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爽
談美
——以傳統明式家具為例
郭小爽
明式家具被后人視為家具審美典范主要是因為它具有高度的藝術美感和獨特的精神氣韻,本文從明式家具的意匠之美、材料之美、結構之美、造型之美、裝飾之美、修身之美六個方面分析了明式家具的美。
明式家具 結構 材料
明式家具是指明中期以來使用紫檀木、酸枝木、黃花梨等木材制作的硬木家具。我國的家具生產歷史悠久,而產生于明清時期的明式家具達到了中國傳統家具制作的巔峰,與哥特式家具、洛可可式家具并稱世界三大家具體系。著名明式家具鑒賞家王世襄先生曾描述明式家具為廣義與狹義兩說:廣義來說,凡是具有明朝時代風格的家具均可被稱為明式家具;狹義則指明中期至清早期以來材美工良、造型優美的家具[1]。明式家具最重要的特征是簡約,和現代人的審美觀非常接近。因此,筆者想進一步了解明式家具,獲得對現代家具設計的一些啟發。

圖1 花梨木文人家具
明代文人十分熱心參與家具的設計并且有較高的審美追求,在家具的設計和日常使用中他們都將自己高雅的審美情趣及濃厚的文化氣息融入其中。這一時期的家具在審美與實用中之所以能實現高度統一,主要是因為參與設計制作家具的文人士大夫更加推崇精雕細琢和奇思妙想,追求精神與物質的交融統一,天然和人工的平衡和諧。
在明代文人的影響下,明式家具具有一種獨特的文人意趣,因此又被稱為“文人家具”,是文人精神與工匠技藝結合的產物。明式家具通過使用最簡潔的形式語言,在家具中蘊含極其豐富而深刻的內容。“據于儒,依于道,游于禪”,在與普通生活息息相關的家具中濃縮了中國文人最深層的精神狀態[2]。明式家具能夠在后世倍受推崇的真正原因正是由于它能夠完美的結合技術、哲學和藝術三者,這種藝術哲學則是明代文人傾心熏陶的成果。
老子說“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認為美在自然,這一理念也深刻體現在明式家具的選材方面。明式家具的材料多選用花梨木、紫檀木、雞翅木、鐵力木、櫸木等優質硬木,這些木材不僅堅實富有彈性,而且紋理清晰、棕眼細密、紋理優美、色澤柔和。木質自身古雅脫俗的肌理色澤也使得明式家具具有儒雅沉穩的文人氣質。同時,明式家具在加工制作過程中為了充分顯示木材本身的質感,在制作過程中通常少雕琢、不飾漆,從而達到明式家具的自然之美。
明式家具的一大特點就是采用榫卯結構來連接家具的各個部件。借鑒自中國古建筑的榫卯結構有著金屬連接件不可比擬的優勢:榫在完成其連接功能的同時本身就是家具的一部分,與家具材質相同,與家具壽命相同。這樣就使得家具在材料銜接過渡方面十分自然,宛若天成,家具渾然一體,產生出和諧的整體美。 榫卯在家具結構中起著類似“關節”的功能,整個家具完全不使用粘合劑或金屬釘子,僅在它的應用下就達到了結合各個部件的目的,同時扣合嚴密,牢固可靠,保持了家具的耐用性和堅固性。
此外,明式家具的“攢邊”技法也是其重要結構特征之一,多用于面板與門板等大幅面部件的制作上。它的做法是在框架的四角使用 45°的格角榫進行連接,在增加榫接合面積的同時又保證了強度。木材橫紋理方向的脹縮率較大,當外界濕度變化較大時木材的形變會更加嚴重。古代工匠們通過“攢邊”的技法為家具預留伸縮縫,合理的解決了木材的形變問題。
明式家具以其造型簡潔、比例合適、線條挺直而著稱,給人以平和和諧、自然得體的感受。傳統中式家具多使用直線,造型方正,給人沉穩端莊之感。受儒家“中庸之道,不偏不倚”思想的影響,明式家具也提倡在內涵上“適度”,在形式上“中正”。其中,“中”是指有家具中有一條中心線從中貫穿;“正”指家具整體穩重不輕浮, 有地正天圓、剛正不阿之意。[3]在明式家具的具體設計中,“中”反映在家具的對稱性運用中,“正”則體現在家具的重心下壓,上下均衡之中。
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中的明黃花梨六方扶手椅,如圖,就是一個典型的中正對稱家具。從整體造型看,這件家具是一件三段式家具,它的靠背及坐面都采用了軸對稱的形式,椅子下部由腿足和橫帳所圍合出的六棱柱形空間則是中心對稱的設計手法。從線條運用來看,搭腦的線形、扶手的弧度等都是左右對稱,在結構上更加穩固,給人以均衡平穩的視覺感受。

圖2
明式家具以簡雅樸素著稱,其中重要的因素就是明式家具中的裝飾元素具有 “少而精”的特點。明式家具只在個別部位略施粉黛,稍稍刻畫,就有畫龍點睛之妙,通過適當的繁襯托大面積的簡,使明式家具更有一種“清水出芙蓉,天然去修飾”的韻味。[4]
以現藏于故宮博物館中的清鐵梨纏枝牡丹紋卷書案為例,它由三塊整板制成,造型方面簡潔大方,質樸素雅。整個桌面沒有裝飾,只在板足立面有透雕纏枝牡丹紋的裝飾,充分體現了明式家具“少而精”的裝飾特點,簡潔大方中又不失精致典雅。
同時,明式家具采用了“裝飾結構化,結構裝飾化”的裝飾方法。[5]在家具的設計中廣泛使用了“結構性裝飾”部件,也就使家具部件不僅具有堅固和支撐家具的作用,這些結構部件本身也具有裝飾美化家具的作用,既是裝飾也是結構。使裝飾功能與結構功能高度統一,也使得家具形體產生出“文質兼備”的特點。
文人士大夫在參與家居設計的過程中將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家具中,以達到以物悅心的追求,同時也能借此修身養性[6]。每件明式家具都是貫穿文人生活的各個方面,家具的使用從坐臥、倚靠到品茶讀書都有所提現,這也使家具成為了文人體悟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物化體現,它對當時的文人來說也是修身養性、陶冶性情的一種工具。
在設計上明式家具注重經世致用,在提供舒適性的同時,也能約束人的儀表。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女性的要求尤為嚴苛,以女性常使用的玫瑰椅為例,玫瑰椅的靠背較低,搭腦部位位于使用者的背部,使用者在使用過程中必須挺直腰部,從而達到上半身的端正,使用舒適度較低,以此約束坐姿,體現女性端莊大方的姿態。
現今展示給我們的明式家具是由當時的技術水平與文化意向所決定的,在分析明式家具的美學意向的時候,我們也能體會到當時的人們的精神追求和審美思想。通過了解明式家具完美結合工匠的制作技術和文人的設計思想的方式的同時,也學習到前人結合精神追求與生活需求協調統一的設計思想, 更好的在技術與藝術上繼承和發揚明式家具的精髓。在技術進步的今天,學習運用明式家具的美學理念指導當代的家具設計,更好的融合傳統文化與先進技術,使現代家具在擁有自身的文化內涵同時并創新出符合現代社會的新式家具。
[1]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M].北京:三聯書店出版社,2007.
[2]高良中.國明清家具略論[J].湖北美術學院學報,2002(1).[3]歐操.中國明式家具視覺符號的探索與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碩士論文,2008:27~33.
[4]柳枝.趙俊學.明式家具審美文化以及現代家具設計[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0(1):44~45.
[5]胡鎮延,朱毅.明式家具藝術與功能的契合[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1(05).
[6]應安華.明式家具的審美特征與現代設計理念[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6,22(3):86~88.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郭小爽 (1993-),女,滿族,在讀碩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究方向:設計藝術學工業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