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紅
摘要:小學是學生進行語言學習的最佳階段,漢語言作為學生的母語,其基礎的不僅關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還關系到學生以后的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涉及到學生的理解能力與理解思維的建立,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輔助及對語文教學的提升,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不能掌握良好的教學策略,以至于教學效果達不到期望值,本文結合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依據教學實例,對教學實例結果分析,對閱讀教學策略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由于小學生對于語言的運用還不是很靈活,對于語文的理解尚處于一種朦朧的意識,對于記憶也只是靠死記硬背,學生并不能完全理解文章中的意思與文中的情感,再加上教師教學策略優化的不夠,閱讀教學效果往往與教師的教學目的不能夠吻合。事實上,小學生對于語文閱讀的側重點在于豐富的圖畫、有趣的故事,教師在教學中不免發現,如果閱讀的內容包含這些,學生對于文章的興趣就會處于一種高漲的狀態,學生對于文章的閱讀也會更加仔細,對文章的理解也是更加透徹。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合理運用圖畫對閱讀內容進行深度解析,閱讀教學效果將會有很大的提高。
一、圖畫式教學的理論基礎
語文教學的目的是豐富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語用的能力,《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拓展語文教學內容、方式和手段,讓學生在廣闊的語文海洋里進行學習。在語文的教學中,有人認為一個字就是一首詩,一個字就包含著一幅畫,然而直白的文字對于小學生太過于枯燥,而且在閱讀材料中往往留有空白,作者的內心世界小學生不能夠琢磨透,尤其是詩歌里的一些意境,小學生領悟起來更是困難。語言是人們之間進行交流的一種工具,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用文字傳遞著各種各樣的信息,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不但要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會學生讀書識字,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利用文字去表情達意。語文閱讀中閱讀的內容都是以語言文字為表達形式的,尤其是詩詞、歌賦、小說、劇本等作品,蘊含著作者對人、事、物的思考而產生的思想感情。小學生的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情感的觸發單一地依靠文字還是不夠的,小學生對于圖畫的認知與領悟能力遠遠高于對于文字的理解,圖畫往往能在觸發學生情感起到良好的作用。在閱讀教學中靈活地運用圖畫對閱讀內容作出新的創造,不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可以激發學生豐富的情感,更好地讓學生理解閱讀內容,提高學生的想象力。
二、教學案例
在《靜夜思》這首詩詞的講解時,考慮到大部分小學生由于沒有長期離開過家鄉,甚至有的就沒有離開過自己的父母,對于詩中詩人的那種思鄉之情領悟肯定達不到預期。如果學生領悟不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奧義以及體會到語文的魅力,那么學生對于閱讀教學的學習就會逐漸失去興趣,教學目的就得不到實現。于是,我就應用了圖畫式教學,首先我在課前進行了圖畫的準備,教材上本就有一幅描繪詩人獨自在屋內望著月亮的插圖,我有從網上選取了一些背井離鄉的圖片以及一些人熱切期盼回家的圖片,在課堂上,首先對這些圖片進行進行講解,對學生進行情感激發,然后再進行詩詞的全面剖析,結合圖片極致地為學生勾畫詩人所要傳達的意境以及想要想要表達的情感。在學生看圖片的同時,我對學生提問了下列問題進行情感的渲染:1、你有離開過自己的家鄉嗎?2、你離開過自己的父母嗎?3、你思念家鄉或者是父母時會干什么?4、你在家鄉時看月亮石什么心情?不在家鄉或父母身邊時看月亮又是什么心情?5、聯想一下,你獨自一人看著冰冷的月光時,自己是什么心情?6、結合實際,聯想一下,詩人遠在故鄉,獨自一人望著月亮,詩人為何用霜形容月光呢?此時詩人的心情是什么樣的?在學生回答這些問題之后,讓學生進行主動提問,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比如:表法手法的運用、關于“床”在教學中的異議,其后讓學生進行有感情地朗讀《靜夜思》,進而進行情感地升華,讓學生在濃厚的情感氛圍下進行詩的理解與賞析。
三、教學結果分析與反思
《靜夜思》這首詩,語言凝練,情感抒發的真摯,構造的意境深遠,成功地抒發了詩人的靜夜思鄉及親人的情感。利用圖畫教學將詩人想要抒發的獨自在異鄉為客、深夜人靜時思念家鄉的情感,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理解詩文,與作者產生共鳴。學生本身就對圖畫感興趣,對于圖畫的理解也更加明朗、透徹,教師要抓住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將學生引入設定的教學情境中,可以快速吸引學生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提高教學效率。圖畫教學的應用,將古今語言文化的差異以及歷經幾千年的生活環境的變遷詩人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了,將這首詩中抽象的意境給學生烘托了出來,降低了學生對于詩詞的理解難度。學生不僅將古詩學會了,還學的更加透徹,有利于學生情感豐富及閱讀能力提高。當然在教學之中,也有做的不到位之處,如沒有學生進行討論,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不夠,學生同齡的想法溝通沒有進行等,對學生的創新性思維進行了限制,從而在教學中有了一些瑕疵,,這些問題都需要不斷鉆研,優化相關教學方式,以此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結語:
小學生作為祖國的花朵,是祖國未來希望所在,對于小學生的教育,教師擔負著重要的責任。國語是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也是國人最基本的要素。語文作為中華文化的精髓所在,對其知識的傳授容不得一點馬虎。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不能因小學生見識不夠、視野不夠開闊,就對教學產生倦怠心理。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不斷摸索與探討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并在教學中不斷完善,以求教學方法發揮最大的效果。本文是我對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的一點遇見,對圖畫式應用教學的分析與反思,在教學過程中,肯定做的不足的地方,望廣大教師能夠給出批評與寶貴的意見。
參考文獻:
[1]賈志鑫.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 學周刊,2017(6):140-141.
[2]何麗萍.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 考試周刊,2015(37):39-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