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學就是應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并能主動學習的能力,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去研究,去探索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養成不盲目接受能深入思考,敢于否定,勇于發表見解的優良品質。用“愛”實現情感態度教育的培養。
【關鍵詞】情感;態度;價值觀;滲透式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9-0240-01
一、用“愛”實現情感態度教育的培養
我們知道影響人的三大因素是:遺傳、環境、教育。現在的有些家長想方設法滿足孩子的需求,覺得這樣是愛孩子的表現。可是當孩子有精神上的需求的時候老師和家長往往會忽略:過分滿足物質需求,孩子的精神就會變得饑渴,這時候就更加需要愛的滋潤。教育的核心是愛與責任,其中“愛”在首位。教師對孩子沒有愛,及時個人能力再優秀也談不上是一個優秀的教師。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校里的學習不是毫無感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裝進另一個頭腦,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心靈的接觸?!币虼?,教師在教學的同時也要滿足孩子們的情感需求,而中學語文在對孩子進行情感教育時具有先天的優勢。在中學語文的課本中,有對生命的熱愛,有童年的美好;有成功后的喜悅,也有失敗后的堅持;有親友離別的悲傷,也有他鄉遇故知的興奮……這些課文內容涵蓋著大千世界中人的喜怒哀樂,為語文教師進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語文教師要學會利用資源,用感情與滋潤學生,讓學生融入課文,體會情感,這樣語文情感態度教學就會事半功倍。
二、掌握方法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
在語文教學中,要以“情感、態度、價值觀”為目標,注意代入渲染,潛移默化的培養學生的情感價值。
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以學生為主體
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為主體,語文學習是一個教師,學生和課文文本之間對話理解的過程。教師是做紐帶,指導學生與文本更好的對接,而文本的意義需要學生在學的過程中自己去感悟。只聽老師滔滔不絕、不聞學生書聲瑯瑯的語文閱讀課,不是好的語文課。
2.重視閱讀感受和體驗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教師應該讓每一個學生對文章都擁有著自己的看法和閱讀感受。教師不宜先入為主,照本宣科,應給學生自由理解的空間并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理解。這樣的教學課堂不但更加富有活力,而且也為課文情感內容有了多樣化的解釋。學生的閱讀感受和體驗得到了重視,就會激發他們的理解力和創造力,對語文學習大有裨益。
3.教師的言傳身教
新課標提出知識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目標,因此教師需要將語文知識技能和方法教學目標結合起來。因此,語文教師不僅要通過設計有利于學生的參與學習,深度體驗,課后思考等教學內容,也要在平時課上樹立正確的榜樣,讓孩子在語文學習中逐漸學習到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此外,教師本身也要以身作則,注重自己的師德培養,用愛與責任去上好每一門課,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價值取向去感染學生,身體力行的示范,聲情并茂的朗讀,或惟妙惟肖的演示,在自己融入課文內容的同時也感染學生們去親身體會主人公的思想感情。使得學生逐漸形成正確深厚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三、運用多種方式滲透,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在語文教學中的情感價值觀教育,最好是“滲透式”,把語文教學與德育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熏陶,將會收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直觀進行語文情感教育。例如,在講授《我愛這土地》一文時,用多媒體播放張藝謀導演的《金陵十三釵》,其中風塵女子不問國事而后大義凜然為女學生赴難,無不使學生的心理掀起巨浪,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憎恨和對金陵女子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學生的愛國熱情得到了升華。但需要注意的是視頻時間不宜過多,要點到為止,不能影響語文的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必須首先把握好教材,找準滲透點,還要認真挖掘教材,處理好情感價值觀培養和語文教學兩者之間的關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也不能輕描淡寫,一帶而過。要善于挖掘教材,找出重點,引導學生分析文章中最能感動自己震撼自己的語言文字,產生共鳴,已達到最好的語文教學效果。
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重視課前預習。“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想要更好的完成情感價值觀教育就要要求同學們預習。在預習中學生可以初步體驗文章內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在預習中提出問題。教師一節課中的切入點很多,如果學生沒有對文章有初步的了解,教師的切入就會顯得突兀,學生難以理解,教師也難以發揮。一堂課的開頭猶如一部劇的“序幕”,它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分鐘,卻關系到整整一節課的和諧與成功。教師精彩的切入一下子就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情感。
(2)抓住課文中情感的亮點。如在《背影》一文中,教師可在最后用緩慢低沉的語氣來閱讀送別父親時內容。使得學生與作者共情。在停頓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我們對背影應該有怎么樣的解讀?這時候同學們可能會回答因為父親的年邁和離別的傷感。這時候教師需要更進一步:父母總有老去的一天,我們應該怎樣來善待自己的父母?我們應該怎么樣珍惜和父母一起的時光?教師通過課文創設情景,由課文轉到現實生活中,最后可以升華到如何珍惜親情,孝順父母。還可以借此課文寫一篇讀后感,使得學生的感悟得到更進一步的強化。
(3)布置有意義的作業。在課堂上學生了完成了聽、說、讀,作業布置上就要著重寫作。魯迅先生曾說:寫作固然要有精熟的技巧,更需要有進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因此,我們可以利用輔導學生寫作,對他們進行有效的價值觀教育。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領地,需要學生表達真情實感,寫作命題要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例如,在父母親過節或生日的時候,可以鼓勵學生給父母寫信,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這樣課文中的情感就變成學生現實生活中的了。
總之,新課程改革的實踐激勵我們重新審視我們長期以來習以為常的“傳道,授業,解惑”的為師之道。而沒有學習者的實踐體驗,就難以轉化為他們的社會常識、實踐能力和人生追求。引導學生在學習中去研究,去探索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養成不盲目接受能深入思考,敢于否定,勇于發表見解的優良品質。
參考文獻
[1]新課程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策略的討論。楊斌浙江師范大學.
[2]《落實三維目標,構建和諧語文閱讀教學》2012年1期周波《現代語文:中旬.教學研究》.
[3]《將價值觀培養融入語文教學中》2012年11期黃東升《金色年華(教學參考)》.
[4]《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2013年4期張文青《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