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吉平
摘要:語文知識體系的建構以及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在很多時候依賴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行為,所以語文教師在教學環節中,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掌握一定的自主學習技巧,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提升自主學習的能力。尤其是對于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正處于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需要語文教師制定科學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
一、傳統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存在的缺陷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多以教師、教材為中心,要求教師對學生進行填鴨式教育。其缺陷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傳統的應試教育過分偏向知識傳輸,對學生的能力培養和個性化發展重視度不夠。教師完全依照教材內容進行講解,缺少提供學生獨立思考和進行小組討論的時間。②教學形式單一,課堂筆記繁多。多數知識點都是要求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來進行掌握,提不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③以教師為中心的課堂將學生放在次要地位,嚴重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整個教學過程完全由教師控制學習進度,制訂學習計劃,很少征求學生意見,或針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進行調整。
二、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分析
(一)明確預習內容
首先讓學生明確每一篇文章要預習的哪些方面的內容,如:初讀課三遍以上,會在一遍遍的默讀中,質疑生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問題;接著自學生字的音,形,義,并找到一些同音字或形近字;對較難的字,能查閱到字的意思,并寫在生字的旁邊。勾畫出課文中的生詞和四字詞,新出現的詞語或不理解的詞,能借助一些工具書,對不理解的詞時行排查破疑。能在默讀熟悉的基礎上,大聲地,美美地朗讀課文。因此對朗讀的要求,在課前是必須要求的。對課文背景的了解,對作者的了解,是深入學好課文的關鍵,也是學生最感興趣的一方面,他們更愿意去了解課文中所沒有的內容。到校后,在早讀或者課外,在四人一小組的交流中,每一個學生又要得到組員或者小組長的評價。評價結果以記“星星”的多少為標準,一周開展一次“誰的星星最多”的匯總比賽。這樣,孩子們既明確了預習的內容,又在比賽中,激發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讓每一個學生的預習能落實到位。
(二)培養自主學習習慣
針對小學高年級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的主動思維和自主習慣顯得非常關鍵。為此,教師應當借助一些有針對性的自主學習訓練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可以在自主學習活動中收獲更多的快樂與成就感。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情感會逐漸樹立起來,在課堂內外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會得到顯著提升。例如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形成更加科學的自主閱讀思維,語文教師可以以教材內容的精讀教學為依托,訓練學生閱讀的思維和能力。
如針對《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篇文章的閱讀教學,可以通過“閱讀—分析”相統一的模式進行,要求學生首先深刻地把握文章當中所表達的父子之情,然后要求學生認真地閱讀和感受作者是如何表達這種父子之情的,并且讓學生對觸發自己內心情感的句子進行反思和體驗,結合現實生活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悟,或者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自主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從多個角度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思維,也有助于學生良好自主閱讀習慣的養成。
(三)激發自主學習興趣
作為中高年段的小學生而言,雖然對新鮮事物充滿求知欲,但是貪玩也是他們的主要學齡特征,所以很多小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很少會在課外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也不太愿意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制約了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對此,小學語文教師不要一味給學生安排大量的課外作業,讓學生對課外的自主學習喪失興趣,而是應當多安排一些開放性、趣味性的作業項目,讓學生對自主學習產生興趣和熱情,這是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行培養的重要前提。例如為了激發學生的課外自主閱讀興趣,語文教師不要一味指定閱讀素材,強制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可以通過組織“講故事比賽”的專題閱讀活動,讓學生將自己閱讀到的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等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講解和表達,讓學生自己選擇感興趣的閱讀素材,這樣學生在進行自主閱讀學習時,會有較大的開放性和自由度,也更容易激發出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
(四)放手學生獨立學習
教師在學生的學習中承擔著大包大攬角色。一方面是因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欠缺;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教師不敢大膽放手。教師認為經過教師深加工的信息對于學生而言是最有“營養”的,也是最快捷最直接的信息,不需要學生花費時間去探尋有價值的信息,更不愿意學生花費時間走彎路。殊不知,這樣“好心”的學習方式學生并不接受,多年的灌輸式課堂讓學生的學習激情遞減,學習意識淡薄,更不用談什么自主學習了。小學高年級學生有了一定自主學習能力,只要你給機會,只要相信他們,他們做的會比想象的好。
例如:朱自清《匆匆》一文,學習目標一般有幾個:1.學會課本兩個生字,能對于文章中好的詞語進行讀寫;2.抓住重點句子,聯系自己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時間的寶貴,珍惜時間,有所作為;3。有感情地朗讀整篇課文,并把你喜歡的句子摘錄下來;4.感受文中句子的優美,領悟作者寫作手法。生字詞的掌握學生完全可以借助工具書進行,這樣的自學能力已經在低年級階段培養起來了,對于高年級學生這些輕而易舉。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時間一去不復返的體驗也是感同身受,關于時間寶貴的贅述不需要教師再一而再再而三的強調,他們自己深有體會。“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用一個漂亮的具有詩意的排比句,道出時間可貴。這篇課文小學六年級學生通過自己的自主學習完全能夠把控整篇文章的描寫作用意,不需要教師在整個課堂中從頭到尾喋喋不休要珍惜時間。
結語:
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應該循序漸進,不可急功近利,應該重視平時的培養和引導,要通過日常教學工作中的小事,從點滴做起,讓自主學習成為學生終身受益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宋春輝.小學語文自主學習教學模式初探[J].新課程:小學版,2012(6):111-111.
[2]陳莉敏.構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J].基礎教育研究,2016(16):12-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