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奇武
(七臺河電視臺,七臺河 154600)
電臺記者的提問要領和技巧
陳奇武
(七臺河電視臺,七臺河 154600)
電臺新聞采訪是一項具有靈活性、實踐性、應變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在電臺新聞采訪工作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不可預料不可控的干擾因素,采訪者必須熟練把握采訪方法和技巧。本文主要闡述了記者提問的基本要領,提出了記者提問常用的幾種方法。
電臺記者提問;要領;技巧
采訪是廣播電臺新聞節目制作的第一步,也是新聞工作的重要內容。記者要傳播有價值的信息,必須深入采訪,以最快的速度傳播新聞。新聞采訪是一項具有靈活性、實踐性、應變性的社會實踐活動,在新聞采訪工作中常常會出現一些不可預料、不可控的干擾因素,采訪者必須熟練把握采訪方法和技巧。
1.先入為主的主觀定調。提問的目的在于得到有價值的新聞事實。任何一個記者都期望訪問對象能夠明確回答問題并說出有分量的內容。然而,訪問對象的回答并非都能構成新聞。記者時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對方的回答不能達到記者所期望的程度。有時,記者的期望越熱切,對方的回答越沒勁。這種反差現象往往與記者在指導思想上的先入為主有直接關系。
2.辯證思維的定調。正確的采訪提問的指導思想應該是運用辯證思維的方法,把握具體運動著的客觀采訪對象,通過尋找差別和變化提出問題。這個過程是記者通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發揮作用并表現出來的。
廣播電臺采訪活動是一個雙方交流的活動,但是,從采訪活動的主體來看,記者是提問者,是主體,受訪者處于回答地位,是客體。因此,記者主體地位發揮得好不好,即記者開口提問的水平高不高,直接關系到采訪的成敗。提問藝術的特征是蘊涵于記者的創造性采訪活動之中,把握提問藝術首先要掌握提問規則。
1.記者提問問題要清楚、表達準確。采訪活動中,如果記者提問所表達的意思含糊不清,甚至詞不達意,采訪對象就會更加緊張,不知如何回答,有的受訪者甚至拒絕回答或拒絕采訪。因此,記者提問的問題必須清楚,表達要準確。記者準確、清楚地提問,對完成采訪任務非常重要。含糊、復雜的問題往往得不到明確的回答。
2.記者提問思路合理、合乎邏輯。記者采訪,往往帶著許多問題,其目的就是要為問題找答案,弄清事實真相,梳理來龍去脈。任何采訪的提問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很多時候采訪的問題十分復雜。這就需要記者提問時自己的思路要清晰,對先問什么,再問什么要胸有成竹。如果記者的提問支離破碎,受訪者的回答肯定也雜亂無章,采訪任務就難以完成。
3.記者提問要講內行話。記者提問,不是自己不懂什么就問什么問題,而是受眾對訪問者還有哪些疑問需要提問,就問哪些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是在 “懂行”的基礎上提出的。記者采訪前期如果對采訪對象的背景資料了解清楚,采訪問題準備充分,現場提問時就不至于說外行話。采訪時記者要會講受訪者的語言,在一個雙方都懂的語境中對話交流。
4.記者提問要先易后難。一般情況下,記者提問往往先提出容易回答的問題,這樣受訪者容易回答,同時,可以建立良好互動,營造良好的采訪氛圍。尖銳問題往往在后邊提出來,以便于受訪者打開話匣子,水到渠成地說出不想說或難以開口的話。
1.正面提問要直截了當、切入主題,提問前有引導,這樣,對方心理上會舒緩一些,對方合作意愿會增強。
2.防止提問過于直白。容易造成采訪對象的心理排斥,難以獲得有價值的信息。
3.善于處理談話中的跑題情況。對方如果偏題了,要有意識地將話題拉回來,但又不能讓對方覺得太生硬。
這種提問是從側面入手,采用聊天攀談的形式稍作迂回,然后逐步將談話引上正題。這種訪問一般時間性不太強,談話也不受特定場合與報道方式的限制。
反問法是明知對方一定會急于反駁和辯論,而故意提出相反的問題。按照程度輕重可以分為激將法和錯問法。
設問法指記者通過假設的方式提出一些假設性的問題,是一種 “試探而進”的提問方法。
采用啟發誘導的方式,具有針對性地把采訪對象掌握的信息引導出來。這種誘導,既可以引導對方的思路,又可以誘發對方的情感。
追問法指記者把握事物的規律,抓住重點,循著某種思路、某種邏輯,連珠炮式的提問。這種提問既要按照事物的內在聯系,把基本情況和事實真相了解清楚,又要抓住重點、深入挖掘,達到應有的深度。
[1]徐志祥.廣播電視概論.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1.
[2]喻繼軍.新聞采訪與寫作.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16.1.
[3]趙淑萍.廣播電視新聞采訪與寫作.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6.1.
[4]艾豐.新聞采訪方法論.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07.11.
[5]藍鴻文,馬向伍.專業采訪報道學.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8.□
(編輯/穆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