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G 市場買家話語權漸增
低迷多時的液化天然氣(LNG)市場近日又被潑了“一瓢冷水”。
國際能源署(IEA)日前聲稱,盡管需求不斷增長,但由于產量的持續攀升,預計全球LNG市場的供應過剩情況將延續至2020年。IEA的數據顯示,亞洲LNG現貨價格已經從2014年2月的峰值20.5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下降至10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以下。
隨著市場供過于求的持續,LNG市場的買家也逐漸“強勢”起來,在貿易合同、交易價格等方面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
據彭博社報道,一直以來,為了保障供應,以及生產商前期資金充裕,LNG大都采用簽訂長期合同的方式銷售。然而,如今由于天然氣市場供應過剩的加劇,LNG進口國爭取到了越來越多的議價權,有些進口國就現有的長期合同要求重新談判,更有供應商為了削減庫存而主動調低了價格。
有統計顯示,日本、韓國、中國,乃至印度的進口商曾多次就聯合采購LNG進行過商談,并先后有過幾次嘗試。2015年,全球LNG貿易中有28%是以現貨或是短期合同的形式進行的,相比2010年的比例增長接近10%。
從2015年起,陸續有印度、日本等國的LNG進口商通過重新簽訂購買合同爭取到了可觀的折扣。今年3月,來自韓國、日本和中國的三家LNG購買“大戶”更是達成一致,計劃成立“買家團”,未來聯手進行LNG采購合同談判。與此同時,作為新興LNG市場的印度也表態,希望能夠加入“買家團”,在LNG市場爭取更多話語權。
湯森路透的數據顯示,全球LNG產量正以每年3億噸的速度增長,而2016年的貿易數字表明,全年只有大約2.68億噸LNG進行了交易。受此帶動,亞洲LNG現貨價格下降幅度超過70%,LNG買家在市場上討價還價的底氣也越來越足。
據IEA相關人士表示,以亞洲為例,由于供應持續過剩,亞洲LNG市場正在逐漸變得越來越靈活。有統計顯示,亞洲消耗了全球70%左右的LNG供應,此前,這些LNG很少有通過買賣雙方直接、隨時進行交易的,大多數都是按照之前簽署的固定合同進行交易,比如日本和韓國的主要LNG進口商,就常常需要和大供應商經過談判,事先確定LNG購買價格等。“現在,我們看到,傳統的固定合同在交易中所占比重日益下降。”該人士說,“與此同時,期限更短、條件更為靈活的合同正變得越來越多。”
漫畫/高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