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丹
一、前言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是高校本專科學生大學一年級開設的一門通識類必修課,旨在使學生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及時給予大學生積極的心理指導,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優化心理素質,提高心理水平,促進其身心全面發展。傳統的教學方法通常是教師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心理咨詢模擬、分享自我等方式開展每一章節的內容。本課程在筆者所在的學校一般都開設在大一學期,共14次課、28課時,一般都是合班的大課,每次課80分鐘。
筆者自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教學。為了提高該課程的教學效果,筆者查閱了大量的網絡視頻資源和兄弟院校的課改,發現雖然各高校都在推行多媒體網絡教學,用各種先進的教學手段輔助教學,也許一次課可以讓學生因為“手段新穎”而愛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可是要使整個課程充滿驚喜和期待,在現實中幾乎做不到。絕大多數章節,仍是教師自說自話,通過自我暴露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學生抬頭幾秒鐘低頭大半節課,如此往復,一次課就低效率地過去了。合班課學生人數過多,教師講課模式單一,學生參與度不足,對課程的興趣僅停留在第一次課和每次課的前幾分鐘,整個課堂死氣沉沉,毫無波瀾,種種不足引起了筆者的思考。筆者遵循改革創新,適應95后00后大學生新生的思維需求的原則,開始對脫口秀節目課程化的探索。
二、對95后、00后大一新生個性的探索
如今的大學生已經邁入00時代,00后們的個性和80后、90后就大相徑庭。80后諸多為獨生子女第一代,雖然父母寵愛有加,但是做人做事諸多還是按部就班,對長輩言聽計從,而00后們出生在網絡時代,在剛有認知的年齡里就接觸網絡上的各種資源,所以他們的個性更加鮮明、張揚,更容易在很小的年齡擁有個性化的思想,需要及早地介入、引導。所以,如果進入大學的他們依然接受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習興趣恐怕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而作為大學教師的我們,就要思考個性化的教學方法,并將之合理地引入大學課堂。
三、“脫口秀”節目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啟示
“脫口秀”是從美國產生,由主持人、嘉賓和觀眾一起就某個主題或話題發表言論的談話類節目,又稱“TALK SHOW”。脫口秀一期節目的時間都在1.5-2小時,正好和《大學生心理健康》一次課的時長差不多,而它的風趣、幽默、自然、隨意、激情、互動質量高等特點都和現在的00后大學生的內心需求相吻合,而且目前在網絡上涌現出了一批優質的脫口秀欄目都深受年輕人的喜歡。
從1996年中央電視臺播出的《實話實說》開始,脫口秀在中國已經走了20多年,也涌現出了一批優質的脫口秀節目,如央視的《開講啦》,永遠給年輕人帶來正能量;再如湖南衛視《天天向上》,通過搞怪、對戰的群口脫口秀讓年輕人通過每期節目增長見識、開拓知識面;再如鳳凰衛視的《鏘鏘三人行》,每期都會有一個特定的話題,主持人和嘉賓圍繞話題談出自己的觀點,而這些話題也都是老百姓關注的國內外熱點事件展開,使得每期話題都具有一定的新聞性。在節目話題選擇的視野方面,《鏘鏘三人行》比其他談話類節目更為開闊,它不確定觀點的對錯,主持人也并不偏向任何嘉賓,真正的話語權是交給觀眾的,以顯示“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而談話的幽默、睿智,觀點的包容性,可以讓年輕人對身邊發生的任何本來不以為然的事情主動產生包容心,使他們對自己的人生更加自信堅定。
筆者認為脫口秀節目擁有的優點或特點,可以為《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服務。《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教師可以像“脫口秀”主持人主持節目一樣組織課堂教學,通過有趣的導入,引起學生對課堂的期待,將授課的內容通過脫口秀的形式重新包裝,用最新時尚的網絡流行用語、最幽默的語言充實課堂的各個環節,每個學生都能暢所欲言分享自己的想法,以“秀”的形式展示自己對心理學的看法、以及自己關于心理學的個人經歷,整個大課的80分鐘都可以在一種愜意愉快的氛圍中進行,更好地達到教學相長的效果。
四、脫口秀節目課程化的探索——以江蘇財經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用“脫口秀節目”的方式來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教學,無疑是“細節式”創新。教師在課堂開始、課堂中、課堂總結三個階段都要精心的脫口秀準備,而對于學生的脫口秀展示,教師需要細心捕捉他們的細節和瞬間。具體而言,筆者提出一套完善的課程方案:
(一)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材的各章節專題化,每一次課的課堂教學用一個案例串聯起來,由于這個案例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所以在備課時充分地運用脫口秀元素將其生動地表達出來。
(二)除緒論以外的各專題,合班的學生按照分組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或者能夠準備和分享的專題進行脫口秀準備。對于剛剛進入大學的新生來講,她們的專業知識薄弱,所以在脫口秀節目課堂化的初始階段,可以安排她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對于所選專題進行脫口秀演展示。這樣既可以鍛煉她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可以看出各組在準備過程中的差距。學生自我展示的部分占到每次課的1/8的時間。
(三)在完成以“脫口秀”形式的學生自我展示之后,教師對學生的表現作出點評,指出學生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相關專題專業知識理解上的不足之處,以課后感的形式與任課教師進行交流。
五、結語
脫口秀節目課程化的探索,教師的準備和個人風格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并不是每一位任課教師都適合用脫口秀的方式教學,這個和性格、年齡息息相關,一般而言,年輕教師更容易駕馭這種創新的教學方式,教師只有不斷地關注00后學生的思維需求,才能引導她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展開課程學習,學生也才能在這種形式的課程中達到人格的自由與發展,才會有思維的迸發和碰撞。教師切勿照本宣科,使學生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反感。
當然,一套完善的教學體系和方案更是保證脫口秀節目成功課程化的關鍵,教師如何組織課堂,如何幽默地導入心理學知識,使學生饒有興趣地加入到課堂展示當中來,這也是一門藝術。脫口秀節目課程化既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又可以促進學生思辨能力和交際能力的提高,從而真正達到全方位身心素質教育的要求。教育體制改革需要摒棄傳統教學模式下強制性的統一思維,鼓勵個性、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筆者致力于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更鼓勵類似脫口秀節目的課堂教學能夠發揮它的最大優勢,望領導和專家能夠批評指正并給予建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