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永剛
摘 要:近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在快速增長,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提高,同時,與城市相比,我國農村社會中農民的文化生活較為落后,發展相對遲緩,城市居民的業務文化生活極為豐富,廣場舞、健身、觀看娛樂表演等,而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的水平,難以滿足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加強我國農村的文化建設尤為必要和迫切。鑒于此,本文圍繞這一課題展開研究,以期促進農村群眾文化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農村群眾 文化活動 現狀
1、開展群眾文化建設的客觀需求
我國有著悠久的農耕文明,即使是在城鎮化進程不斷推進的今天,農村人口在我國人口比重中依舊占據絕對優勢。隨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不斷加快,黨和國家對“三農”問題愈加重視,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來發展農業、建設農村、提高農民生活質量,農民的物質生活已得到基本滿足,進而需求逐漸轉向精神文化領域。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作為公共文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核心力量,因而大力發展具有農村特色的群眾文化對提高農村人民道德素質和文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下文將圍繞這一問題展開探討。
1.1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題中之意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經濟快速發展和廣大農民群眾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已成為當今的時代要求之一,而這也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題中之意。具體地說,十一屆三中全會順利閉會,以及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社會主義物質文明的發展,得加強農村群眾文化服務不僅成為了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同時也成為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滿足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途徑。
1.2是加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
立足于知識經濟時代,文化逐漸成為衡量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堅持社會主義國家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農村群眾文化服務是新農村建設的基本內容,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民文化生活日益多樣化,如何平衡物質與精神需求的協同發展成為了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而這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新特點。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重要一環,群眾文化活動是農民獲取知識、豐富精神內涵的有效途徑,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精神動力、智力支持的基礎保障。因此,加強農村群眾文化服務建設,保障廣大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建立健全農村群眾文化服務體系,以多元化的公共文化產品與公共文化服務來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已成為進一步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
2、當前我國農村群眾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2.1農村缺少文化方面的人才
研究發現,當前我國農村群眾中的文化人,主要是來源鄉鎮基礎組織中的工作人員,以及一些零散的文藝愛好者。這些文化人中,大部分年齡偏大,同時,受教育水平低,并且專業水平差。在開展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過程中,存在弊端,一是這些工作人員對“農村群眾文化”缺乏正確、深入的認識,也沒有充分的理解其內涵與宗旨,導致文化建設工作具有盲目性,缺乏清晰的思路,進而導致其工作無法滿足文化建設發展的需求;二是我國農村缺少文化人,在農民群眾對某項文化活動產生興趣時,沒有專業的人才對其進行指導,進而導致活動無法順利的開展和進行。
2.2缺乏先進的農村文化設施
隨著國家對農村群眾文化的建設,財政對農村文化建設給予了一定的資金支持,當時當前我國農村群眾文化的設施較為單一,僅包括基本的幾種,如鄉鎮文化站、農家書屋等,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農村經濟的崛起,這些基礎的群眾文化設施,已經無法滿足農民的需求。
2.3農村文化意識薄弱
受文化水平以及傳統觀念的影響,我國農民思想較為傳統,觀念較為陳舊,對文化活動的參與熱情低,對文化事業的建設與發展關注程度不高,農村群眾文化建設缺少文化信息基礎,導致整個農村社會的文化意識薄弱。
3、如何更好地推進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
3.1提升認識,明確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
對于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來說,當前存在著一定的認知上的不足和問題。很多群眾往往知道和了解群眾文化活動下會有很多娛樂的項目,但是卻沒有對其進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對于認知上存在的誤解和不深,我們應該進行高度重視,積極做好宣傳工作,讓農民群眾認識到群眾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性,幫助他們接觸思想方面認知的問題。只有正確地對待群眾文化建設活動,這樣才能更好地支持和配合農村群眾文化建設活動,讓群眾文化在新農村建設中的效用得到更好地發揮。
3.2創新文化建設活動
對于農村群眾文化活動來說,其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廣大農民群眾。廣大農民群眾是主體,同時也是文化活動的經營者和創造者。在文化建設工作中,我們應該對農民群眾進行引導,做好宣傳,讓農民群眾自身的熱情得到全面激發,讓他們更好地參與到文化建設工作當中,并且通過創新來豐富群眾文化活動的形式,讓群眾文化建設工作具備更強的覆蓋能力,提升整體工作的影響力和生命力。
3.3豐富文化體系
對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工作來說,文化體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內容。一個科學的文化體系,可以更好地推進文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并且將文化建設的效用進行更好地發揮,更好地為農村和諧發展提供基礎保障。我們應該對當前農村發展建設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進行充分了解,打造一個優質的發展環境。群眾文化構建為鄉村文化提供了一個更加匡闊的發展空間,在發展農村資源的基礎上,同時也體現了更多的社會價值。對當地的文化情況進行全面分析,構建出更加或多元化的文化體系,為新農村建設提供更加全面的保障,將經濟與文化實現有效地融合。另外,各類文化活動的開展也要深入到基層農村群眾群體當中,可以結合實際情況積極拓展文化下鄉、“四季藝術節”、“文化藝術節”、“周末農家戲臺”等親民便民演出平臺。
3.4增強農村群眾文化的感染力
如何增強農村群眾文化的感染力呢?工作人員要找到農民的情感共鳴,并創新萬戶活動,增強群眾文化的感染力,構建具有凝聚力的群眾文化,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進行:一、籌辦文化節,即“農民文化節”,這是農民自己的節日,對農民而言,過節理所應當,在文化節日中,要鼓勵廣大農民走上舞臺,為農民群眾表演節目,同時,也展示當代農民的風采。要注意的是,文化節的內容,不可脫離農村、脫離農民。這樣的文化節,對農民群眾而言,不僅親切,而且新穎,有利于群眾文化的發展。二、建設俱樂部,農村群眾文化設施缺乏且落后,因此,俱樂部的建設,可以為農民參與文化活動提供場所,為當地農村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
4、結語
本文重點分析了當前農村群眾文化在發展過程中切實遇到的問題,然后,針對問題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有效策略。農村群眾文化建設,對我國農民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重要影響,對促進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相關工作人員要做好農村群眾文化的發展和建設工作,滿足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參考文獻
[1]李浩潔.我國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理性思考[D].齊齊哈爾大學,2014.
[2]李美玲.當前農村群眾文化發展的困境與出路[J].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06):77
-81.
[3]代興朗.淺談農村群眾文化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大眾文藝,2015,(01):14-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