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帥
摘 要:對大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教育體系之中的一個重點教育活動,但是如今的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存在一些問題,在教學體系之中被忽視,另外一些教師雖然對其教授的大學生開展了這方面的教育,但是開展方式存在問題,其給出的思想性引導并不能被學生輕易接受,但思想政治教育這項任務是一種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因此教師可以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式,借助一些新方法來引導學生,而微信公眾平臺就是教師可以借用的新型信息傳授方法。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大學生;思想政治引導;教育教學
微信公眾平臺在微信的帶動下,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與使用,越來越多的人每天都要閱讀微信公眾平臺推送出來的文章,可以說這種平臺在當前人們的生活中具有較深的滲透度,這是互聯網與通信技術結合發展的成果,大學生是這種交流平臺的主體受眾,受到這類平臺的影響較大,同時很多大學生都是在這類平臺的引導之下獲取外界信息,因此高校教師可以抓住這種契機,借助這種工具,實現引導大學生建設合理的政治思想體系,本文對應用微信公眾賬號的方法進行分析。
1 微信公眾平臺產生的影響
作為移動互聯網社交應用工具,微信既加強了以手機通訊錄等為代表的熟人強關系社交圈,其“搖一搖”和基于LBS的“查看附近的人”等功能又把社交圈擴展到陌生人層面,同時微信的系統插件也打通了QQ郵箱、微博好友等通道,最終形成一個龐大的社交網絡,使得學生接收和傳播的信息呈現出多維態勢,學生思想活動的選擇性、多變性增強,教師在學生思想中影響的中心地位和權威日趨弱化。同時,學生通過微信在極短的時間里就可以關注到社會熱點問題,并可以轉發或者評論自己的態度和想法,提升群體互動的深度與廣度。這樣的網絡深度參與和劃一性、封閉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強烈反差。
微信多元化的信息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和吸引力下降,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多地注重對學生“社會本位”的價值觀、人生觀、理想、信念的灌輸和對學生品行的評估、監督和約束,缺乏對教育對象“主體性”的考量,這必然使學生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空洞、強迫等消極體驗。微信在大學生中的流行和普及,使得大學生面臨多樣化的社會文化、社會心理和思想意識。
2 應用方法分析
對微信公眾平臺給當前的高校學生帶來的各類影響有所了解之后,就可以對將其應用于思想政治課程中的主要方法進行了解。
2.1 提升教學內容的立體程度
借助這種新型交流平臺,教師可以對原有的課程內容進行改變,很多學生對于思想教育這類課程比較缺少興趣,主要是因為其課程內容一般是理論講解,且內容枯燥,學生不僅不愿意接受教師灌輸進來的理論知識,同時還會對其產生厭惡或者抗拒心理,從而使思想教育課程的開展遇到了瓶頸,而將微信公眾平臺作為課程的輔助工具,可以對原有的理論課程進行填補,將一些社會熱點性的事件與話題展現給學生,使學生能夠間接地接觸社會,使理論性較高的思想教育課程更加具體,通過讓學生接觸更多的真實事件,來加強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從而完善思想體系,使學生能夠真正地對教師傳達的教學內容表示認同。
教師可以借助平臺具有的推送功能將一些政治常識編輯成文章的形式傳送給教育對象,教師可以參考其他類型的文章,將這種內容為政治知識的文章編輯得更加具有趣味性,使學生在輕松地閱讀過程中就可以學到政治理論課程。
2.2 提升教學方法的立體程度
教師運用的教學方法也有所不同,微信公眾平臺影響下的教學方法的立體程度也有所提升,教師可以從原有的課堂主導地位中退出,使學生在這種課程之中仍舊可以對教師產生影響,教師可以通過這種交流型的平臺實現雙向教學模式,提升與學生進行互動的頻率。另外教師還需要對網絡輿論發揮的導向作用進行重視,使學生可以在輿論環境之中始終保持獨立的思想,不會因為其他的人的言論而產生動搖,教師可以對思想政治課程應用的教材進行適時地補充。在微信公眾平臺影響下的教學方法可以被視為是一種情景教學方法,學生在閱讀推送的文章時其實已經為自己創設了一個情景,而在真實的情景之中,學生認知事物的是非曲直難度就比較低,而且教師可以順利地將有益的思想傳達給學生,使其能夠自行內化。
教師還可以借機開展群體教學,使學習的組織形式更加開放公眾,督促學生互相學習,充分發揮群體的作用,建設學習興趣小組,借助公眾賬號將興趣相似的學生聯系起來。
2.3 對原有的課堂狀態進行改變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關注現實社會中多種復雜信息對學生的重大影響,突破傳統封閉、平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利用微信具有的不受時間、場所、空間限制等優勢,提供多元化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開展豐富的學生實踐教學活動,建立生活實踐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相互聯系、全面滲透的多維、立體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從而使學習空間立體化。
微信公眾平臺有用戶分析、圖文分析和消息分析三項數據統計功能:用戶管理分析可以查看任意時間段內用戶數的增長、取消關注、凈增人數和累積人數以及用戶屬性等統計數據;群發圖文消息分析可以查看任意時間段內圖文消息群發效果的統計結果,包括送達人數、閱讀人數和轉發人數等分析;用戶消息分析可以查看針對用戶發送的消息的統計,包括消息發送人數、次數等,分析用戶發給公眾號的消息中有哪些關鍵詞。對這些數據深入地挖掘分析,能更好地知道學生的喜好,了解他們的需求,掌握最合適的教學內容和微信推送的內容和素材,選擇最佳的推送時間和推送頻率,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精準性。此外,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的一對一聊天功能,使用豐富的文字、聲音、圖像聲情并茂地解答思想、心理方面的疑難問題,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結束語
本文首先對微信公眾賬號這種新型的信息交流方式帶給現代人的影響進行了分析,主要分析的影響對象是當代的大學生,之后又對其具體的應用方法進行了研究,教師可以根據這種交流技術的特點來對其進行應用,將之前使用的獨立教學方法轉變為群體教學,提升思想性課程的教學效率,借助微信公眾平臺這種具有趣味性的方式增加學生對于思想教育類課程的參與度,并將教學范圍進行有效擴展,使學生在課堂之外的空間中也可以對自身的思想體系進行完善。
參考文獻
[1]董仕.微博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D].吉林農業大學,2014.
[2]李娜.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高校輔導員博客建設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3.
[3]李海清.論微信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研究[D].中北大學,2016.
[4]郭志勇.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徑——以高校微信公眾平臺為例[J].理論視野,2015(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