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靜靜
【摘要】本文著手于目前幼兒英語教學現狀,通過分析國內外浸入式外語教學案例,嘗試在我市幼兒園運用半浸入式英語教學法,以期提高我市幼兒園幼兒英語教學水平,提升幼兒的雙語表達能力。
【關鍵詞】幼兒園 英語教學 半浸入式教學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對于新時代復合型人才、創新型雙語人才的培養廣泛受到教育界各個層面的關注,尤其是目前備受關注的幼兒英語教學。
一、贛州市幼兒英語教學的現狀
本研究就贛州市開發區的兩所私立幼兒園進行了教師和家長問卷調查,對幼兒園課堂英語教學活動進行了觀察,詳細記錄了幼兒表現和教學內容。訪談活動主要以英語教師和幼兒園園長為對象展開。調查使用的工具主要參照王曉帆(2007:61)《幼兒園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一文,在2017年5-6月對贛州市開發區兩所私立幼兒園進行問卷、訪談、觀察活動的數據收集。本次問卷調查活動共發放問卷60份,收回問卷55份,其中有效問卷50份,回收率為83%。通過本次數據收集和分析,總結出這兩所幼兒園的英語教學現狀如下:
首先,教學資源方面,這兩所私立幼兒園的教學環境優雅,教室內教學設施齊全,具備現代化教學多媒體。師資方面,一所由固定的本園英語老師(幼師專業畢業)上課,一所是由兼職外教和本幼兒園老師合上,主要由外教來開展英語教學,本園老師負責課堂紀律和幫助外教組織活動。教材都是由購買的教材為授課內容,一本是根據教育部最新頒布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編寫,由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的《跟我學Follow me》英語,主編吳姍。另外一本教材是朗文教育出版社的《Longman Englilsh for Pre-school》。這兩套教材的特色鮮明,一本選用國內,另一本來自國外出版社。設計結合彩色圖片和游戲卡,內容貼近幼兒日常學習生活,將單詞和常用句子融入故事、游戲和英文歌曲中,根據幼兒性格和學習特點,注重幼兒激發幼兒英語學習興趣,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重點突出地習得英語。可見,這兩所幼兒園的硬件設施到位,教材選用也較科學,但是在師資專業化方面比較欠缺,缺乏相關幼兒園英語課程理論及教學法方面的學習或者培訓背景。其次,教學理念與教學目標定位不明確,開設英語課表現出盲目的“從眾、跟風”現象。通過課堂觀察發現英語教學形式化、小學化現象嚴重,老師按照課本亦步亦趨,教學效果不明顯,未能給孩子真正的英語啟蒙教育。另外英語教學也表現出功利化特點,主要是私立幼兒園為了爭取更多生源,將英語教學,外教上英語課,只是作為吸引家長擇園的特色砝碼,而絕大多數家長也樂意孩子學點英語,吸收點異域文化(問卷表明85.3%的家長希望孩子在幼兒園學習英語)。最后,幼兒英語學習的語言環境不充分。在園內,據筆者觀察,小朋友只在英語課上會有相當有限的英語語言信息輸入,此外幼兒英語教師課堂上的“可理解性輸入”的教師用語更是有限。而根據Krashen提出的輸入假說,可理解的輸入量(Comprehensible Input)是兒童語言習得過程中的關鍵因素,只有當新輸入的知識或信息保持或接近幼兒的認知水平時,新輸入信息與幼兒已有知識的差異會刺激幼兒的語言發展,因此充分的語言信息輸入量是幼兒習得語言的必備條件。回家后,不少家長可能自身英語能力有限,自己不會英語或者發音不標準,也沒有意識跟孩子用英語交流,所以家庭環境英語語言氛圍的創設方面幾率很小
(根據問卷調查,僅有2.5%的家庭會偶爾使用個別英語日常用語和小朋友交流)。因此,即使小朋友在課堂上學習了英語單詞,簡短會話,如果沒有使用交流語言,鞏固語言機會,習得的可能性也很小。
由此可見,反思幼兒園當前英語教學,借鑒國內外較為成功的幼兒英語教學模式迫在眉睫。
二、國內外(半)浸入式幼兒英語教育案例
浸入式英語教學起源于上世紀60年代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該省講兩種語言,當時家長很擔心孩子的第二語言(法語或英語)的掌握水平,因為雙語能力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發展和就業,于是家長在研讀大量語言教育學、神經生理學、心理語言學和社會心理學的有關理論,并且咨詢專家后,要求孩子所在學校提出施行雙語教學,在校半天時間用法語教學,半天時間用全英語教學,所學科目完全相同。具體做法是,從入幼兒園起至小學一年級,對母語是英語的兒童使用第二外語法語教學,兒童在園的生活與學習活動均使用第二語言法語,直到小學二年級開始加入作為母語的英語語文課程,其他部分學科課程直到小學高年級才使用母語進行教學,到小學六年級時,一半課程使用英語母語教學,一半使用第二語言法語教學。通過早期、中期、晚期的浸入式教學,大量實驗和評估表明:學生所獲得的第二語言能力、母語能力,以及學科課程的成績,都明顯高于其他外語教學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而且浸入式兒童具有較強的跨文化意識,對第二語言文化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和認識,有利于加強英裔和法裔加拿大人之間的交往、相互理解與尊重。在之后的半個世紀里,浸入式外語教學法傳遍西方世界,不斷加以改進,取得了開拓性的雙語教學效果。1997年,美國31個州的243所學校在對9種不同的語言進行全浸入、半浸入,以及雙向浸入式的教學。此外,荷蘭、芬蘭、南非等國也都進行了不同類型的第二語言浸入式教學的嘗試,取得了不錯的第二語言教學效果。與此同時,在亞洲,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的香港和臺灣通過浸入式教學外語教學改革和實踐都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在中國大陸,于1997年9月由陜西師范大學的教授主持,借鑒加拿大法語浸入式教學成功的理論和實踐,在西安的具有不同代表性的八所幼兒園和五所小學開始了早期英語半浸入式教學實驗,經過近10年的持續研究,表明學齡前兒童的母語能力和英語能力、及社會交往、語言表達能力均發展良好,且對英語文化表現出積極的態度和認可,外語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的教學模式,研究結果與其他國家浸入式外語教學保持一致。
三、半浸入式幼兒英語教學法在我市幼兒園英語教學中的嘗試運用endprint
浸入式英語教學是語言習得理論的創造性體現,根據關鍵性假說,是兒童早期第二語言學習的最佳方式。兒童在浸入式環境下習得第二語言如同兒童母語習得一樣,再者在教師精心創設的互動語境中,幼兒可以放松地充分地用外語交流,體驗外語的快樂,在快樂的氛圍中輕松習得外語。具體運用案例分析:首先,運用該教學法應該遵守的原則。①融合性原則:英語不僅是學習(習得)的內容/對象,更是幼兒認識周邊世界,掌握相關知識的工具;②習得性原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有意灌輸,而是在全英語環境下引導幼兒自然習得;③聽說領先原則:幼兒的英語聽說能力在互動中先得到充分發展;④活動性原則:讓幼兒在豐富的充滿趣味性的活動中(故事,游戲,情景劇等)中,通過多方感官以側記語言輸入,從而自然習得;⑤高濃度原則:讓幼兒充分“浸泡”在大量、重復的英語輸入中,才能有效地實現自然習得,因此教師注意教學過程中,對幼兒進行重點突出的信息輸入。基于以上原則的教學設計:教學材料:以前文提到的香港朗文教育出版社的《Longman Englilsh for Pre-school》(2010)教材為例;浸入式教學主題Teatime;教學策略:直接認知、正面強化英語、弱化漢語反應、豐富環境創設和大量輸入策略。建議分主題式進行每次的浸入式英語教學。本次實驗班級:小一班,浸入教學1個小時。教學展示:Step1:老師準備好本次課需要的食物道具、餐具。Step2:利用多媒體播放英文歌曲 My yummy Teatime, I like bread, I like juice, my yummy Teatime.I like cake, I like milk, my yummy Teatime. Step3:在餐點時間,幼兒園阿姨輔助端進教室牛奶{milk)、橙汁(juice)、水(water)、面包切片(bread)、曲奇餅干(cookie)、蛋糕(cake)、杯子(cup). Step4:老師扮演服務員角色,進行師生游戲,T:what do you like?C:I like...,同時老師拿給小朋友他們喜歡的茶點。課堂語言:What do you like?I like bread, cake, juice, milk, water..., very good, thank you, sorry, etc。通過用餐場景的展現,小朋友在愉悅的氛圍中體驗了餐點英語。這樣一周的每天餐點時間都可以進行沉浸式英語教學的運用。
四、小結
為了實現現代化建設的總目標,我國的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英語作為溝通世界橋梁的工具,培養一流的雙語人才已經成為一項戰略任務。在兒童語言發展的關鍵期(5-7歲),將國際和國內認可的有效的浸入式外語教學法成功運用到幼兒園的英語教學中,能夠切實培養和提高幼兒的雙語表達能力,人際溝通能力、對不同文化的包容和認可能力等,為兒童將來雙語能力發展、成為新型復合型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王曉帆.幼兒園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07:61-63.
[2]竇麗麗.幼兒英語浸入式教學的主要問題及實施策略[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3).
[3]強海燕,趙琳.中外第二語言浸入式教學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1.
[4]Longman English for Pre-school[M].Longman Hong Kong Education publishing house,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