到有效運用。
本節課上課的學生全部是八年級女生,她們大多在13~14歲期間,正處于青春叛逆期,也是身體發展最敏感迅速的時期,此時的她們都有自己的想法與觀點,一旦遇到自己不滿意或者討厭的事情就會表現出叛逆心理和行為,而耐久跑本身枯燥乏味而且練習過程比較累,正是這個階段學生最討厭的體育課教學內容之一,不管討厭還是排斥,此階段學生都已經具有一定耐久跑的能力和練習耐久跑的經歷,都曾經跑過800米若干次,可以說每一名學生對耐久跑都有自己的感悟,因此在教學中盡量用變化的形式有效激發學生練習欲望,用挑戰自我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練習。本節課上課的全部是女生,這為教學耐久跑提供較好的練習環境,運用障礙跑、場地跑、圖形跑(三角形、圓形、S形、8字形跑、數字形、不規則形等),其他學生自編形式跑等,讓學生在不同形式的跑中感受跑的節奏變化,把控跑步的速度,協調腳步與呼吸,并運用音樂進行節奏跑,為學生提供挑戰自我、展示自我的舞臺。
1.以學生自主練習為主,精講多練,注重學生實踐體驗,關注學生內心感受,以技術教學為主,兼顧發展體能,注重實際運用。
2.運用多種形式跑,讓學生體驗不同形式跑的速度控制與節奏調配。
3.小組長即小先生的帶領與點評,提高學生間的互動與交流,突出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實現體育課堂自主練習的設計意圖。
4.融入體育中考項目,整節課很多項目設置與體育中考項目相關聯,如:耐久跑、體能練習中的雙手正面擲實心球、跳繩、仰臥起坐等項目,能激發學生踴躍練習的興趣和欲望。
5.課堂中所涉及都為常見鍛煉項目,練習時受場地器材等限制較少,在平時生活中都可進行練習,如跑步、平板支撐、跳繩、仰臥起坐等項目,增強了實際應用性,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奠定基礎。

耐久跑教案

?
【點評】:從上述設計看,這堂課的運動量是很大的,教師在上課過程中要合理把握學生的運動負荷,適時地讓學生自測心率,根據心率的高低,調整練習的量和強度;設計中的多個練習其實可以進行分解,作為每堂課的課課練形式出現,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吸引力;本設計給我們一個啟示,耐久跑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和內容進行練習,提高學生的各種體能,但教學的重點應放在發展學生的心肺功能、有氧耐力和肌肉耐力上,要求學生能夠掌握跑動中的放松和節奏感以及正確的呼吸方法,顯然設計需要考慮這些方面。
G633.96
B
1005-2410(2017)11-0060-03
(浙江省寧波國家高新區外國語學校 31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