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莉莉 周秀瓊
摘 要 寫作教學一直以來是大學英語教學最薄弱的環節之一。大部分學生只會生搬硬套范文,缺乏靈活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而大學英語教師受授課時長、課堂規模的影響,不可能給每一位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寫作指導。長此以往,教師放棄了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學生喪失寫作的興趣與信心,從而不能實現大學英語教學語言輸出的目的。本文作者嘗試運用形成性評價的方法,探討如何更加有效、科學、系統地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關鍵詞 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形成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7.08.045
The Application of Formative Assessment in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WU Lili, ZHOU Xiuqiong
(Foreign Languages School of 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 Nanning, Guangxi 530021)
Abstract Writing teaching has always been one of the weakest links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st of the students will only rote essay, lack of flexibility and the ability to use the language of the text;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classroom teaching by the long scale effect, impossible for every student to provide guidance of writing. In the long run, the teacher abandoned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and students lost interest and confidence in writing, so as not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eaching language output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attempts to apply formative assessment to explore how to develop and improv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more effectively, scientifically and systematically.
Keywords college English writing teaching; formative assessment
0 引言
寫作教學一直是大學英語教學最薄弱的一環。以筆者所在大學為例,不少大學生語言基礎知識不牢固,詞匯量少,在寫作時往往“無話可說”,或者“有話想說”,卻“說不出來”;他們大量背誦范文、例句,卻缺乏對范文、例句的語篇、句篇分析,大量句式、表達僅僅作為語言符號存留在大腦里,不能靈活運用;部分學生不會斷句,作文中大段的文字之間缺乏標點符號或者關聯詞,邏輯聯系混亂;學生人數眾多,寫作水平參差不齊,即使老師布置了寫作任務,以一個老師每學期布置兩到三篇作文,教授三個班學生,學生人數共約150人計算,老師要高質量地修改三四百篇作文是不切實際的。通常情況下,大學英語教師會在學生有問題的語句下劃線或者圈出問題表達或句式,給一些簡單的評語,評定等級就作罷。寫作訓練如此耗時、耗力、見效慢,使得不少教師放棄了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而學生因為得不到有針對性的反饋,不知道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更不能看到自己寫作能力進步,喪失了寫作的興趣與信心。兩年學習后學生的寫作水平明顯達不到《大綱》的要求,自然就不能實現大學英語教學語言輸出的目的。
1 形成性評價的基本理念
美國著名評價學專家斯克里芬(Michael Scriven)于1967年提出形成性評價這一概念(徐輝, 2007)。他認為在教育過程中除了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外,還應對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表現、學習成績及此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及學習策略等狀況進行評價,使學生有機會在體驗、感知、實踐、參與和交流中學習。1969 年布盧姆(Benjamin Bloom)將形成性評價移植到學習評價領域。他認為傳統的測驗只對學生進行了評判和分類,但形成性評價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的任一階段給學生提供反饋和糾正,能強化和改進學生的學習。
形成性評價主要包括真實性評價(Authentic Assessment)、表現性評價(Performance Assessment)和發展性評價(Development Assessment)三種類型。真實性評價側重評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意義、有價值的重要經歷。表現性評價經常與真實性評價一起運用,教師樹立評價標準,定期觀察和評價學生的表現,而學生在了解教師的評價標準后更容易為自己樹立一個奮斗目標。教師通過布置與所教課程內容相關的情景化模式,要求學生以多種方式展示知識和技能,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反思,開展自我評價、同伴評價、教師評價,及時總結經驗,改進學習策略,提高學習效率。發展性評價由形成性教學評價發展而來,著力激發人的內在情感、意志和態度,重視評價對象自我反饋、自我調控和自我認識,體現了“以人為本”的人文主義精神。
關于形成性評價在促進學生學習方面的重要意義,各種相關研究已達成廣泛一致。形成性評價關注學生學習全過程,通過觀察、學生評價表、測驗、問卷調查、咨詢等形式對學生學習進行持續評價,為師生提供的反饋信息有助于師生調節教學活動,創造開放、友好的師生互動氛圍,激發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各環節,看到自己的優點、進步,樹立自信心,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最終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本文作者嘗試運用形成性評價的方法,探討如何更加有效、科學、系統地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 形成性評價在寫作教學中的運用
筆者以廣西醫科大學2015級八年制本碩雙語班學生為研究對象,學生人數50人,歷時一學期。實驗前學生期末考試作文滿分15分,平均分為9.67分,最高分13分,最低分7分。在實施形成性評價前,筆者將評價標準告知學生,其平時成績的構成中包括了教師評價、自我評價、同伴互評等。教師、學生自己以及同伴將考核學生在寫作訓練前、中以及后期的表現。2016年9月開始作者運用形成性評價,對學生進行寫作相關指導,試驗周期為一學期。一學期內,教師共布置三篇醫學題材的作文。
寫作前,學生就教師指定的醫學專題廣泛收集、閱讀和觀看相關語言文字材料,題材包括了VOA、CNN或China Daily上與該專題相關的新聞報道、國際前沿的醫學論文、TED視頻等,幫助學生形成“有話可說”的局面,教師、學生自己乃至同伴就這一階段學生的準備工作如何開展進行評價;課堂討論時,教師作為組織者引導學生各抒己見,形成個人觀點,讓學生“有話想說”,學生的語言組織、用詞等將作為本階段評價的重點;隨后教師就寫作結構、技巧給予學生詳細的指導,幫助學生搭構支架使得學生在個人寫作階段能運用已有的知識表達自己的觀點,能注意篇章的連貫和銜接,努力使文章語句通順,邏輯性強。作文完成后,首先由老師組織學生小組互評,由四到五名學生組成的小組在相互閱讀同伴作文后指出并探討文中的佳句、病句,取長補短,拓寬思路;隨后老師選出各組具有代表性的佳句和病句并評價,達到示范的作用。課后,學生文章上傳到句酷批改網,句庫批改網將自動統計學生作文中的拼寫錯誤、疑似中式英語表達、高分短語、語法錯誤,并給出評分和評語。學生根據批改網的點評,不斷修改提交作文,老師在系統中進行人工評閱,幫助學生進一步剔除文章中的瑕疵,不斷提高個人的寫作能力。同時,作者幫助學生建立寫作檔案袋(portfolio assessment),將學生每一個寫作訓練階段的文章、教師的代表性點評、學期考試測驗的作文都整理歸檔,這一檔案幫助學生進行自我反思,記錄下學生階段性進步與收獲,亦能作為教師評價的依據之一。在學期末,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自評和同伴互評,并將分數納入形成性評價表格。
經過一個學期的練習,在2017年初期末考試中,該班學生的作文成績有了提高:平均分為11.26分,最高分14分,最低分9分。
研究結束時,教師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發放問卷50份,回收有效問卷50份。問卷結果表明,42名學生(84%)認可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同伴互評相互影響的寫作教學模式,認為這種交互式的寫作教學模式對其寫作過程產生了積極影響。學生認為寫作前期大量收集、閱讀、觀看有關題材,極大地幫助了學生形成個人觀點,累積了大量有用的背景知識和詞匯,學生肯定自己為提高寫作而付出的努力;寫作中教師提供的句篇、語法結構等支架幫助學生合理利用已有的知識和詞匯,更合乎邏輯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寫作后的同伴互評、學生自評、教師評價,來自教師和同伴的指導和鼓勵和肯定,不僅有效地解決了學生寫作中遇到的內容構思以及謀篇布局的困惑,而且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39名學生(78%)喜歡批改網這種自動批改的教學模式,因為他們能夠得到及時的反饋信息,有效地減少語言形式的錯誤,詞匯量也得到了擴充。33名學生(66%)反映寫作檔案袋的收集整理,使學生看到自己在每一個學習階段取得的進步,了解自己的不足,形成深刻的自我認識,學習變得更積極主動,方便學生制定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并為之努力。同時,16名學生(32%)認為在線自動批改無法取代教師批改,集中表現在當學生作文中出現“疑似中式英語”的表達時,批改網只能夠標記錯誤,卻不能提供具體修改意見指導學生更正表達,在文章思想內容、篇章結構以及語言連貫性方面,批改網提供的反饋較少。
3 結語
實驗結果表明,形成性評價方法更科學地監控和監督了學生寫作教學的全程,幫助學習者逐步形成自我評價能力,使學生在短期內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不失為一種有可操作性的科學的課程評價手段。但是,由于本研究時間較短,僅為一個學期,實驗對象人數有限,還存在局限性。為推動更大范圍的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培養,需要研究者展開更長時間更大規模的試驗和觀察,深入探索與現代科學技術結合的新型教學模式,服務于大學英語寫作教學。
基金項目:廣西醫科大學教育教學改革2016年A類資助項目:以形成性評價為手段,將翻轉課堂應用于醫學院校大學英語教學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16XJGA13)階段性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 Scriven,M. The methodology of evaluation [G]. Tyler R.W., Gagn€? R.M., Scriven, M. Perspectives of curriculum evaluation. Chicago: Rand Mc Nally,1967:39-83.
[2] 布盧姆,等.教育評價[M].邱淵,等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1:230,259-260.
[3] 趙德成.教學中的形成性評價:是什么及如何推進[J].教育教學研究,2013(3).
[4] 胡文靜.形成性評價在大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研究[J].外語教學,2015(23).
[5] 徐輝.國外語言測試中的形成性評價[J].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