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藝紅, 范培華
(1.福建農林大學 東方學院,福州 350017;2.上海外國語大學 國際工商管理學院,上海 200083)
高校管理會計教育變革:在云端之上
高藝紅1,2, 范培華2
(1.福建農林大學 東方學院,福州 350017;2.上海外國語大學 國際工商管理學院,上海 200083)
在共享經濟時代下,云計算與移動互聯網技術成為企業戰略發展中的重要資源。云計算提高了企業信息化水平,使得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無縫對接,實現管理會計的移動辦公。云計算為企業會計部門帶來便利機遇的同時,也存在著風險與挑戰,因此企業對于管理會計人才綜合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在云計算背景下,亟需培養出為決策系統提供科學決策的優秀管理會計人才。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機構,不斷優化綜合性高素質人才培養模式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云計算;高校; 管理會計; 人才培養
1.1.1管理會計轉型
早期的管理會計主要為內部管理決策服務,重點在于成本核算與投資回報分析、標準成本管理以及年度預算編制等。早期的管理會計教育往往以成本會計為主,教學內容也主要圍繞成本核算而展開。Johnson和Kaplan(1987)指出傳統的管理發展相對滯后,管理會計理論已無法適應信息化時代下的技術革新與全球化發展趨勢。此時,要求管理會計教育內容須從成本管控為主向注重戰略管理會計方向轉變[1]。黃金曦和徐丹(2017)提出我國的管理會計發展路徑:中國特色、創新與整合、信息系統發展、人才隊伍構建[2]。
1.1.2管理會計教育應重視理論與實務接軌
Scapens(1991)認為管理會計教育初期,理論與實際的脫節,導致理論發展不切合實際,實務操作無跡可尋[3]。因此,在管理會計發展中應充分考慮實務需求,縮小理論與實務之間的差距。Cable等(2009)應用Ahadiat于2009年的調查數據,對美國管理會計教育進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發現美國管理會計教育與實務仍有差距[4]。Rudman和Kruger的(2014)研究表明,小組項目作業可在管理會計教育中的運用[5]。
楊政,殷俊明和宋雅琴(2012)通過問卷調查和實證研究表明海外進修教師更重視會計學生基礎知識和信息技術能力,在我國會計教學中,案例學習、模擬實訓、校外實踐、創新課題研究等創新性教學方法實際采用較少,亟需發展創新性教學方法。劉沓、章劉成和周航(2015)認為在經濟新常態下,云計算以及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亟需高校會計人才培養變革,教育應側重于管理會計、環境會計人才的培養。
1.1.3管理會計信息化發展
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有利于促進管理會計信息化進程,提高管理會計在企業中的應用。管理信息系統的開發在研究過程中側重于圍繞操作系統建設展開。Davila 和Foster(2004)通過78家初創企業公司的樣本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發現,管理會計系統對于年輕成長型企業的發展非常重要。隨著公司規模的增加,運營預算以及優秀的財務經理對于公司快速發展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1.2.1云會計機遇與挑戰并存
云計算與移動技術成為了企業戰略發展中的重要資源,很多企業開始傾向于實用云計算服務。大公司開發了自己的大型數據中心,以支持其在共享服務體系結構中的流程;對于沒有足夠財力投資于大型會計軟件的小公司,云計算方便有效。云計算允許客戶任意時間地點進行數據和應用程序的交互使用,公司可以訪問一大類基于云計算的軟件,包括會計信息系統。
Kinkela(2013)認為云計算使用第三方供應商來存儲和處理信息,創新的存儲和管理數據的網站也增加了數據安全風險。當前關于云計算風險的建議, 以確定在組織內實施和規范使用云計算的最佳實踐。Pacurari 和 Nechita(2014)認為重要保密數據需要特別注意, 不應放在公共云中。在云會計應用程序學習中,學生需要明白云計算可能存在的風險及問題,在實際操作中應特別關注。Brandas C, Megan和Didraga(2015) 認為,云計算為會計信息系統提供了可伸縮性、靈活性和減少維護成本,但云和移動技術的采用需要對數據進行嚴格的分析和應用程序安全性檢測,以保證存儲的機密數據 (總賬、工資單數據庫和財務數據庫等)的安全。

表1 云計算與移動技術對會計信息系統的影響
資料來源:Global Perspectives on 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s: Mobile and Cloud Approach
1.2.2云計算下會計信息系統新研究
Mangiuc(2017)認為云技術的選擇不僅僅是 IT 部門的職責,因為經濟驅動因素至少和技術一樣重要。合理性與投資回報成為云計算的經濟衡量指標;會計部門不再是云遷移和云采用過程中的一個簡單的觀察者,而是站在 IT 部門的典型熱情和管理部門的典型懷疑之間。Neovius和Duncan(2017)對于云計算下系統安全性問題,提出了一種基于證據理論檢測行為異常的互補軟件安全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也適用于會計信息系統領域, 包括嚴格的流程和數據撤退的風險。程平和趙敬蘭(2017)通過構建云會計下財務共享中心績效管理模型,為集團提供理論與實踐參考。
我國多數高等院校財會專業課程設置中,大學一年級主要以公共課與經管類相關基礎課程為主,課時占用較多,很少涉及專業課程的學習。不同課程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廣泛接觸不同學科,但課時安排過多,不利于突出專業性。學生在學習非專業核心課程時積極性不高,真正掌握知識的學生不多,多數只為期末考試通過。
在當今社會,只掌握填制憑證、審核、記賬、報賬等傳統財務會計能力,已經無法滿足企業對財會工作人的要求。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今社會,企業需要的是集財會知識與管理能力于一體的綜合型人才,能通過歷史數據預測未來,建立戰略決策,把控企業的財務風險。因此,當前的財會專業課程體系,與公司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出現了一定的脫節,亟需開發綜合性財會人員的培養模式。
我國高校財會專業主要以傳統的記賬報賬型會計教學模式為主,教學重點在于事后核算的財務會計。會計專業課程普遍以理論分析為主,實踐創新較少。多數高校在會計專業學生的培養計劃中設了實踐課,但實踐的落地卻很難。在專業培養方案中,側重會計基本理論、技能的要求,卻缺乏對會計人員職業判斷、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眾所周知,財會專業需要考取的證書較多,學生課業重,院校鼓勵學生考取理論類證書,對于實踐并不重視。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難以滿足當今社會對高素質綜合會計人才的要求。
由于知識環環相扣,專業基礎課程掌握不好的學生,在學習深層次課程的時候存在難度,無法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容易導致“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無法融會貫通。這將會嚴重影響學生對于會計專業知識的整體掌握,導致在財務決策中分析問題過于片面,不能綜合各個學科的核心理念解決問題。由于高校普遍側重分學科教學,學生對于跨學科綜合性課程掌握較差。財會類專業課程類目較多,課程之間存在著學科交叉,任課教師相互推托授課內容的情況時有發生。由于學科間知識點部分交叉,教師間未能形成授課共識,推托課程內容可能導致學生知識掌握碎片化,專業知識缺漏、不扎實。在會計專業,特別是管理會計的師資是明顯不足的,不利于學生指導性思維的提升。
在現實經濟環境中,需要企業擁有快速準確地把握和應對經濟變化,管理會計人員需要應用云計算的技術快速有效地應對競爭與挑戰,實現組織減少業務周期的總期限,提高創新水平,更快地反映市場動態,增加企業成功的機會。但云計算在會計領域的實踐應用與高校對于會計人才的培養存在一定的斷層,此類人才極為緊缺。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對于云會計的應用與學習極少,因此,無法應對高新技術背景下的人才需求。高校會計教育信息系統的教學主要以用友、金蝶為主,而且系統版本比較陳舊。對于信息系統的更新并不重視,不利于學生對于多樣化信息系統的掌握。
由于管理會計的理論假設較為嚴苛,真正落實在企業中有一定難度。一般高等院校只開設管理會計學、成本管理會計學等管理會計的理論課程,涉及實踐探討類的課程較少。管理會計案例分析也只是在管理會計學教材的課后思考題中列示,很少有高校單獨開設管理會計案例分析課程。這將加深管理會計強化理論而弱化實踐應用的不平衡局面,最終導致理論被架空,與實踐嚴重脫節。
當前高校教授的管理會計學理論性較強,實際應用存在難度,實際應用過程中容易受到理論假設的限制。如本量利分析中,假設銷售單價、產品的單位變動成本、企業固定成本不變,這都是非常嚴格的假設,是不符合工作實踐情況的,產銷平衡假設對于正常企業而言也是不合理的。因此,真正將管理會計理論落到實處,還有一段路要走。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受到財務會計理念的影響,靈活性不足。學生注重財務會計對事后貨幣信息的記錄核算,不擅長結合非貨幣性信息,依據現實情況對公司的財務狀況進行分析。畢業進入企業工作,公司高管普遍反映財會類學生死板、不容易變通、實際操作能力差、具體情境的應變能力嚴重不足。
會計數據處理較為復雜,需要借助大數據技術、云計算方法,從大量會計數據中取其精華,挖掘出數據群中半結構化與非結構化數據。信息系統的開發與創新是社會發展的需求。在云計算背景下,通過云服務進行會計信息系統的學習,遠程學習平臺的構建需要花費高校大量的資金成本。對于云平臺下的信息系統存在一定的數據安全隱患,由于云使用者的技術能力要求也更高。
高校可以通過校企聯合,與企業簽訂長期實踐合作協議。鼓勵會計教師參與企業財務實踐,通過教師與學生在企業的實踐,收集、匯總經驗,形成高校管理會計案例庫。高校管理會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拓展實踐教學方式。在校企聯合實踐中,通過調研走訪企業財務高管,了解企業人才要求。運用管理會計理論進行規劃預測決策、戰略整合實踐,能夠完善管理會計理論,進一步促進管理會計的發展,不斷豐富管理會計案例庫。
高校應成立管理會計科研團隊,探索跨學科領域的管理會計知識體系。科研團隊可匯集經管類、財會類不同專業領域的專家、學者、教師,發展各自的專業優勢,研討管理會計的教學模式,制定新型培養計劃。高校應鼓勵教師與學生參加科研活動,參加管理會計學術年會、研討會、交流會等,提升教師與學生的管理會計理論水平。開展興趣小組,通過師生交流,共同開發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方案,提升學生的管理會計素養,鼓勵學科帶頭人組建會計教育研究智庫。
為了提高學生管理會計課程的實踐性能力,高校應為財會類專業學生針對性開設管理會計模擬課程。在當前高校的培養計劃中,已開設的相關專業課程模擬實訓主要有基礎會計學、中級財務會計學、成本會計學、財務管理學、會計信息系統等學科,很少針對管理會計課程進行實訓操作。因此,高校在進行財會專業模擬實驗課程設置過程中,應適當增加管理會計實踐的學時和學分,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入理解管理會計,進而掌握管理會計。
通過實踐課程的學習,學生應掌握變動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等基礎知識點,在此基礎上學習預測、決策。學習標準成本法的標準設定方法、差異分析及其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作業成本法的動因歸類,區分有用作業與無用作業,在實踐允許的范圍內盡可能地減少資源浪費,學會價值管理的意義。練習編制全面預算報表,了解企業產供銷的各個過程,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普通會計院校可以將虛擬仿真技術引入會計教學,通過虛擬仿真技術進行管理會計案例設置,將案例庫設置在云服務器上,教師、學生可以通過遠程系統進行學習,聘請國內外優秀教師進行仿真實驗。積極參加全國高校經濟管理類虛擬仿真資源實驗教學研討會,學生參與虛擬仿真案例編寫,舉辦相應的模擬仿真比賽。
開發管理會計教學新模式也不是一味地否定理論基礎。管理會計的基本假設可以簡化現實生活中的很多問題,可以為短期經營決策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以銷定產的理念客觀上有利于避免盲目生產,促進銷售部門的工作積極性。管理會計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針對不同章節知識點,選擇有代表性的案例進行課堂討論。
信息與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為學生學習帶來了全新的轉變。將翻轉課堂模式引入教學中,學生主動提前學習教學視頻,課上討論提問,學生成了學習的主動者,而教師只作為輔助。由此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學生團隊協調能力。通過課前給的案例,讓學生充分學習,分組討論后派代表發言,采用組長評分與教師評分相結合。案例討論中鼓勵師生對問題進行多層次探討,鼓勵思維的融合碰撞。教師可將學生案例討論分數計入期末成績,督促學生積極參與案例討論。
云會計的應用與完善,有利于會計集中化處理和財務決策的動態化。高校可以通過多方集合會計資源,共同完善會計教育網絡平臺。鼓勵交叉學科學習,在會計專業教師中,引進有計算機技術背景的教師,對于提升教師專業、化信息化水平有很大的幫助。云計算技術下,教師必須學習掌握新技術可能存在的問題及風險,在云會計課程講授中,需要分清利弊得失,對于學生未來實踐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也應該進一步測試,在不斷的實踐中積累經驗,完善云會計知識庫。
在信息系統開發方面,技術人員應結合不同企業的實際需要,以實用性和適時性為基本原則,把陳舊過時的模塊剔出,開發出新的系統模塊。會計軟件將通用版與定制化專業版相結合,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去挖掘適用于用戶的信息系統。高校在配備購置信息系統時,也要關注系統的適時性,結合學生的能力進行購置。
[1] JOHNSON H T, KAPLAN R S. Relevance Lost: The Rise and Fall of Management Accounting[M].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1987.
[2] 黃金曦, 徐丹. 管理會計工具本土化路徑探討[J]. 財會通訊, 2017(7):33-36.
[3] SCAPENS R W. Management accounting: a review of contemporary developments[J]. Australian Accounting Review, 1991, 12(27):39-50.
[4] CABLE R J, HEALY P, MATHEW E. Teaching future management accountants[J]. Management Accounting Quarterly, 2009(4):44-50.
[5] RUDMAN R, KRUGER W. Using a group work project as an educational tool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education[J]. International Business & Economics Research Journal, 2014 (3):611-628.
ReformofManagementAccountingEducationi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bovetheCloud
(GAOYihong1,2,FANPeihua2
(1.Dongfang College, Fujian Agriculture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17, China; 2.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83, China)
In the era of shared economy, cloud computing and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 have become important resour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strategy. Cloud computing improves enterprise informatization, making the close connection between finance department and other departments, raising the mobile working in management accounting office. While cloud computing brings conveniences and opportunities to the accounting department, there are risks and challenges, so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the management talents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the background of cloud computing, it is urgent to cultivate excellent managerial accountants who can well use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system to make prediction decisions. As the institution of cultivating talents,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training mode of comprehensive high-quality talents.
cloud comput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nagement accounting; talents cultivation
2017-09-27
福建省教育廳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云計算下福建省民辦高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探討”(編號:JAS160820);福建省重點課改項目“‘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實施——以《基礎會計》為例”(編號:FJJKCGZ15-028)。
高藝紅(1990—),女,福建漳州人,研究生,助教,主要研究方向:管理會計與公司財務。E-mail:gaoyihong007@126.com。
1005-9679(2017)06-0119-04
F 81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