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湖南 長沙 410005)
中資銀行海外反洗錢工作的思考
陳文科
(中國人民銀行長沙中心支行,湖南 長沙 410005)
近年來,全球洗錢和恐怖融資形勢日趨復雜,反洗錢國際標準和歐美國家監管要求更加嚴格,中資銀行在海外受到反洗錢調查的案例逐漸增多,且農業銀行紐約分行被處以巨額罰款,這不斷提醒著反洗錢工作對中資銀行海外發展的重要性。提升全員反洗錢意識,構建符合當地監管要求和期望的反洗錢工作機制,加強客戶盡職調查,提高可疑交易報告質量,對中資銀行提高海外反洗錢工作有效性,實現合規穩健經營具有重要意義。
中資銀行;海外;反洗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融合不斷深入,從注重“引進來”到強調“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和兩種資源,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步伐明顯加快。2016年中國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流量規模達1701億美元,實現連續14年增長;2016年末中國境內金融機構對境外直接投資存量13804.34億元,較上年增長24%。與此同時,中國銀行業也在海外進入快速發展期。但2007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政治經濟形勢更加復雜,中資銀行在海外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并存,特別是近幾年中資銀行頻遭國際反洗錢調查,更凸顯出防控洗錢風險的重要性。
據中國銀行業協會發布的《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6)》披露,截至2015年末,中國共有22家銀行在59個國家和地區設立1298家分支機構。在海外機構數量和資產總額方面,工農中建交五大國有商業銀行占主導地位,其中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尤為突出。在區域分布方面,目前中資銀行海外機構約80%分布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這些國家的市場經濟發展水平高,法律制度健全,金融基礎設施完善,擁有豐富的高素質金融業從業人員,特別是與中國的經貿往來關系密切。2012年后,歐美多個國家的金融監管機構加大對反洗錢案的查處力度,中資銀行遭受當地監管機構的反洗錢調查開始增加。
2015年6月,意大利佛羅倫薩檢方控告中國銀行米蘭分行及相關297名華人在2006年至2010年間,陸續將來自賣淫、逃稅和剝削勞工等的非法所得匯往中國,涉嫌洗錢約45億歐元;2017年2月中國銀行宣布同意支付60萬歐元罰金,就米蘭分行洗錢案達成庭外和解。2015年7月美國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發布對建設銀行紐約分行的執法公告,指責其存在反洗錢漏洞,要求其在60日內遞交糾錯計劃書,并聘請第三方評估機構重新審查2013年第4季度的美元清算業務。2016年2月西班牙國民警衛隊搜查工商銀行馬德里分行辦公室,并帶走5名管理人員,理由是懷疑馬德里分行向華人犯罪團伙提供金融服務,幫助犯罪分子將走私、欺詐、逃稅和剝削勞工等非法所得轉回中國,涉嫌洗錢約4000萬歐元。2016年4月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對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的倫敦分行開展反洗錢、反金融腐敗等方面的檢查。2016年11月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署以違反紐約州的反洗錢法規、隱瞞可疑交易及要求首席合規官保持沉默為由,對農業銀行紐約分行處罰2.15億美元。
已有案例反映出的共同特點有:一是被歐美國家的金融監管機構調查。這些國家均是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以下簡稱FATF)成員國,具有較完善的反洗錢立法,反洗錢監管理念與方法手段走在世界前列。二是案件未涉及恐怖融資活動。隨著恐怖活動不斷升級,FATF與歐美國家打擊恐怖融資的力度持續加大,特別是美國援引“長臂管轄”原則,屢次對向被美國制裁的國家或組織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處以巨額罰款,但中資銀行均與恐怖融資無關,即使農業銀行紐約分行被處罰,也不是因為涉及恐怖融資。
隨著金融改革的不斷深入,國內利率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互聯網金融等新業態蓬勃發展,中資銀行在國內的競爭更加激烈,利潤增長率逐漸降低,而境外業務的凈利潤增長速度遠超過國內,這使中資銀行向海外拓展的步伐明顯加快。但在快速推進的過程中,中資銀行往往重業務發展而輕合規管理,導致反洗錢工作存在不足。
(一)管理人員的反洗錢意識淡薄。中資銀行海外機構的管理人員大部分是外派干部,在國內主要從事市場業務,平時接觸反洗錢工作較少。而海外機構在初期的大部分客戶是中資客戶,這容易使管理人員放松警惕,沿用國內某些打擦邊球或超越法規的運作方式,導致員工反洗錢培訓流于形式,一些反洗錢操作流程形同虛設。如農業銀行紐約分行管理層否定首席合規官關于SWIFT報文情況的評估,并削弱首席合規官的獨立性,限制其與監管機構溝通,就是由于管理人員的反洗錢意識淡薄造成的。
(二)未遵照FATF的規定開展客戶盡職調查。在多數情況下,中資銀行海外機構仍延續國內的做法,在與客戶建立業務關系或提供一次性金融服務時,只要客戶能夠提供基本的證件資料,很快就會完成身份識別。而沒有針對客戶的職業、經營情況、資金來源、交易目的、交易關聯方開展詳細的盡職調查,也很少對客戶進行持續識別和重新識別,不清楚強化的客戶盡職調查要達到何種程度,無法實現排查防控洗錢風險的目標。如中國銀行米蘭分行和工商銀行馬德里分行因為未能有效識別客戶身份,沒有充分調查客戶的資金來源與交易目的,從而被當地華人犯罪團伙利用。
(三)未及時識別并報告可疑交易。系統實時監測交易與人工分析識別可疑交易是反洗錢工作的重要方面,由于中資銀行的反洗錢工作起步晚,僅根據人民銀行的規定制定交易監測標準,導致交易監測系統的功能不夠完善。海外機構采用類似的系統開展工作,又未結合當地的業務特點,則系統缺陷暴露更明顯,如不可疑交易出現預警而可疑交易未出現預警,未開展黑名單監控,或者黑名單監控無法實現回溯性審查。另一方面,反洗錢崗位人員未做到勤勉盡責,沒有結合客戶的職業和年齡、洗錢風險等級、歷史交易、關聯客戶信息等情況分析甄別可疑交易,匆促排除可疑交易,導致可疑交易不報告或報告不及時。更有甚者,如2015年7月,美國紐約州金融服務署檢查人員發現農業銀行紐約分行未對約700份潛在可疑交易開展分析調查。
總體來看,FATF和各國的反洗錢標準與要求都日趨嚴格,堅持運用風險為本方法,既提高原標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又積極防范新的洗錢風險,確保反洗錢工作取得實效。
(一)突出反洗錢工作有效性。2013年2月,FATF討論并通過《FATF建議技術性合規評估方法與反洗錢和反恐怖融資體系有效性評估方法》,第四輪互評估將有效性放在突出位置,將著重評估各國反洗錢法律法規與工作機制的實施效果,即打擊洗錢及其上游犯罪取得的成績;突出評價金融機構反洗錢工作有效性,要求義務機構加強交易監測分析,著力提高可疑交易報告質量,提供有價值的金融情報線索。
(二)重點打擊恐怖融資活動。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后,美國迅速頒布《愛國者法案》,旨在通過擴張警察機關權限、減少情報機關限制、加強境內外金融機構管制來阻止或避免恐怖主義。但全球恐怖活動并未消停,反而愈演愈烈。2002年俄羅斯莫斯科發生車臣武裝分子劫持人質事件,2004年西班牙馬德里發生列車爆炸案,2005年英國倫敦發生地鐵爆炸案,2008年印度孟買發生火車站爆炸案。隨后阿拉伯之春爆發,相繼發生茉莉花革命、埃及革命、利比亞革命、敘利亞內戰,極端組織“伊斯蘭國”趁機橫行肆掠。持續不斷的戰爭導致大量難民涌向歐洲,2017年,埃及、斯德哥爾摩、圣彼得堡、倫敦、加拿大、巴黎、伊拉克、阿富汗、伊朗均已發生恐怖襲擊事件。全球反恐形勢如此嚴峻,反恐融資理所當然地成為重中之重。2012年2月,FATF將反洗錢、反恐怖融資和反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融資同時納入《新40條建議》,提出專門針對恐怖融資的建議。2015年5月,歐洲議會通過反洗錢4號令,期望以此促進打擊恐怖主義斗爭。
(三)歐美國家加大處罰力度。波士頓咨詢的數據顯示,因涉嫌洗錢、恐怖融資、操縱市場等違規問題,全球銀行自2008年以來總共被處罰約3210億美元;2016年美國金融業監管機構處罰銀行42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68%。處罰關注的問題主要包括:一是未及時上報有效的可疑交易報告。2014年1月摩根大通銀行因未及時發現并上報與麥道夫案有關的可疑交易,被美國金融犯罪執法局罰款4.61億美元;2016年2月直布羅陀私人銀行因可疑交易監測系統不完善,導致系統產生大量無法識別的警報與誤報,被美國金融犯罪執法局罰款400萬美元;2016年12月意大利聯合圣保羅銀行紐約分行因違反《銀行保密法》,對其交易監控系統管理不善,且未能識別涉及空殼公司的可疑交易,被紐約州金融服務局罰款2.35億美元。二是違反制裁法令。2012年8月渣打銀行因違反美國對伊朗、蘇丹的制裁令,被美國監管機構罰款6.67億美元;2014年7月法國巴黎銀行被指控為蘇丹等受制裁國家轉移資金數十億美元,被美國罰款89億美元;2017年1月德意志銀行因其紐約、莫斯科和倫敦分行未能發現受制裁的俄羅斯客戶利用“鏡像交易”洗錢,被紐約州金融服務局罰款4.25億美元。三是高級合規官員或首席執行官不熟悉監管要求,未能承擔維護內部治理的獨立責任,處罰金額從2.5萬美元至5萬美元不等。同時,監管機構建議銀行在后續整改中引入獨立監察團隊和外部機構進行監督,并在日常工作中及時向監管機構提供必要的信息。
(一)構建完善的反洗錢工作機制。中資銀行可以聘請熟悉當地法律和監管要求的專業合規管理人員,在充分理解當地監管機構的反洗錢規定和要求的基礎上,將其精神與原則融入到各項制度中,構建完備的高管層決策機制、部門間交流與協調機制、可疑事項報告機制、交易監控機制等,以滿足治理框架和制度體系方面的監管要求和期望。同時,結合自身的合規文化、治理要求和業務特色設計工作流程,將反洗錢要求嵌入到銀行的每個業務環節和日常經營管理,明確各個部門和崗位的反洗錢工作職責。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幫助全體員工提高反洗錢意識,熟悉內部反洗錢制度與最新的監管要求,掌握相應的反洗錢技能。并建立自上而下的問責機制,開展定期與不定期考核,促使每個員工認真對待反洗錢工作,確保反洗錢工作機制有效運轉。
(二)加強客戶盡職調查。有效識別客戶身份是預防洗錢的第一道防線,需要銀行對客戶進行全面了解,如完整、準確地獲取自然人客戶的身份證件、職業、住址,企業客戶的有效證件、經營范圍、法人代表、實際控制人等信息。中資銀行在海外的很多客戶是中資企業及其員工、華人,需要做到客戶盡職調查在全球運營中的無縫執行。通過建立科學的客戶洗錢風險評估體系,綜合評估客戶在國內國外的洗錢風險,從而實施客戶洗錢風險等級分類管理,對高風險客戶采取強化的客戶盡職調查措施,對低風險客戶采取簡化措施,使有限的反洗錢資源得到優化利用。
(三)完善信息系統,提高交易監測有效性。強大的信息系統是反洗錢工作的核心組成部分,但從全球銀行被檢查出的問題看,多數銀行現有的信息系統已經無法滿足監管要求。中資銀行應統籌國際國內資源,利用新技術整合各業務部門的信息,使反洗錢系統與其它系統實現數據共享,根據自身客戶、業務、交易等特點設置合理的模型與參數,并不斷進行優化。同時將黑名單監控嵌入反洗錢系統,對交易開展實時監測和回溯性審查,最終使反洗錢系統能夠及時、準確、完整地自動識別大額交易和可疑交易。交易監測分析團隊應加強人工分析,結合客戶盡職調查信息、歷史交易記錄等對可疑交易進行綜合分析,及時提交有效的可疑交易報告,防止出現逾期或漏報現象。
[1] 吳念魯、陳穎.對中國銀行盧森堡分行反洗錢案例的幾點思考[J].金融發展研究,2015(9).
[2] 陳帆.英國金融機構反洗錢監管研究及對中資銀行的啟示[J].農村金融研究,2016(5).
[3] 王寶運.對提升我國商業銀行反洗錢有效性的思考[J].國際金融,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