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建魁
【摘要】當前小學語文教育存在學生學習被動、教學和教育方法單一、學生缺乏實踐鍛煉、師生互動少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小學語文教育對策。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育;學生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103-02
小學語文對中國人來說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教育,是獲得一切知識和終身教育的基礎。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小學語文教育需從原來的低效語文課堂教學向高效語文課堂教學。但是現在小學語文教育存在一些低效教育,筆者提出了高效語文教育的對策,為以后的小學語文教育發展提供參考。
一、低效語文教育的表現
1.學生學習被動。低效語文教育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下面聽的“填鴨式”式傳統教學方式。學生對課文死記硬背,老師生硬地對一些課文進行自然段分析、主題思想歸納等,甚至只是為了讓學生用來應付考試。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得不到應有的鍛煉,不能發揮自己的的主觀能動性,不能培養個性。更無法通過加工形成自己的知識,真正學到語文知識的精髓。并且學生意識不到自己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老師也會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嚴重影響學生獨立思維能力的培養,最終導致小學語文教育質量下降。
2.教學和教育方法單一。低效語文教育將課內的知識、教科書和試卷作為重點內容,重復、單調成為課堂的主旋律,學生也就難以提起讀書的興趣。同時由于老師上課時受到教學用具的限制,教學方法很難創新。許多學生家長認為課內的知識就是能夠讓自己孩子考試滿分的知識,而課外的知識則是優秀作文書、習題等。不愿意讓孩子接觸能夠擴展孩子視野的名著、民間傳說、科幻等書籍。再加上學校的老師在家長面前過分強調“應試教育”的重要性,使得在家長教育思想方面形成嚴重的誤區。
3.學生缺乏實踐鍛煉。學生家長為了不讓學生輸在起跑線上,想方設法為孩子報奧數、書法、音樂等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將孩子的課余時間安排得滿滿的。導致小學生學習時間不斷增加,課業負擔不斷加重,即使是周末家長也限制孩子的玩耍時間。在這種環境下生活,學生的睡眠、課間運動和社會實踐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久而久之,小學生學生不僅身體素質不達標,而且缺乏實踐動手能力。
4.師生互動較少。在低效語文教學中由于主要是老師講課,學生聽課;教師出試卷,學生考試,然后以考試成績的好壞對學生進行評估,這就會導致師生間的互動比較少,并且教師對學生的評估比較單一,不能充分了解學生的性格和特點,不能及時的給予幫助以加強學生的優點和改正缺點,缺乏培養個性。比較嚴重的是一些考試極不規范,有的考試好像是在玩文字游戲,一些病句和成語似乎不是在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而是生怕學生都會做而缺乏區分度。這種考試的失范性嚴重影響了語文教育。
二、小學語文教育對策
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喚起學生的興趣和自信,教師首先必須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并舉一反三,從而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習潛能,培養學生的個性和思維能力。老師和學生要建立一種平等的朋友關系,讓學生敢于信任老師,并且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言論。教師需要在課堂上通過不同的途徑發現學生的性格和優點,發揮優點的同時,及時的改正錯誤和缺點。教師在課堂教學要全身心地投入真情,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自由、平等、心情愉悅地進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發揮學生潛能,提高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促進我國小學語文的發展和小學生綜合水平的提高。
2.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養他們的創新性思維能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不斷進步的動力,也是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內驅力。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中要注重引導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興趣。教師應該學習新的教學方式和方法,擯棄舊的呆板的教學方式,在講課和提問時要注意藝術性和巧妙性,要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產生興趣并積極去探討,提高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索性。此外老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研究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提高積極性,培養個性。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悟、所疑,所惑。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新奇想法,要給與肯定,鼓勵學生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
3.科學合理的布置課外作業,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低效語文教育給學生布置機械式重復練習的課外作業只能滿足應式教育的要求,無法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所以老師可以推薦學生讀一些優秀的讀物,陶冶情操。并且在布置課外作業時,要讓學生聯想,多讓學生自己動手,比如設計圖形和廣告等,這樣也可以調動家長和學生一起討論的積極性,而不是一味要求做作業。創新個性思維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求異,所以老師一定要抓住求異點,讓學生自己去思考,在求異中去創新。最終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形成和課本知識互補的課外作業。
4.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實踐活動?!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和社區等教育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活動,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苯處熆梢栽趯W習每篇課文前,先通過接觸實踐來感受,然后再學習課文,課文學習結束后可以讓學生總結自己的感受和課本中的差別等。比如在學習描寫秋天的習作教學中,先讓學生仔細認真地去感受秋天,觀察秋天的顏色,聆聽秋天的聲音等。
三、結束語
小學語文教育關系到國家的百年大計,是祖國文化傳承和發揚光大的希望和寄托。教師和家長在小學語文教學時,要與時俱進,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培養學生興趣和實踐能力,并培養學生的個性品質,為社會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有著良好品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謝幼如,吳利紅,黎慧娟等.智慧學習環境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生成性教學路徑的探究.《中國電化教育》,2016年6期.
[2]王平強.小學語文單元組文教學實踐研究.《當代教育科學》,2015年16期
[3]吳夏莉,鄭東輝.課堂反饋有效性的探討——以小學語文為例《當代教育科學》,2014年8期.
[4]高超,試論教師運用課堂評價語言的問題及其影響——以小學語文為例.《當代教育科學》,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