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美國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其工業實力、科學技術、國民生產總值、文化軟實力、農業生產力都不容小覷。強大的經濟基礎決定了美國無可撼動的國際地位,以軍事、經濟、政治為依托的美國意識遍布世界各個角落。探究美國的發展歷史,不難發現,源于近代工業革命所奠定的工業基礎和拓荒時代遺留下的國民精神是維持美國政治體制和文化體系的紐帶和橋梁。正是在強大工業實力和拓荒精神的支撐下,美國才有了如今的國際地位。鑒于此,本文就美國工業文明和拓荒時代的形成展開詳細的分析,并提出具體性的研究思路,以供廣大讀者借鑒。
關鍵詞:工業文明;拓荒時代;原因分析;問題研究
一、拓荒時代與拓荒精神
(一)西部拓荒運動的興起
1862年的南北戰爭避免了美國走向分裂,實現了政治上的統一。在林肯總統的領導下,美國的政治結構從傳統的殖民管理形態轉向了民主政治,社會經濟結構從殖民種植產業轉向了自由經濟產業。真正具有里程碑意義《宅地法》的實施推動了美國由單元化的農業種植生產向近代工業文明過渡。南北戰爭的意義對于美國而言,具有歷史轉折性。一方面,基本政治體制的確立保證了美國國內政治的穩定,為社會再生產、農業種植、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穩定的內部環境。另外一方面,<<宅地法>>>的頒布推動了美國社會經濟體制的改變,促進美國經濟產業向西發展,向工業文明靠近。南北戰爭后,美國政府將西部大量無主荒地收為國有,以低廉的價格出售給自由移民,并將國有土地的合法權完全移交給自由移民,使農業種植與畜牧業、礦產開發、交通設施和城鎮建設相結合,承認自由移民對土地擁有絕對合法權,最早占領土地的自由移民是土地第一順位的合法擁有者。這種經濟改革舉措推動了美國19世紀以來最大的經濟發展浪潮,以國有土地自由開發為核心,農業、城鎮、交通建設為主體的西部拓展運動形成了全面性的發展格局,爆發式種植業、交通業、礦產業經濟增長促進了美國西部經濟的復蘇,為后期美國近代工業體制的確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拓荒經濟體制的形成
在《宅地法》頒布后,懷揣自由與夢想的自由移民來到了西部地區。面對一片原始的土地,自由移民開始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征程。農業種植、農副產品生產、土地開拓、基礎設施建設成為這一時期北美大陸的主要現象。第一批自由移民為了追尋夢想,實現自我價值以開拓土地、農業種植和拓荒作為第一要務,逐漸在拓荒過程中形成了以個人價值主義為核心的拓荒精神。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北美的經濟結構基本成型,具備了基本的農業生產能力,以種植業為導向的大農場經濟體制成為了當時美國經濟的典型特征。
(三)拓荒精神的形成
在美國西部拓荒運動過程中,拓荒者的生活條件極為艱苦,自然環境所帶來的磨難并未泯滅他們的自由意志,相反他們更加勤勉,以實現自由夢想作為自身歸宿,逐漸養成了西部拓荒者自立自強、自力更生的拓荒精神。西部拓荒運動不僅給大量自由移民提供了完整的土地和居所,更為很多社會底層的貧苦農民提供了發財致富的機會。拓荒者在拓荒過程中有著勇氣和堅強的意志,這種精神特性鑄就了美國人追求理想,實現個人價值的“拓荒意志”。
二、美國近代工業文明的形成
(一)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兩次工業革命的發展促進了美國近代工業文明的形成。美國獨立后通過兼并、購買等方式不斷擴大國土面積。到了19世紀后期,美國的國土面積較獨立前擴大了將近七倍,西部領土中豐富的自然資源和肥沃的土地為美國進行工業革命和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隨著近代歐洲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興起,美國開始對經濟體制進行改革,率先引入蒸汽機、珍妮紡織機,通過紡織技術來拓寬貿易發展渠道,不僅依靠工業動力改變了社會生產方式,提高了農業和工業生產效率,更促進了美國成為繼英國之后第二個形成以蒸汽機為核心的基礎工業體系的資本主義國家。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美國的重工業快速發展,采礦、工業制造、石油開發、煤炭生產、原油提煉等行業經濟規模快速擴大,生產總值呈幾何倍增長。一方面,自由移民在西部拓荒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機械設備進行農業生產和城鎮建設,為工業生產提供了市場。另一方面,西部交通設施的修建在全美境內掀起了鐵路修建狂潮,鐵路、公路等交通設施的建設為工業生產提供了資金和技術支撐。
(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能源為導向,從發電機的制造到電能的使用和普及,美國的工業農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電力能源、電子技術、電燈、電話的使用和推廣引起了新一輪的生產革命。電作為一種定向性能源,不僅能用于工業生產,也能傳遞數據信息。因此,以電力技術為核心結合其他工業技術而產生的近代自然科學技術體系在美國率先成型。生產力方式的變革不僅改變了美國的經濟發展形態,更促進美國率先完成了第二次工業革命,進入了新的經濟時代。在此過程中,關于工業生產和自然科學爭論形成的科學探究精神、工匠精神、創新精神、探索精神成為了美國近代工業文明的典型特征,以創新、探索為導向的工業文明不但引領美國形成了全新的自由經濟體制,而且推動了美國法律形成了版權保護意識,為美國后期科學研究、文化傳播、工業生產、高新技術體制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綜上所述,美國拓荒時代形成的獨立自主、無所畏懼的開拓精神影響了美國的文化意識和政治形態。伴隨工業革命而產生的創新、探索精神成為了美國國民意識中獨特的組成部分。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美國人形成粗獷、豪邁、無所畏懼、大膽創新的意志品格,為后期美國科學技術的創新提供了精神支撐。
參考文獻:
[1]林良梅.美國內戰時期廢奴不徹底及其原因探析[J].黑龍江史志.2014(03)
[2]張魯寧.1812年戰爭對美國內戰影響探析[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06)
作者簡介:田璐瑗(2000.08.19)女,籍貫:重慶江津區,學校,西南大學附屬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