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春

【摘要】 目的:探討血乳酸(BLA)水平及乳酸(LA)清除率與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判定的相關性。方法: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ICU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均積極控制感染,測定ICU入住早期不同時刻(0、 h、12、24 h)患者的BLA水平,并計算入住后各時刻LA清除率,觀察其與患者預后間的相關性。結果:生存組患者入住6、12、24 h的BLA水平依次為(5.1±1.7)、(4.3±1.2)、(2.8±0.7)mmol/L,LA清除率依次為(13.6±4.9)%、(27.2±8.3)%、(49.2±15.5)%,與死亡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感染性休克患者ICU入住早期血乳酸水平與乳酸清除率同預后密切相關,持續的高乳酸血癥可能提示預后不良,臨床加強早期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監測,對明確治療及預后判定具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關鍵詞】 ICU; 感染性休克; 預后; 血乳酸; 乳酸清除率; 相關性
doi:10.14033/j.cnki.cfmr.2017.32.039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32-0079-02
乳酸(LA)是人體新陳代謝和運動中的常見產物,一般情況下濃度穩定,能夠反映細胞能量代謝情況和機體臟器的狀態[1]。研究發現,病原菌及毒素產物會導致感染性休克患者出現代謝紊亂、血流動力學異常等癥,可引起血乳酸(BLA)病理性升高,故有觀點提出將BLA水平作為評估休克嚴重程度及預后的指標[2]。本文現對BLA水平及LA清除率與ICU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和探討,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4年1月-2016年12月筆者所在醫院ICU收治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有明確感染灶;(2)成人;(3)發病≤24 h;(4)ICU入住>24 h。排除標準:(1)腫瘤疾病;(2)慢性肝腎功能不全病史;(3)近期內雙胍類降糖藥物治療史;(4)合并堿血癥。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齡(52.5±8.4)歲;呼吸系統感染27例,泌尿系統感染11例,消化系統感染7例,血行性感染7例,其他部位感染5例,原因不明3例。依據預后情況將入選病例分為生存組(37例)和死亡組(23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參照《嚴重全身性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療指南》(2012版)相關標準及要求進行救治[3],即在未明確病原菌前選用強力、廣譜抗菌藥物控制感染,明確病原菌后選用敏感抗菌藥物進行治療,可依病癥實際采用沖擊量或聯合給藥。同時,加強生命體征監測,積極對抗休克。全部患者均于ICU入住初始(0 h)、入住6、12、24 h時檢測并記錄BLA水平,計算入住不同時刻LA清除率。LA清除率=(初始BLA水平-目標時刻BLA水平)/初始BLA水平×100%[4]。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不同時刻兩組BLA水平及LA清除率與患者生存/死亡間的關系。BLA正常值:血清水平<2.4 mmol/L(比色法)。
1.4 統計學處理
使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結果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結果字2檢驗,感染性休克危險因素采用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ICU入住不同時刻BLA水平比較
兩組患者ICU入住初始BLA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治療的開展與深入,生存組患者BLA水平不斷下降,死亡組患者BLA水平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自6 h起,組間BLA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ICU入住不同時刻LA清除率比較
生存組患者ICU入住6、12、24 h時的LA清除率均顯著高于死亡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感染性休克危險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
Logistic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患者ICU入住后6 h和12 h時的LA清除率及12 h和24 h時的BLA水平是誘發感染性休克死亡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3。
3 討論
感染性休克是由致病菌嚴重感染所引起的急危重癥,可導致細胞缺血缺氧及代謝紊亂等,重者可并發功能障礙和多器官衰竭,引起死亡[5]。發病6 h內是臨床救治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關鍵時間窗,盡早予以患者對癥救治以增強組織灌注、提高機體氧氣攝取率,對降低機體損傷、保護器官功能具有重要意義[6]。但是,休克早期,患者常規生命體征異常表現并不十分明顯,臨床單純以血氧飽和度(SpO2)來確定復蘇時間很難把握最佳時機[7],對此,探尋感染性休克早期反映組織缺氧的敏感性指標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
LA是有機化合物丙酮酸在乳酸脫氫酶(LDH)作用下形成的產物,主要產生于骨骼、肌肉、大腦等器官組織中,參與脂肪酸和蛋白質代謝[8],是反映組織氧供、代謝狀態及灌注量的有效指標[9]。從本質上講,感染性休克是病原菌通過多種作用機制影響組織灌注而引起的機體缺血缺氧,因此,BLA水平越高,就表明感染性休克患者組織低灌注越嚴重影響預后[10]。本研究根據感染性休克患者不同預后結果對BLA水平及LA清除率進行觀察,結果顯示,死亡組患者ICU救治早期24 h內的BLA水平普遍高于生存組,LA清除率低于生存組(P<0.05),與宋秋鳴等[11]報道的研究結論一致,而多元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ICU入住后6 h和12 h時的LA清除率及12 h和24 h時的BLA水平是誘發感染性休克死亡的獨立影響因素,表明BLA水平和LA清除率與患者ICU感染性休克預后存在相關性,ICU入住早期患者BLA水平越低,生存率越高,反之病癥越嚴重,死亡風險越大。值得注意的是,6 h時LA清除率雖是感染性休克預后的影響因素,但臨床對早期LA清除率的閾值尚無統一標準,多數觀點認為10%是恰當的臨界點,祝小梅等[12]研究發現,6 h時LA清除率不低于10%的患者死亡率(13%)顯著低于6 h時LA清除率(4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endprint
綜上所述,感染性休克患者ICU入住早期血乳酸水平與乳酸清除率同預后密切相關,持續的高乳酸血癥可能提示預后不良,臨床加強早期血乳酸水平及乳酸清除率的監測對明確治療及預后判定具有積極作用,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包磊,張敏,顏培夏,等.動脈血乳酸及其清除率預測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的回顧性研究[J].中華危重病急救醫學,2015,27(1):38-42.
[2]祝小梅,馮輝斌,邵碧波,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對感染性休克預后的預測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23):3899-3901.
[3]張碧波,顧曉蕾,邵杰,等.感染性休克患者復蘇24 h內乳酸清除率對預后的評估價值[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6,26(19):4416-4418.
[4]楊新靜,金鈞,黃堅,等.中心靜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差聯合早期乳酸清除率對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的判斷價值[J].中國急救醫學,2015,9(7):589-592.
[5]楊芳,閆芳.血乳酸水平和乳酸清除率對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的評估[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4,8(16):44-46.
[6]楊玲,尹春元,呂欣,等.早期腦鈉肽、C反應蛋白、乳酸水平聯合檢查評估老年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的臨床價值[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10(4):940-941.
[7]龔仕金,宋佳,周娟娣,等.靜-動脈二氧化碳分壓差與動-靜脈氧含量差比值聯合乳酸對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的預測價值[J].中華內科雜志,2016,55(9):673-678.
[8]李曉玉,張川,曾薇,等.血乳酸清除率及降鈣素原與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相關性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4):3090-3091.
[9]何喜軍,石源,尹卓偉,等.動態監測動脈血乳酸對感染性休克患者預后的評價[J].醫學綜述,2012,18(23):4054-4055,4058.
[10]黃克剛.動脈血乳酸濃度與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預后關系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3):116-117,123.
[11]宋秋鳴,武道榮,馮開俊,等.動脈血乳酸清除率及堿剩余在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動態監測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21):3521-3523.
[12]祝小梅,馮輝斌,邵碧波,等.血乳酸及乳酸清除率對感染性休克預后的預測價值[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23):3899-3901.
(收稿日期:2017-07-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