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亞麗
摘要:初中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語言學科。根據我國新課改的要求,通過語文學科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是三觀,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同時促使學生用科學的思維方式指導實踐,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筆者根據相關工作經驗,主要探析初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素養的培養策略,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初中語文;人文素養;培養
教育中應該充滿人文性,尤其是在語文教學中,應該自始至終滲透人文性。因為語文不僅是人們交往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語文本身就是文化的一部分,一個民族的語文是這個民族世代創造的結晶,它反映了一個民族的精神、乃至民族的全部歷史。所以暨南大學著名教授饒子說:“語文教育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之所在,是我們的支柱,所以在青少年時代就要給他們墊好人文素質的根基”。
一、人文素養的內涵及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意義
所謂人文素養,即是一個人對個體生命的關注,對個體生命的發展,以及對人類生存價值的關懷,對人類生存情況的關注。本文所指的人文素養是學生所具備的人文知識,以及由這些人文知識所體現的內在品質、氣質修養等,即學生的思想認識、道德水平、思維方式、人際交往、價值觀念等品格。人文素養是現代人最根本的標志,也是其價值觀的直接體現。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初中語文課程內包含了諸多人文內涵,如愛國主義情感、道德情操、積極的人生態度,以及正確的價值觀等。筆者認為,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所包含的人文性一般體現在幫助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念上,簡要的來說就是要求學生不但能夠掌握語文課程的理論知識內容,還必須要強調他們個人精神的發展和提升。語文教師必須要認識到,語文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借助語文教學的優勢可以培養初中生的人文素養,讓他們的精神世界變得更加豐富,而這也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需要達到的目標之一。應當說,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不僅是素質教育賦予語文教師的重要使命,也是語文課程的教學任務。
二、初中語文課堂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策略
(一)在語文教材中挖掘人文情感
語文教材中的人文情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教師要有意識的在教材中挖掘課本中蘊含的人文情感。由于每個學生的生活背景和個性特征都不同,因此他們對課文的情感體驗和理解也不同。教師需要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利用初中語文教材中的有效資源,挖掘積極的思想感情,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感化和影響。具體來說,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方面加強訓練,同時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個性品質,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對課文內容的真實感受,從而內化為學生自己的思想意識,這樣學生的人文素養就會建立起來。
例如:教師給學生講“背影”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關于歌頌父愛的音樂和詩詞,學生在這種父愛氛圍的熏陶下,內心對父親的濃濃親情就會被調動起來,學生會聯想到自己和父親之間發生的點點滴滴,從而將這種情感融入到對課文內容的學習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會大大提升,學生不僅能掌握這一課的基本理論知識,而且在情感方面得到了深化,這對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是非常有益的。
(二)在課堂閱讀中提升人文素養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閱讀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極其重要,也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手段在平時講課文的時候,教師一般都會讓學生提前預習,其目的在于讓學生熟悉課文、讀通課文、讀懂課文。但是,“讀”只是基礎,目前初中語文的選文大多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這些文章很注重思辨,啟迪學生智慧,或者是展示科技新貌,開拓學生視野,都在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此外,許多閱讀材料一般都有較明顯的文體特征,因而,也要求學生掌握各類文體的基礎知識,例如,記敘文常涉及的是記敘的六要素、記敘的線索、敘述的方式、表達的方式。說明文的說明方式、說明順序、說明對象及特點、說明方法等。通過這些,讓學生能夠準確地理解文章的精華部分,抓住文章的骨干。另外,很有必要對學生實施二次閱讀,讓學生在二次閱讀中細讀、品讀,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提高閱讀水平。
(三)在寫作教學中培養人文素養
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四大基本技能,雖然“寫”排在最后,但是絕對不可忽視其地位。寫作不僅僅是詞句的羅列,更重要的是抒發自身情感。閱讀是搜集信息的過程,寫作是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在寫作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素養,要求教師擺脫考試作文的種種限制,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人文性的主題,可以從“生命、環保、未來、情感”方面,組織學生對這些內容進行探討和思考,最后結合現實生活,落實在筆下,體裁不限,字數不限。教師要給學生一個更寬泛的寫作空間,更敏銳地觀察學生的思想動態、價值取向和審美追求,從而能夠正確引導學生從真、善、美的角度去看世界,去觀察生活,在對傳統文化繼承的基礎上去創造屬于自己的“文化領域”。
(四)課外閱讀中滲透人格教育
依靠課外閱讀內容來融入人格教育元素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有效措施。比如,筆者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會定期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要求他們閱讀之后在課堂中對其中一些問題展開討論,做好讀書筆記。如學生閱讀了《西游記》之后,懂得了如何獨立地面對和解決生活中的挫折與困難;通過閱讀《魯濱孫漂流記》,逐漸了解了“希望”與“信仰”的意義;閱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后,學生被男主人公堅強不懈的品質所感染,懂得了為理想而堅持奮斗的品質。憑借課外閱讀滲透人格教育不但可以讓初中語文課堂更加豐富多彩,還可以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現實生活,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
總之,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是初中語文新課程改革提倡的重要觀點,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必須要結合初中生的實際情況,聯系當前的教育發展實際,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注重學生的個人發展和綜合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夠擁有正常健康的人格,成為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邵紅兒.初中語文課堂人文素養培育策略例探[J].學周刊,2011(28):82-82.
[2]曹海燕.如何讓初中語文課成為人文素養提升的殿堂[J].啟迪與智慧:教育,2015(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