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提出在高職高專聲樂教學中,技能競賽是促進教學發展的一個新途徑,將“以賽促學”應用到高職高專聲樂教學中,能夠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自主實踐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與綜合能力。
【關鍵詞】以賽促學 聲樂教學 高職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10C-0022-02
聲樂課屬于技能課程,培養的是學生的演唱技巧、表演能力以及實踐能力,比賽是聲樂學習成果展示的一個平臺。近幾年來,職業技能競賽開展得如火如荼,目前,針對職業院校的比賽有職業技能大賽、文明風采、大學生藝術節等,國內的一些專業聲樂大賽也開始設置高職高專組。還有院校組織的各種藝術節、聲樂大賽等,給予學生實踐與自我展示的機會,學生通過比賽,開拓眼界,展示自己,能夠發現自身技能的不足,從而促進學生不斷提高改進,更加重視課程學習,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也有利于教師更好地開展聲樂教學。筆者通過教學,感悟到比賽對促進教學的重要性,應該積極督促和指導學生參加比賽。
一、職業院校比賽項目的規則要求
近年,組織學生參加的比賽主要有:一是全區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這個比賽分中職組與高職組,中職組在文化藝術類這一大項中包括藝術專業技能(中國舞表演)、服裝設計與工藝、模特表演、藝術專業技能(戲曲表演),高職組在文化藝術類這一大項中包括藝術專業技能(中國舞表演)、藝術專業技能(鋼琴演奏)、藝術專業技能(音樂表演)。每年比賽的項目都會不一樣,因此要有針對性地組織排練節目,職業院校技能大賽除了區賽還有國賽,比賽的節目一般要具有地方特色,突出本民族特點,節目要求創新、新穎、有特點。二是大學生藝術節,這個展示平臺內容豐富,主要是展示每個院校最優秀的節目,展示當代大學生意氣風發的精神面貌以及豐富多彩的才藝。三是文明風采,這個比賽主要針對中職院校,分區賽與國賽,主要推進中職學校文化育人、活動育人、實踐育人的宗旨,在才藝展示這一大項中,主要是展示學生自身藝術修養、文體特長,可以是聲樂獨唱、重唱、音樂劇等。四是高等藝術院校孔雀獎,這個比賽相對很專業,設有中職組和高職組,有民族、美聲、通俗、原生態唱法,在技能技巧上要求很專業。這些比賽相對參與性較強,在學生能力范圍內。
二、比賽對促進高職高專聲樂教學的意義
(一)改善教師教學方法
現今各院校都重視教學改革,改革教學方法是提高職業院校教學水平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通過比賽,我們總結出應對比賽的教學方法,比賽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專業技能,比賽的選曲、歌曲處理、歌曲表現力、動作都需要精益求精。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采用正確的教學方法。
根據學生水平和歌曲難易程度,因材施教,重視基本功練習,把較簡單的歌曲唱好,只有這樣才能在今后的演唱中駕馭難度大的比賽作品。歌曲的處理是歌唱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歌曲有強弱、歌唱咬字、氣息、情感,這些都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仔細、認真地教導和督促。教師教學不僅僅為教唱一首歌曲,而是要注重細節,使學生演唱更加優美、動聽。歌曲表現力,歌唱是聽覺藝術和視覺藝術的綜合,舞臺表現能夠更好地表達歌曲情感,教師在教學中也應時刻訓練學生的表演,可以給學生觀看視頻,讓學生模仿,從而訓練表現力,使學生不斷提高演唱能力,把握不同風格作品的能力,發展學生演唱能力的多向性。
(二)促進教師專業技能水平的提升
教師專業技能水平是教學質量的保障,教師專業技能水平越高,越能更好指導學生,讓學生學到既專業又正確的技能方法。學生在比賽中能否取得好成績,發揮最好的狀態,都離不開教師的正確指引與自身的練習。通過比賽,教師能發現學生的不足,總結經驗教訓,在今后的學習中逐步提升;還能夠發現各院校比賽選手的優點,收集更多曲目,這樣也促使教師要不斷進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在高校的教學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方法也需要老師不斷創新與改革,教師知識淵博,教學方法新穎有效,注重科研實踐,才能不斷提高自身技能水平。
(三)改善學生學習態度
技能競賽需要學生有相當扎實的業務能力,技能的提高也需要學生勤學苦練,有了比賽的目標,學生學習也有了動力,技能比賽是一個展示學生學習成果的平臺。學生懂得珍惜每次比賽的機會,在技能學習中,學生會更有興趣,上課會更加認真,集中注意力,課后會加緊練習,認真思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生的專業技能得到了有效提高,在比賽中也能取得好成績。
(四)提升學生的崗位實踐能力
技能競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總體技能水平。學生通過技能競賽的嚴格訓練與考核,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專業技術和職業技能,較好地適應職業崗位的技術技能要求,得到社會和企業用人單位的普遍認同,實現學生的高就業率。總之,實施以賽促學的教學模式,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技能競賽,通過比賽積極緊張的心態,對學生進行突破飛躍性技能訓練,教師投入積極的狀態指導學生開展技能訓練,最終提高學生的技能學習水平。綜上所述,高職高專的培養目標要體現在崗位技能的培養上,而現在各類技能競賽的項目也體現在專業技能上,技能競賽更能體現新技術的應用性,這樣,專業的實踐教學與技能競賽就可以形成有效的統一。
三、“以賽促學”具體實施措施
(一)改善學校實訓條件,激勵學生課后練習
聲樂是技能課程,需要學生結合上課內容,課后勤奮練習,準備一個作品參加技能比賽,需要進行長期的訓練,精雕細琢,練習需要一個合適的環境。首先為學生主動練習提供必要條件,學校的琴房、實訓室應得到改善,提供相應的鋼琴、音響設備,琴房配套應增加,改善學生想練琴,卻要排隊等候的狀況。其次是演出場地,應有專門的演出舞臺,比如報告廳或者是匯演中心,學生有機會就能上臺得到鍛煉,也為比賽奠定了基礎。再次是實訓室、琴房應有積極有效的管理,周末時間也應當開放,使學生隨時隨刻都能進入琴房、實訓室進行技能訓練。有了好的環境,學生才能積極主動去學習、思考、創造,在練習中收獲知識,技能得到提高,找到學習的興趣,從而才能夠提高演唱水平。endprint
(二)抓實學生基本功訓練
技能課程對于基本功的訓練是很重視的,基礎不穩,將來很難駕馭難度大的作品,歌唱練習需要有老師的積極引導,正確的方法也是確保學生技能提高的重點。教師應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深入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從基本功訓練開始,在這個基礎上,因材施教,使學生技能逐步提升。聲樂課程對于氣息、咬字、情感非常注重,這些也是演唱好一首作品最關鍵的要素,教師在練聲曲訓練中,要強調氣息,把握發聲位置,在聲樂作品的演唱中,從小作品開始,強調咬字吐字,根據歌曲的內容,表現情感,這些都需要教師隨時隨刻強調,也需要學生能夠記住老師強調的要點,融會貫通,慢慢養成良好的習慣,基本功掌握牢固才能駕馭更大的作品,才能在比賽中表現出色。現在網絡很發達,網絡上的比賽、教學視頻很多,這些會使學生盲目去模仿學習,不愿意思考,不愿意勤學苦練,甚至一首新歌都不愿意自己去琴房獨自學唱,沒有研究作品,沒有研究歌詞,這些應得到教師的重視。
(三)增強學生團隊精神
目前,有很多比賽都是小組唱表演唱或者合唱的形式,職業院校比賽不同于專業的聲樂大賽,獨唱形式較少,因此,參賽的作品都是十人以上,是一個團隊,有的歌曲甚至分幾個聲部進行演唱。因此,需要的是團隊精神,團隊的共同力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團結精神,單槍匹馬、勢單力薄不能完成一項大的工程。現在社會對團隊精神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尤其是許多企業和用人單位特別注重這一要求,取他人長處,集思廣益,大家協作共處,才能完成更重要更復雜的任務。在技能競賽中,我們也需要團隊精神,大家一起訓練,一起編排,可以互相指導,互相幫助,集體的力量大于個人。因此,學生有了團隊的意識,才能夠促進自己更加努力,更加積極地練習,個人技巧掌握牢固,才能使集體大放光芒。在技能比賽中,一個成功的節目,絕對是團隊共同努力的結晶,體現出的是相互的配合,演唱中的默契。因此,增強學生團隊精神也是促進教學的重要方面。
(四)比賽與教學有效結合
技能比賽的目的是為了促進院校的人才培養,學校在比賽中獲得的各項榮譽,都離不開師生夜以繼日的排練,但是一味準備比賽,而忽視正常課程學習,勢必會造成學生學業的脫節,久而久之,比賽的效率也會降低。比賽訓練與教學是息息相關的,訓練中學生遇到的問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與所有同學一起研究解決,發現的問題是教學上應該解決的問題。我們的教學應該是注重“全員培養”,而不是“精英培養”,因此,比賽與教學是互補與合作的關系。
(五)比賽的有效組織
參加一項比賽,離不開院校的支持與組織,首先確定參賽內容,然后是選拔參賽人員,最后是比賽內容的編排。現在的技能競賽節目都要有特色,突出地方特點,傳播民族文化,因此,曲目要有原創性。然后是演唱、動作的編排,還有服裝的選取,要成功打造一個優秀的節目,需要院校、老師與學生付出很多努力。一旦節目獲獎,得到好評,那么這就會成為院校的品牌,在以后的發展中,將會更加以這個特色為主,院校也需要特色發展,實施品牌強校戰略,這些也是因為院校有一支強有效的競賽指導團隊。
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要不斷地在教育教學的道路上探索前進,才能使我們的教育之路越走越寬,越走越精彩。以賽促學的教育教學新模式將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專業人才。因此,充分利用技能競賽引領聲樂課堂教學,使得各教學科目互為補充,協調發展,并通過競賽實踐來促進教學,最終達到教學與實踐的完美結合,也就真正實現了以賽促學的職業教育理念。
【參考文獻】
[1]吳菊珍.以技能競賽為契機,推進環境專業的教學改革[J].現代企業教育,2010(6)
[2]丁繼忠,吳菊珍.技能競賽推進高職教育教學改革[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0(4)
【作者簡介】李詠云,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講師。
(責編 丁 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