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圓
摘要:動詞在漢語、英語這兩種語言體系中是存在異同的,本文主要對英語動詞與漢語動詞之間存在的差異進行分析,從而了解漢、英動詞之間的差異,以便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點。
關鍵詞:英語動詞 漢語動詞 差異
中圖分類號:H31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5349(2017)24-0089-01
動詞在英語與漢語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詞類,在這兩種語言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動詞的基本概念角度來講,英語與漢語是一致的,但是在動詞的用法上,它們有著各自的語法特征,還是存在差異的。
一、英漢及物和不及物動詞的對比
英語動詞的分類涉及語言中很多語法、語義問題,大致上可分為主動詞和助動詞,而主動詞又可分為及物、不及物動詞及系動詞,助動詞又可分為基本助動詞和情態助動詞及半助動詞。漢語的動詞根據能否帶賓語可分為及物和不及物動詞,此外還可分為表動作行為的動詞,比如研究、批評、打、哭等,表意愿的動詞,比如能、可以、愿意、應該等。下面主要就英漢動詞中的及物和不及物進行比較。
(1)英語不及物動詞自身就具有完整的意義,后面無須加上賓語。而漢語的用法有時與英語不一樣。有的動詞在英語里它只能是不及物動詞,在漢語里則可作及物動詞。比如:
①We'll arrive at school tomorrow morning.
②He reached Paris the day yesterday.
③Does the boss agree with the A plan?
上述例子中的arrive、reach和agree在漢語中就是及物動詞,它們的意思是說“到達學校”“到達巴黎”和“同意A計劃”,動詞后都有賓語。但是在英語中,arrive和agree就是不及物動詞,句子中的動詞后面的介詞at和with不能省略,這些動詞必須和介詞at和with連用,而reach在英、漢語言中都是屬于及物動詞。
(2)及物動詞后面必須加上賓語,其動詞方能具有完整的意義。有的動詞在英語里只能是及物動詞,而在漢語里則可作不及物動詞。比如:
④The Chinese government wholeheartedly serves the people.
⑤Xiao Li has married Xiao Ming.
⑥She went home till midnight.
⑦Kate was married to a doctor last month.
上述例子中的serve和marry在漢語里就是不及物動詞,中文表示“為誰服務”“和誰結婚”。而在英語中,serve動詞在句子中就是及物動詞,表示“服務人民”,它是有賓語的,而marry,由例子⑤和⑦可以看出,在⑤的這句話的結構中動詞后面直接帶了賓語“小明”,它作為及物動詞;在⑦的這句話的結構中,動詞后加了to,帶的是介詞,作為不及物動詞,也就說marry可作為及物動詞也可作為不及物動詞。在學習英語的時候,多數學生受母語的影響,會將英漢中及物和不及物動詞的用法混淆,習慣性地用漢語的動詞用法去理解英語動詞的用法,這是不可取的。
二、漢語能愿動詞和英語情態動詞的對比
漢語能愿動詞的情態意義大致可分為主觀判斷和時間的推測這兩類。比如應該、可以、能、想、愿意、準許等。而英語中的情態動詞則可表示多種漢語中沒有的意義,比如建議、必須等,又比如You might close your mouse中might表示指責或嘮叨;Shall we go running中shall表示禮貌性的建議或者提議等。
1.英語情態動詞和漢語的能愿動詞的表達
英語情態動詞和漢語的能愿動詞在情態意義上有很大的相同,但是一詞多義是它們中均存在的一種現象,所以在表達上兩者間有較大的差異。
(1)may、can,對應的漢語就是“可以”“能”。英語中may可表達陳述句中的“可以”;也可用于征詢,提出問題;在狀語從句中使用;表達一種祝福等。而漢語中的能愿動詞的多個詞往往對應一個英語情態動詞,比如漢語中“可以”“會”“能”等對應的就是英語中的can,而在英語不同的情態動詞之間往往會有意義重疊的現象,比如can和may表示允許和估計;will和shall表示預測等。
①I shall have it tomorrow.
②I will fell better after this medicine.
(2)英語不同組情態動詞在情態意義上還有區分,比如說may/might和can/could,表示可能,may/might在使用過程中的意義大多表實際將要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可能性,而can/could表示潛在可能性或者理論邏輯上的可能。比如“It may rain this tonight;Li might phone. If she dose,could you ask her to ring later?”,這在漢語中是沒有的。
2.英語情態動詞和漢語的能愿動詞的表達效果
一般而言,漢語的能愿動詞在句子中的表達效果和英語有著一些差異,也就是說,漢語能愿動詞在客觀和主觀的表達上比英語弱,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就是英語情態動詞能更明確表達主語的客觀態度和觀點,讓人容易接受或聆聽。而在表達程度上,比如“might”和“must”,英語情態動詞從“不肯定”到“肯定”有著明確的區分,而在漢語中能愿動詞所表達的程度相對較弱。因此,在表達效果上,漢語能愿動詞表達效果更為準確,而英語的情態動詞表達就較為模糊。另外,在表達的禮貌層面上來講,漢語能愿動詞表達較生硬,禮貌性偏小。而英語情態動詞不確定性強,具有一定的間接性,表達的就較為委婉和禮貌。比如“You may come if you wish”,在英語中意思表示為“你可以來,如果你愿意的話”。而在中文里大多說“你想來的話就來”。
參考文獻:
[1]徐金秀.基于依存樹庫的英漢動詞對比研究[D].浙江大學,2013.
[2]楊靜,阿古達木.英語動詞和漢語動詞的對比研究(英文)[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2(5):54-56.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