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潔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我國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加深,企業處于巨大變革中。在企業做大做強、兼并重組過程中出現的文化沖突給企業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信息時代產生的大量的互聯網企業在業務規模迅速擴張過程中,企業文化建設并未得到應有重視從而出現各種問題。本文針對我國企業成長、改革發展進程中組織文化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尋找對策,以破除發展壁壘,保證企業的長久持續發展。
關鍵詞:企業組織文化;企業變革;核心價值觀;文化整合
中圖分類號:F279.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7)49-0001-03
一、企業組織文化概述
1.組織文化。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教授沙因將組織文化定義為:“一種基本假設的模型——由特定群體文化在處理外部適應與內部聚合問題的過程中發明、發現或發展出來的──由于運作效果好而被認可,并傳授給組織新成員以作為理解、思考和感受相關問題的正確方式。”丹尼森對組織文化所下的概念性定義是“潛在的價值觀、信仰和原則,是一個組織的全部管理系統、管理實踐和行為的基礎”。我國學者借鑒了國外學者的觀點,將組織文化定義為:組織文化是組織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為組織成員所普遍認可并具有本組織特色的價值觀念、團體意識、工作作風、行為規范和思維方式的總合。[1]
2.企業組織文化。企業是各類組織的一種,相應地也有自己的組織文化,我們把它稱為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在一定民族文化傳統、社會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企業精神、精神性群體和精神化產品的總和。[2]它集中體現了一個企業經營管理的核心主張,以及由此產生的組織行為。
企業組織文化有三個層次:(1)物質文化;(2)制度文化;(3)精神文化。三個層次之間的關系:物質層是形成企業文化精神層和制度層的條件,制度層體現了企業文化的物質層和精神層對員工和企業組織行為的要求,精神層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靈魂,其中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要素。
二、企業發展與企業文化
1.企業文化與企業發展戰略。企業發展戰略是明確企業發展目標的,一個企業首先要有發展戰略,是企業存在與發展的綱領;而只有戰略卻缺少優秀企業文化,即使目標清晰,組織健全,制度完善,卻因為沒有核心凝聚力而走彎路。企業文化貫穿于企業管理尤其是人力資源管理的方方面面,其核心就是企業經營的理念、使命與價值觀。著名的麥卡錫管理顧問公司設計的企業組織7S模型中將一個企業組織歸納為7個要素,包括結構、制度、風格、員工、技能、戰略、共同價值觀。其中共同的價值觀處于核心位置,也就是說,它是一個企業組織健康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3]
2.企業文化與人的管理。在一個組織管理中,人的因素是最為重要的,企業員工的文化素養、核心價值觀是企業達成目標的關鍵因素。一個成功的企業,除了物質文化,還必然有一套能被全員認同并主動執行的制度文化,一種能凝聚人心、促進員工為實現社會、集體以及個人的理想而努力做事的企業精神文化,從而在業績不斷提升的同時,有著精神上的獲得感。
企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有核心價值觀、愿景和使命三要素。一個準確的核心價值觀定位引導著員工的思想行為;企業愿景能夠讓員工自覺自愿地為企業的未來而努力,是員工盡職盡責的動力;使命是企業為實現發展愿景而必須承擔的責任或義務。[4]因此,企業文化在企業發展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對企業員工進行的以價值觀為核心,以愿景為導向,為實現使命而自覺自愿工作的無形管理。
3.企業文化的重構。我國企業正處在一系列的改革中,比如通過兼并重組形成了企業集團、跨國公司、合資企業,由此帶來各種矛盾與沖突,其中首要的是企業文化沖突。因此,駕馭文化差異能力已成為我國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走向經濟全球化時期面臨的巨大挑戰。這涉及了企業管理理論中的跨文化管理和企業文化融合??缥幕芾硎侵笇瘓F公司所屬各成員機構文化采取包容的管理方法,尋找超越文化沖突的目標,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其利用潛力與價值。企業文化融合是指通過文化整合,秉著求大同存小異原則,在企業使命、愿景和價值觀方面建立相似或相近的理念認同,在組織結構、制度和行為方式方面進行適度重構,形成各方共識的企業文化,以適應和引導企業經營的方向。[5]
三、我國企業文化存在的主要問題、成因分析與對策
問題一:企業文化缺位,企業家缺少社會責任感。(1)案例:從霧霾說起。中新網北京2017年2月27日電:根據環保部門此前的預測,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從26日開始的新一輪污染過程今日將擴大至10余城市。27日白天,北京上空的擴散條件有所轉差,空氣質量為3級輕度污染,28日,北京的空氣質量或將達到4-5級,也就是中到重度污染。(2)成因分析:企業發展與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精神文化核心內容之一是企業使命。企業使命包含企業承擔的經營責任、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一些企業只注意自身利益而社會責任感缺失是造成以霧霾為標志的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3)對策:加強環保意識,做有良心的企業家。在實現“中國夢”的過程中,如何對待環境污染問題檢驗著企業家的良心,是追求短期利益還是長遠發展?是唯利是圖,還是以天下為己任?企業不僅要盈利,還要對顧客負責,承擔起社會責任,處理好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經濟利益與客戶利益的關系,要擁有環境保護意識。我們的企業家要走向世界,必須強化這種意識。[6]具體來說,一是將環境保護責任納入企業文化建設中,將環保意識作為經營理念深入到員工思想中,在制度上有一個規范的管理;二是企業要加強自律,守法生產,嚴格控制排放標準;三是企業領導人要擴展視野,加強學習,增加認知,正確處理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系,做一個有擔當、有良心的企業家。
問題二:企業文化建設有失偏頗,脫離我國社會文化大環境。(1)案例:惡性競爭下電子商務企業經營失范。以互聯網企業為例。去年上半年,“餓了么”等訂餐平臺出現大量“三無商鋪”上線,“在315消費者權益日當天,“餓了么”被曝入駐平臺無須擁有線下實體店面、無須資質證件,且在“餓了么”平臺上展示的餐館圖片與線下不符,餐館的照片看著干凈正規光鮮亮麗,但實際卻是油污橫流,不堪入目。”[7](2)成因分析:狼性文化的是與非?;ヂ摼W的發展造就了大量的電商,這些電商很多處于原始積累時期,急于盈利;雷同的消費平臺讓各個電商之間的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商家片面追求物質利益而忽視品牌建設和精神價值追求;在管理理念與方式上走向偏頗甚至極端,比如曾被高度宣揚的狼性文化:“沒有捕捉不到的獵物,就看你有沒有野心去捕;沒有完成不了的事情,就看你有沒有野心去做。”這種管理文化在創造高業績的背后,很可能犧牲了社會美譽度和員工的個人利益,讓企業走向短命。(3)對策:完善監管制度,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和諧的企業文化。互聯網新型服務企業的誕生和壯大,對我國社會、經濟、法律等各個層面都帶來了廣泛的影響,同時也對各個社會經濟的各個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要盡快完善公共監督管理機制,從制度上規范互聯網經營行為,減少和杜絕損害用戶的不良行為。二是要加強互聯網企業文化建設,尤其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和諧的企業文化。和諧,是中國古人在長期社會實踐中逐漸意識到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相互依存的一種理想狀態,是中華民族理性思維與生活智慧的集中體現。和諧體現在與社會的和諧,與用戶的和諧,與員工的和諧。騰訊將“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作為其始終堅持的經營理念,將“創新”則作為其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內容,而“關心員工成長”則成為其管理理念的核心。[8]這與單純將業績作為考核和使用員工、將員工當作沒有思想只有被所謂的“饑餓和金錢”驅使而不擇手段追求業績的“狼文化”相比無疑要優越得多。endprint
問題三:企業文化與經營戰略兩張皮,說一套做一套。(1)案例:“鹿”死誰手。曾經的三鹿集團,一個擁有“國家免檢產品”、“中國馳名商標”等多項榮譽,奶粉產銷量連續十五年位居全國第一的中國乳業民族品牌企業,卻于2008年被媒體曝光三鹿嬰幼兒奶粉摻雜致毒化學物三聚氰胺造成嬰兒死亡,引起乳品業巨震,使三鹿集團迅速走向破產。[9](2)成因分析:在重大利益面前舍義取利。三鹿的核心價值觀是“誠信、和諧、創新、責任”。但在面對同業競爭加劇和利潤的誘惑時,其經營行為卻背離了其文化精神,在競爭激烈的形勢下為降低成本,在奶粉中大量添加三聚氰胺,導致嚴重后果。三鹿之死,死在對自身所主張的核心價值的背叛。(3)對策:執行力:不可忽視的制度文化。企業文化包含了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精神文化中的價值觀、經營理念和企業的制度文化脫節乃至南轅北轍可能正是三鹿悲劇所在。
企業文化不是獨立于經營戰略而存在的,除了面子好看、組織完善、體系完整,更重要的是要與生產經營相融合,將制度落實在每個經營管理過程中,體現在每個企業員工的行為中。要重視制度的建設與實施,打造一個具有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感的管理隊伍,使之在在重大決策中始終如一地踐行正確的核心價值觀,不迷失方向。
問題四:企業并購重組中文化整合不力。(1)案例之六——全球化進程中的企業文化沖突。2004年4月,TCL宣布與法國阿爾卡特已經正式簽訂了“股份認購協議”,雙方將組建一家合資企業T&A從事手機及相關產品和服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并購后,由于雙方在合作目標、決策方式、管理制度、銷售策略及員工待遇等方面出現了嚴重沖突,導致合資公司的經營狀況迅速惡化,人才大量流失,最后合資企業解體。[10](2)成因分析:不同文化與制度的碰撞。阿爾卡特的員工十分看重管理的人性化,而TCL的管理文化近乎軍事化,強調員工對企業的奉獻和犧牲精神。兩種管理文化或管理制度簡直水火不容,而整合的做法就是把TCL的一套規章制度硬性貫徹,結果只能使矛盾激化。根據麥肯錫一份權威調查表明,在成熟市場,并購成功率僅有30%—40%,失敗或中立的占60%—70%。造成這種結果的主要原因:一是文化的沖突。如果國際化企業中的管理人員堅持以自己原有的管理方式來對待與自己的文化價值觀不同的員工,必然引起管理失效。二是對文化差異的認識不足。并購中的企業成員由于各自文化背景工作崗位、學歷、性別等的不同,對目標的關注、理解和認知水平是不同的,從而表現為對企業所倡導的價值、規范等的抗拒和沖突。(3)對策:打造現代化企業的“合金”文化。2015年7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吉林調研時說,“國有企業是推動現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要堅持國有企業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動搖,堅持把國有企業搞好,把國有企業做大做強做優不動搖?!币龃笞鰪?,就要不斷變革,以并購、合資、入股等形式形成的現代化企業,其文化的整合是一項重要的工作,整合后的企業文化既不是原有的并購方的,也不是被并購方的,更不是兩者或數個并購單元的簡單累加,而是一個兼有各方優秀文化因子的完全不同的“合金”文化。它要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與現有企業發展規模和戰略相適應,能夠為企業實現經營目標起到正向的凝聚力而不是與之相反;二是其核心內容能夠被各方人員所認同,并在形成統一的制度與管理方式中得到普遍執行;三是與原有的組織文化相比更科學,更先進,內容更廣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互聯網時代和經濟全球化日益加深的形勢下,我國企業在成長、發展過程中,企業組織文化出現了忽視企業文化建設使得企業文化缺位;文化建設與我國社會和歷史文化傳統相脫離;企業經營背離企業文化;全球化過程中的企業文化整合不力等問題。出現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是:企業只注意自身利益而社會責任感缺失;企業文化建設走向偏頗;對自身所主張的核心價值缺乏執行力;并購與重組過程中不同文化與制度的沖突等。為解決這些問題本文提出了相關對策:強化企業環保意識,正確處理企業利益與社會利益的關系;加強以誠信為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建設;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和諧的企業文化;完善的制度和對其不折不扣的執行力;進行文化重構,建設適應企業發展的新型的“合金”文化。
參考文獻:
[1]百度文庫.管理學[EB/OL].2016-09-11.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zK5oTCbICOAUtMDJISO4AzqZmqH7P6fTUy4GRBzHb5uovvcavUoTpXCWmfA-ya0TgFMPdPCWHqH8UWRgg4noAF98naLF8HAtSM6oRbPO-re.
[2]藍硯.現代企業與文化型管理[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
[3][6]王吉鵬.企業文化建設[M].北京:企業管理出版社,2014.
[4]王明胤.企業文化定位落地一本通[M].北京: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6.
[5]南方今冬大范圍持續霧霾引發北方采暖“蝴蝶效應”猜想[N].東方早報,2013-12-27.
[6]環境污染拷問中國企業家良心[N].鳳凰財經,2013-12-19.
[7]http://toutiao.com/i6262476783573008897/中國網.2016-03-16.
[8]魏文雯.互聯網企業文化建設的思考與實踐[N].三億文庫,2012-06-20.
[9]王兆善.從三鹿奶粉事件看企業誠信文化的本質內涵[J].現代管理,2009,(05).
[10]趙天.TCL公司收并購失敗案例分析[N].航天縱橫,2015-10-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