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磊
摘要:初中化學是一門與我們日常生活和生產緊密相關的學科,要提高化學課堂上的教學質量,就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多關注化學與生活的聯系,通過生活化情境、生活化問題、生活化討論等環節在生活與化學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生活、思考生活來加深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增強應用能力,從而應用“生活化”的學習鞏固所學到的化學知識,提高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生活化;有機結合;探究
初中化學是一門與我們日常生活和生產緊密相關的學科,在教學過程中適時滲透一些與人們的衣、食、住、行等相關的化學知識,將化學知識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可使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生產、生活實踐,也可讓學生關心一些與化學有關的社會生活問題的發生與發展,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激情,進而提高課堂效率。
一、還原化學課堂教學以生活本色
初中化學課程標準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逐步學會分析和解決與化學有關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此課程理念告訴我們,在化學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打通課堂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隔墻,將化學學習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系起來,讓化學學習與生活“親密牽手”,還化學學習以生活本色。
1、聯系生活,開啟“生活化”問題模式。基于新課程理念下學生主體性發展的化學教學觀要求提出的“從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出發”已成為新課程的共同理念,教學過程的生活化也成為廣大化學工作者的共識。在有關化學工農業生產、生活問題中,如設計課堂問題環節:鐵為什么會生銹?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為什么會污染空氣?為什么盛酒精、汽油的瓶子要旋緊瓶塞等,這些“生活化”問題的提出,可以真實地了解學生對化學基礎知識的應用能力,以促進化學知識認知能力的提高。設計化學問題的形式大多以“為什么”“怎樣解釋”“能否證明”“試比較”“如何檢驗”等,解答時要從化學與生活的實際聯系出發,運用豐富而準確的化學基礎知識,而且要有扎實的語言表達能力。如:怎樣用分子的觀點解釋水受熱變成水蒸氣?首先應該明白水受熱變成水蒸氣是物理變化,因為物理變化中分子是不會發生改變的,所以水受熱變成水蒸氣只是分子間的距離增大了,水分子向空氣中擴散。又如:為什么洗衣液和汽油都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洗衣液洗去油污是因為洗衣液是乳化劑,能使油污以小油滴的形式均勻分散到水中形成相對穩定的乳濁液,所以能洗去油污;而汽油洗去油污是因為油污能溶解于汽油中,形成溶液。兩者雖然都達到了洗去油污的目的,但原理截然不同。
2、聯系生活,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化學知識不是死板的,都是來源于生活,能將知識還源于生活才可以說是教學的成功,才是教學的最終目的。同時,這樣的“生活化”教學方式也鼓勵了知識的創造和知識體系的豐富發展。如在學習“金屬與金屬的冶煉”時,利用教材上的拓展視野,可以介紹中國古代金屬冶煉的成就和當代金屬材料的開發利用。在學習“環境保護”這節內容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周圍的,或自己見到的環境污染的事例,并提出解決辦法。這樣的教學方式,定能讓學生展開創新的翅膀讓思維自由翱翔。
3、聯系生活,增強學生環保意識。我們現在提倡的“低碳生活”雖然是個嶄新的理念,但是它提出的卻是一個“可持續發展、循環發展”的老問題,真實地反映了人類在積極關注因二氧化碳過多排放而導致全球氣候變暖的重大問題,從而促使人們不得不對未來的生存環境產生擔憂。因而必須要通過優化和約束某些生產活動和消費活動來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在化學課堂中弘揚低碳生活,提倡綠色出行、超市購物不使用塑料袋等可以增強學生環保意識,是化學更好服務生活的具體體現,有利于提高學生將來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
三、尊重個體差異,關注學生的興趣點
興趣是成長過程中產生能力的信號和象征,它顯示著最初出現的能力。人一旦對某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主動去求知,去探索,并在求知、探索中獲得無盡的樂趣。由于目前升學率的壓力迫使有些老師一味追求分數,專注于應試教育,教學目標偏離了課程目標,教學方法不當,造成有些學生對化學不感興趣,學習提不起勁,只為應付考試而背書。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嘗試通過設計趣味性實驗、家庭小實驗、生活性的學問題、加強學科間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個性教育、創造條件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等多種途徑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學生的智力是千差萬別的,愛好也大相徑庭。有些“調皮”的學生就對“怪異”現象比較感興趣,例如,荒野墳墓在炎熱的夏日晚上為什么會經常出現“鬼火”?筆者引導他們從課本知識白磷的性質中尋找答案。而喜歡福爾摩斯的學生一般會對古代的銀針驗毒產生興趣,筆者引導他們比較課本里“在空氣中加熱銅片會變黑”的原理。如果授課時能“投其所好”,學生就會對“陌生”的知識產生親近感。筆者針對學生不同的興趣特點,區別對待,因材施教,從而把學生對化學的濃厚興趣變成其自主學習的動力。
四、加強“生活化”的科學探究
初中化學教學的目的并不是要培養化學專長的人才,把一些實用的化學知識引入課堂教學不僅能讓學生領會一些有用的東西,學會在生活中應用知識,也能讓我們的課堂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能讓學生體會到對化學知識的情感。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如在學習了酸堿指示劑的內容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課后自己獨立或分小組利用一些花瓣的汁液自制酸堿指示劑,從而加深學生對指示劑變色情況的理解。研究性學習主要在于學生的學,以獨立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索性、研究性學習活動,注重學生的主動生活探索、生活體驗和創新思維。
總之,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它是一門集生活性、開放性、探究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等為一體的學科,也是學生走向寬廣視野的一條寬敞大道。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都得到了很好的釋放,化學“生活化”課程需要更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成為許多化學教師不斷致力研究的問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