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兵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新的教學理念影響著每一位老師。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居于中心位置,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之下。而新課改實施之后所倡導的是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在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要發揮出學生的主體作用,要面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有所收獲、有所發展。這是新課改對當今課堂教學提出的要求。作為一名高中英語教師,應該怎樣落實新課標呢?高中各班人數眾多,學生的水平各異,教師要想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就必須做到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應該如何實施分層教學呢?
一、分層教學的形式
在分層教學中我采用了兩種形式:第一種是在一個年級中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把班級分為A、B、C幾個層次。對不同的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在一定時段對教學、作業、課堂練習等設定不同的難度、不同的進度、不同的容量,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對考核設制不同的內容和要求,等到B組尤其是C組的學生英語基本功得到鞏固,語感、學習能力基本形成后再實行同步教學。第二種是在同一班級中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興趣、潛力等將學生分為幾個層次,輔以選修或針對性的個別輔導。這種形式在平時的上課中我靈活運用,隨機應變,更具有可操作性。例如每單元的單詞教學,C級的學生我只要他們正確讀、拼寫單詞,并能理解單詞的基本含義;B級的學生除了會讀和拼寫,還能運用單詞造句;而A級的學生必須掌握考綱中要求的所有單詞,并對其詞性和基本用法牢固記憶和熟練運用。
二、分層教學的基本步驟
1.備課的分層。教師在備課時要認真研究教材,充分運用教材中知識點“螺旋上升”的特點,對于知識的復現情況、難度遞增等特點要做到心中有數。我在任教新高一時,認真研究了初中英語教材,然后根據學生的分層情況,確定不同教學內容的具體目標。在知識點的挖掘上,既注重培養中等以上學生的運用能力、應變能力,也照顧到學英語困難的學生的基本要求。總之,所設定的課堂內容、練習層次、問題難度等均體現分層次教學的特點,切忌盲目追求過高或過全。例如在備反意疑問句這個教案的時候,對于C級的學生我要求他們復習、理解和靈活運用“前肯后否”和“前否后肯”這個基本原則;而B級的學生還要知道并會運用陳述部分有no, never, hardly, rarely, seldom, few ,little , nowhere等否定和半否定詞,反意部分仍用肯定形式;A級學生更要理解并掌握陳述部分謂語出現否定詞綴(前綴或后綴),謂語動詞有否定意義,反意部分仍用否定形式。
2. 授課的分層。課堂操作是分層次教學的關鍵也是難點所在。在提問上,容易的問題優先考慮基礎差的學生,輔以及時的表揚和鼓勵,激發他們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偶爾也給點難題,培養他們用于嘗試的精神。問題的難度較大時,或一般學生不能解決時,第一層次的學生可以推出來了。這樣,不同層次的學生對自己的水平進展情況始終保持清醒的認識。問題的層次性使得他們都會有相應的成就感。 如在進行一次課堂提問時,我問到“水果可以提供給我們什么營養元素?”時,針對較好的學生我這樣問:“What nutrition elements can fruits provides us with ?”。而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換種句型問:“What can fruits give us?”,學生的答案則是相同的“vitamins”。針對不同學生不同問法,消除了學生怕聽不懂,怕開口的恐懼心理,對學生掌握知識和提高能力會有較大幫助。 在課堂活動的安排上,機械性的訓練應優先考慮基礎差的同學,并允許其犯一些錯誤,而對于較好的同學,則是較高的要求,在其他同學“知其然”的同時,他們就更應該“知其所以然”。一些難度大的練習活動可以把不同層次的學生交叉安排。比如對話表演,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同臺表演,可以讓差一點的學生選擇臺詞較少的角色,如果可能的話,再嘗試現場交換角色。又如課文的當堂復述,層次差的可以在一定的提綱下進行,或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有時也可以用接龍的方式由全部學生共同參與,但老師應做好現場安排,主要是“過程引導”,使差的學生能夠順利接上,好的同學可以有發揮的余地。 在知識點的介紹上,應注意有一定的節奏。可以通過板書的特定版式或口頭提示,讓學生們清楚哪些是必須當堂理解的基礎知識,哪些是及時的聯想,哪些是拓展和延伸,使得聽課的學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閱讀的訓練,也可以采用讀懂(understanding)、延續閱讀(developing understanding)、完善閱讀(improving understanding)這一過程來進行。基礎差的同學應先讀懂,形成一定的速度,細節題要有準確率;好的同學應重在思維的培養,培養他們更全面、深刻、邏輯的考慮問題的能力。
3.作業的分層。“一刀切”的做法顯然是不符合因材施教以及分層教學原則的。一般學生的作業難度、作業量應和優秀學生有所區別。模仿性的練習應優先考慮英語差的學生。對應變能力要求較高的作業,差一些的學生可以少做一點,重要的是先要弄明白是怎么回事。盲目貪多,追求難度勢必造成這些學生的不必要的心理負擔,影響學習效率。像背誦一類的作業,好的同學必須通篇背誦,差的同學可以選擇幾段讓他們背。畢竟背誦的目的不是為了背誦,而是通過背誦熟悉所學的內容,熟悉其中的一些用法,培養語感。背誦的流暢性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還可以增設選做題。比如定語從句練習,基礎差的同學側重在訓練中掌握定語從句的基本用法,要讓他們通過一些共性的題目熟知從句的特點、關系代詞、關系副詞的辨別等。而對于基礎好的同學則可以率先增加一些帶有一定干擾性的混合練習,并要求他們從中總結出相關的異同點。如果將這些題目一股腦的全交給學生,差的同學必然一頭霧水,而好的同學則會在一些膚淺的題目上浪費時間。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運用好分層教學法,以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