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劍+劉璐
[摘要] 新南威爾士大學藥理學與毒理學課程為6學分,持續12周的教學時間,教學形式有講座、教學指導課和實驗課,考核形式有中期測試、課后作業、實驗課測驗、在線測試和期末考試。本文通過介紹該課程重視實驗課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完善的多媒體網絡資源、課程考核形式設置多樣化、豐富授課模式等特點,以期為提高國內的藥學教學能力提供有益的建議。
[關鍵詞] 新南威爾士大學;澳大利亞;藥理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11(a)-0144-04
The general situation and thinking on the cours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in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JIN Jian1 LIU Lu2▲
1.Department of Pharmacy, Shanghai Ninth People′s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11, China; 2.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School of Medical Sciences,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Sydney 2052, Australia
[Abstract] The course of pharmacology and toxicology in th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is worth 6 unit of credit for 12 weeks′ teaching time. Teaching forms have lectures, tutorials and practicals. The assessment consists of mid-session test, assignment, lab quizzes, online quiz and final exam.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advantage of the course, such as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practical of safet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multimedia network resources, diversified courses assessment and riching teaching mode. It should be useful to improve the pharmacy teaching skills in our country.
[Key words]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Pharmacology; Teaching
新南威爾士大學(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UNSW)是澳大利亞一所世界頂尖級研究學府,在最新的QS世界大學排名(2017~2018)中,UNSW位居世界第45位。筆者作為UNSW的訪問學者,全程觀摩了藥理學與毒理學課程的教學,現將該課程的概況與思考介紹如下:
1 藥理學與毒理學課程概況
藥理學與毒理學課程是UNSW面向學生第二學期開設的主干課程,6學分(unit of credit,UOC),持續12周的教學時間。
1.1 課程學習基本要求
選擇該課程的學生,需具備6UOC的數學、6UOC的生物學、12UOC的生物學和6UOC的生理學(醫學化學專業的學生可以免除6UOC的生理學)。只有通過該課程學習的學生,方有資格學習第三學期有關藥理學更專業的課程,例如分子藥理學、神經藥理學、臨床和實驗藥理學等課程。
1.2 課程的培養目標
通過該課程的學習,學生能描述基本的藥理學概念,包括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描述目前醫療實踐中常見藥物的具體藥理學,包括其作用機制、適應證、臨床用途、禁忌癥和不良反應等;了解毒理學的基本原理等。要求學生能掌握對藥物和療法如何發展、工作及安全使用的理解;批判性地分析、解釋和有效傳播藥理資料和文獻,設計和開展實驗或其他活動來處理藥理情況等。同時,在授課過程中,需著重培養學生的研究、分析思維能力和團隊合作、時間管理技能等。
1.3 課程設置
本課程由每周2次的講座(lectures,50 min/次)、每周1次的教學指導(tutorials,60 min/次)和每周1次的實驗課(practicals,3 h/次)組成。講座分7個專題,將涵蓋藥物如何工作;自主和內分泌物藥理學;藥物在體內的處理;在臨床場景中使用藥物;藥物的毒理學和毒性作用;替代來源的藥物等。每個專題具體涉及到的內容見表1。由于學生人數較多,教學指導和實驗課均采用了分班教學。教學指導授課內容密切結合講座內容,例如量效關系-激動劑和拮抗劑、受體信號、藥物代謝、膽堿能機制、腎上腺素的機制、非甾體類解熱鎮痛抗炎藥及藥物和疾病等。
1.4 課程考核
本課程的考核由中期測試(mid-session test)、課后作業(assignment)、實驗課測驗(lab quizzes)、在線測試(online quiz)和期末考試(final exam)組成。中期測試權重20%,教學第7周舉行,考核內容基于講座、教學指導和實驗課的授課內容,需在45 min內完成20項選擇題和2項簡答題。實驗課權重5%,測驗2次,以考核學生對實驗室概念和操作。在線測驗權重5%,教學第5周舉行,需在60 min內完成12項選擇題,讓學生熟悉多項選擇題和課程設置的內容。期末測試權重50%,教學第13周舉行,考核內容基于所有授課內容,需在2 h內完成20項選擇題和10項簡答題。課后作業權重20%,為學生今后的研究做準備,考核內容為完成1篇評論(commentary),考核指標有該篇評論的質量、相互的交流及對于時間的管理技巧等。endprint
2 思考
2.1 重視實驗課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關系到學校實驗教學和科學研究能否順利進行,師生員工的人身安全能否得到保障,對高校乃至整個社會的安全和穩定都至關重要[1]。UNSW非常重視教師和學生開展實驗課程的過程中的安全。在進入實驗室之前,教師會向學生介紹實驗室的環境,以明確安全出口、急救室、急救箱、安全防護和應急設施等。另外,學生需參加lab safety awareness training、biosafety for PC2 labs training等課程的理論學習;考核通過work health and safety awareness on-line training、ergonomics on-line training、green lab on-line training等在線課程;在線閱讀Behavioural requirements for OGTR-certified PC2 laboratory on safesys。除此之外,在每次實驗課程之前,學生需閱讀知情同意書并簽字認可后方可開展實驗。知情同意書包括:此次課程的危險、風險和如何避免風險的措施、個人保護裝備、緊急處理流程、廢棄物的處理、倫理批準等。而國內大部分藥理學實驗室安全設施陳舊、安全制度不嚴,教學過程中更傾向于培養學生的操作準確性和熟練程度,而往往忽視對學生的安全教育。故一旦在實驗過程中出現緊急情況,會出現學生們無法處理的現象,更有甚者會導致嚴重事故的發生。郭敏杰等[2]和陳仲巍等[3]認為,國內高等藥學院校和高職院校藥學系實驗室大都存在安全意識淡薄,安全預防不足;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知識缺乏;安全管理體制不健全,監督檢查不嚴格等幾個方面的安全隱患問題。近年來我國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屢有發生,為高校實驗室管理敲響了警鐘[4]。
2.2 豐富的授課模式
2.2.1 講座 課堂教學以是“發散型教學”為主[5],教學的重點不在于知識和信息量多少,而在于培養學生自立能力和主動學習的習慣,鼓勵學生去學習和探索。授課沒有統一的教材,但是在課堂上往往會給出詳細的閱讀資料,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前、課后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否則很難理解老師的課程。例如Angela Finch在講授腎上腺素機制的章節時,需要學生課后閱讀《Noradrenergic transmission》第14章、《Rang and Dale′s Pharmacology》(第8版)第21、22、28、29、47章和《Goodman & Gilman′s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第11版)第12章。課堂上的氣氛是比較活躍的,學生可以隨時打斷授課老師的講課,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疑問,而授課老師通過解答學生的問題,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然后根據反饋,調整授課的重點。而在國內,傳統教學方法是灌輸式課堂教學方法,即“以授課為基礎的學習”,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法由于存在學生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教師與學生之間缺少相互溝通、互動較少、與實際聯系不緊密等缺點,已越來越無法適應現代信息社會的要求[6]。授課時使用統一的教材,且講授的內容又圍繞教材,幾乎不要求學生在課前或課后閱讀相關文獻資料,這也并不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
2.2.2 教學指導(Tutorials) Tutorial教學方法,是教師通過援引案例等方式,輔導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與小組其他同學共同分析、討論和解決案例中的問題[7]。Tutorial教學形式有演講和討論報告課等[8],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并完成小組報告。本課程的教學指導課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參與。Tutorial授課時,教師布置問題,在學生討論時起到引導交流、現場協調,在資料分析時進行必要指導,充分體現Tutorial的“輔導”“指導”作用[9]。例如非甾體類解熱鎮痛抗炎藥Tutorial中,教師列舉3個案例,需學生回答什么是非甾體類解熱鎮痛抗炎藥?其機制是什么?阿司匹林是最佳選擇嗎?如何管理你的患者等。Tutorial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性較強,每名學生均可針對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以及闡述自己的觀點,提高了學生表達、獨立思考以及解決問題等方面的綜合能力。教師課堂教學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率較高。此種教學方法的目的在于加強學生對本課程的興趣愛好,改變灌輸式教學和被動學習的現象,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和動手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10-11]。
2.2.3 實驗課 實驗課中,學生通過親自實踐,驗證藥理學基本原理和鞏固所學理論知識,本課程充分考慮學生興趣,精心挑選藥理實驗教學內容。例如有濃度量效關系-受體激動劑;濃度反應曲線-受體拮抗劑;藥物和眼;pH值對藥物排泄的影響等。在實驗過程中,學生和老師之間相互溝通交流,學生積極動手操作,遇到問題及時向教師請教。老師也會要求學生重視日常的實際工作,以讓學生逐漸養成科學、嚴謹的工作態度[12]。另外,有機結合多媒體教學是該實驗課常用的一種手段。例如藥物和眼的實驗課程中,會模擬不同藥物對眼的作用,如阿托品、可卡因、苯腎上腺素、毒扁豆堿、毛果蕓香堿等。為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藥物的濃度量效關系及濃度的反應曲線,會模擬豚鼠回腸、小雞二腹肌、兔動脈環、兔空腸等環境,采用不同激動劑,如組胺、卡巴可、嗎啡、洛哌丁胺、乙酰膽堿、毛果蕓香堿,以及不同拮抗劑如美吡拉敏、阿托品、筒箭毒堿、納洛酮、育亨賓、東莨菪堿的效果。基因和上癮的實驗課程中,學生需收聽音頻并觀看視頻資料,掌握知識點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這與國內忽視實驗教學,或在整個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被動地位,只需按照預先規定的實驗方法進行操作有著很大的區別[13]。
2.3 完善的多媒體網絡資源
隨著科技的發展,計算機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推動了教學與學習模式的發展[14]。網絡資源具有信息量大、容量大、效率高和形象生動等特點,故網絡資源的合理應用成為教學的重要輔助手段。UNSW有著完善的網絡資源,而網絡資源的合理應用極大地推進了課堂教學和協作學習的教育新方式。學生在其賬戶可以顯示本課程的general、course outline、lectures、tutorials、practicals、assignment、online quiz、commentary assignment submission、carees information等多個欄目。在general欄目中,教師可以進行發布通知、回答學生疑問等操作;而學生也可以進行發起提問,甚至發起討論等操作;在lectures欄目中,學生不僅可以查閱并下載已經完成授課內容的電子課件,而且還能觀看到教師授課過程的全程錄像,方便復習相關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online quiz則在教學的第5周方才開放。另外,學生每次參與tutorials和practicals的情況及參與時間,均能顯示在教師的賬戶中,方便教師對學生的動手能力、思維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有利于在今后的授課過程中有的放矢。而國內單純采用傳統藥學教育方式已無法完整表達內容豐富的藥理學和毒理學知識,改革教學手段,全面結合、運用多媒體技術勢在必行[15]。endprint
2.4 課程考核形式多樣化
澳大利亞的教育體系承襲了英國的傳統,治學嚴謹,課程設置更注重專業性、實用性[16],著重培養學生從生活實踐中學到知識的意識[17]。為此,藥理學與毒理學課程設置考核形式多樣化,既有中期和期末的測試,又有課后作業、實驗室測驗和在線測試,這對學生的培養非常重要。這與國內的課程考核模式單一[18-20],因知識考察點繁多,多年來一直采用閉卷筆試作為考核手段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課后作業是該課程考核形式的特色之一,要求學生按時完成1篇評論。旨在讓學生通過相應的文獻檢索、論文寫作等手段完成,以幫助其建立起文獻檢索、科研論文寫作能力。該篇評論并非簡單的綜述,而是需要學生根據教師指定的研究論文,尋找相近似的文獻,評估相關文獻,闡述該文獻給當前的知識帶來了什么新的想法,結果如何,并給予解釋。在分析問題和提出針對性方案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收集、查閱相關資料的過程中,增強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習效率事半功倍。通過課后作業,可以鍛煉和培養學生的研究、調查、分析思維的能力。這與國內忽視課后作業形成鮮明的反差。這一模式給學生營造了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和極感興趣的學習空間,有利于學生創意思維,為今后獲得honours學位或繼續深造碩士、博士學位打下一定的基礎。
3 啟示
澳大利亞的藥學課程設置注重專業性、實用性,對人才的培養方向很明確。結合UNSW的經驗,筆者得到以下一些啟示,以期為提高國內的藥學教學能力提供有益的建議。第一,重視實驗課的安全教育和管理;第二,完善多媒體網絡資源;第三,課程考核形式設置多樣化;第四,豐富授課模式,課堂教學逐漸以“發散型教學”代替以授課為基礎的教學,重視實驗能力的培養,引進多種教學方法如Tutorial教學法等。總之,考慮藥學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并且發展迅速,決定了教師在教學實踐中,需結合自身及所處地區實際情況,積極探索教學模式,既要教授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培養學生主動學習、語言表達、實際動手能力及獨立研究、調查、分析思維的能力,才能為我國培養更多優秀藥學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瑾,王海濤.以科學發展觀推進重點實驗室的建設與管理[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27(8):183-184.
[2] 郭敏杰,胡新,王珣,等.高等藥學院校實驗室安全管理探究[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2):177-179,183.
[3] 陳仲巍,洪璇,林小華,等.高職院校藥學系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與探討[J].海峽藥學,2014,26(2):155-157.
[4] 李恩敬.高等學校實驗室安全管理現狀調查與分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2):198-200,210.
[5] 王炳煥.Tutorial模式在國際貿易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管理工程師,2012(3):63-67.
[6] 沈誠,范士志,陳建明,等.PBL與CBL相結合教學模式在心血管外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應用[J].重慶醫學,2011, 40(3):304-305.
[7] Sharma MD,Millar R,Seth S. Workshop tutorials:accommodating student-centered learning in large first year university physics clas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s of Science education,1999,21(8):835-839.
[8] Tao PK. Peer collaboration in solving qualitative physics problems:the role of collaborative talk [J].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1999,29(3):365-383.
[9] 陳鳴聲,周俊,胡丹,等.基于Tutorial教學法的衛生事業管理專業教學探索[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6):495-497.
[10] Samiullah M. Effect of in class student-student interaction on the learning of physics in a college physics course [J].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s,1995,63(10):944-950.
[11] 馬新娜,趙志宏,陳娜,等.Tutorial模式在數據庫課程教學改革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6(346):64-65.
[12] 劉思妤,谷彬,王俊杰.藥理學實驗課程中多元化教學的運用[J].科技與創新,2015(11):129-130.
[13] 馬劍茵,王銑.藥學專業開展藥理學開放設計性實驗的探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9(1):115-117.
[14] 畢惠嫦,黃民,金晶,等.網絡環境下結合TBL的臨床藥理學立體化課程建設[J].藥學教育,2013,29(1):21-23.
[15] 石卓,陳立,喬萍,等.多媒體技術在藥理學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科技信息,2008(19):260.
[16] 張遠,龍恩武.澳大利亞藥學教育與服務模式簡介與啟示[J].中國藥師,2013,16(3):450-452.
[17] 張冰.澳大利亞高等藥學教育概況與思考[J].世界教育信息,2003(10):17-20.
[18] 申瀅娜,王宇航,張玉靜,等.臨床藥理學教學模式改革探索與實踐[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7):46-48,228.
[19] 胡慶華,繆明星,何玲,等.基于多學科融合的藥理學課程群教學改革與探索[J].藥學研究,2016,35(10):617-619.
[20] 張顏波,徐曉燕,潘少波,等.醫學院校開展藥理學循證醫學教學模式可行性分析及效果評價[J].中國醫藥科學,2016,6(10):22-25.
(收稿日期:2017-08-02 本文編輯:程 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