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摘要:《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寫作教學應(yīng)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yīng)引導學生關(guān)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其實,學生有話可說了,有物可言了,有事可寫了,習作將會水到渠成。因此,火熱的社會生活、豐富的校園生活、多彩的課外活動,均可成為教師“下水文”的素材。引導學生吮吸生活的甘霖,感受生活的百味,善于捕捉身邊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一舉一動、一情一感,才會讓學生感到習作并非高不可攀(其實是生活的映照),又不是虛假空洞,只要你用眼去觀察、用腦去思考、用心去體會,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樣寫就怎樣寫,習作將會大功告成。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師;教學
一、依托生活有內(nèi)容
這樣做,既消除了習作的神秘感,又激發(fā)了寫作興趣。這里有一個例子:一次,學校組織師生向災區(qū)捐款捐物,我班一位家境優(yōu)越的學生竟比一般同學少捐了兩元錢,我立即與家長取得了聯(lián)系,找學生談心,才得知他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良機,花兩元錢買了一本向往已久的剪貼畫。經(jīng)過耐心細致的思想教育,學生自動退掉了剪貼畫,補捐了兩元錢。于是,在習作《人間自有真情在》時,我抓住這一典型素材,展開合理想象,采用對比烘托的方式,揣摩學生心理,寫了一篇“下水文”名叫《做人要不遺余力》。讀給同學們聽后,反響強烈,大家異口同聲:這不是寫的我班的××同學嗎?我順水推舟,在黑板上赫然板書:童手寫童事,表童心示童趣,大家恍然大悟。
其次,教師“下水文”的寫作應(yīng)該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實踐證明:“跳一跳才夠到”形象地反映了這一要求。這樣處理,不僅使學生感到習作簡單易行,而且學會產(chǎn)生積極的心理期待。“努力一下,再努力一下,我的習作將會與老師的一樣棒!”自信是成功的基石,寫作有了信心,學生就會樂于表達、勤于動筆。
二、依據(jù)《語文課程標準》有章法
《語文課程標準》對高年級習作教學的要求是: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能寫簡單的紀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nèi)容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jù)習作內(nèi)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在此基礎(chǔ)上,我大膽提出并長期踐行佳作四標準:開篇引人入勝,主體具體生動,結(jié)尾不拘一格(或畫龍點睛,或首尾照應(yīng),或發(fā)人深省,或啟迪智慧),文采飛揚。
具體說,要做到開篇引人入勝,在習作實踐中,我嘗試并總結(jié)了幾種常用的開頭方法:例如:開門見山法,文采導入法,倒敘回味法,對比烘托法……習作《做人要不遺余力》,我這樣開頭:著名作家巴金說:“人生的意義在于奉獻,而不在于享受”,一生一世做好事的雷鋒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為人民服務(wù)是無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wù)中去”……與偉人相比,我似乎顯得十分渺小。習作一種動物——豬,我這樣開頭:神話小說《西游記》里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唐僧愚昧善良,沙僧忠厚老實,孫悟空神通廣大,豬八戒憨態(tài)可掬,可你甭說,八戒可是豬氏家族的鼻祖。總之,開頭要有新意,要能吸引人的眼球,要能吊起人的胃口,要能扣住人的心弦。
小學生習作以寫人記事為主,而人與事不能截然分開,文章的精彩就在于把事情寫清楚(交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把過程寫詳細(最好能跌宕起伏),把人物寫鮮活。如何將人物寫活?我以為,一要多方面著手,借助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心理等,刻畫人物形象;二要寫出對他人言行的反應(yīng),對人物心理的揣摩,對人事的看法,或抒情或議論。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適宜的結(jié)尾是成功的巔峰。習作的結(jié)尾要與全文渾然天成,或發(fā)表感慨,或直抒胸臆,或回味無窮。例如習作《做人要不遺余力》,我這樣結(jié)尾:是啊,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我恍然大悟。習作《風雨無阻》,我這樣結(jié)尾:我佇立在窗前,目送著老師消失在皚皚白雪中……習作《做主持人,感覺真好》,我這樣結(jié)尾:凝望著漆黑的夜空,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關(guān)于習作文采,怎樣才能使文章文采飛揚?我強行規(guī)定并率先垂范:一要巧用知識積累,如成語、名言警句、俗語等;二要恰當使用修辭方法,如比喻、擬人、反問等。一開始,學生可能不習慣,我就要求一篇習作一定要用知識積累、修辭方法,并且有數(shù)量規(guī)定。經(jīng)過示范引導及強化訓練,學生的習作有模有樣了,語感增強了,使用語言文字也生動活潑了。
三、依照教材有戲做
教材是《語文課程標準》的活化、細化、具體化,是教學活動的基本資源憑借。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吃透教材,引導學生讀悟教材,體會語言文字的精美,注重技巧章法的牽引,并在自身寫作中貫徹實施,真正做到學教材用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
1. 日常寫作訓練是教材的外延。
蘇教版小語教材文質(zhì)兼美,篇篇是仿寫的佳品。例如,學了《我們愛你啊,中國》這首詩,教師因勢利導,采用總一分一總的行文結(jié)構(gòu),主體并列構(gòu)段的方法,習作《家鄉(xiāng)贊美詩》;再如,學習了《愛之鏈》一文,順水推舟習作《人間自有真情在》,要求巧妙借鑒文中刻畫人物的寫作方法。
2. 讀說,讀悟,讀寫,說寫結(jié)合是課堂練筆的常用方法。
表面上看是針對學生的,其實教師課前先要“下水”,要學生說的、悟的、寫的,自己不妨先寫一寫。例如對《最大的麥穗》一文哲理的理解,我預先準備了兩個例子:一個是來自動物的,一個是采自學生自身的。這樣一來,不至于課堂教學出現(xiàn)冷場,同時也起到了練筆引路的作用。
口語交際為寫作另辟蹊徑。在組織學生充分說的基礎(chǔ)上,再有序地把它寫下來。同樣能起到鞏固課堂教學、提高寫作的功效。例如,學了口語交際——介紹我國的一個民族,我組織學生習作《少數(shù)民族漫談會》,這樣做,既豐富了民族知識,學生又學會了寫一次活動寫一個過程。
3. 高度重視教材習作的指導訓練。
教材每一單元安排了一篇習作,而每篇習作訓練的重點、呈現(xiàn)的難點、寫作要求各不一樣。所以,教師要具體習作具體對待,“下水文”也要能體現(xiàn)這一差別。教師要高度重視“下水文”的質(zhì)量,除了貫徹上述提及的一般要求外,更應(yīng)完美地達到課時習作要求。寫好了,比照課時教學目標,反復讀改,力求在達標上有新招、在難點上有突破、在形式上有創(chuàng)新、在片段上呈現(xiàn)精彩,實現(xiàn)一文一練,練有重點、練有特色。同時,教材中出現(xiàn)的美詞佳句、精美語段、技巧章法,教師在“下水文”寫作中要率先使用并“廣而告之”,引領(lǐng)學生自覺學教材、用教材,從此愛上教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