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杰++劉佳++董勝男++馮浩
摘要:隨著經濟時代的飛速發展,高校畢業生數量劇增,人才市場的矛盾逐漸凸顯出來,就業崗位的需求遠遠超過了空缺崗位的數量。嚴峻的社會現狀給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跟緊大數據時代的腳步。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將海量的就業信息進行采集和整理,給大學生提供了針對性、準確性的個性服務,本論文對高校如何借助大數據的力量對就業指導工作進行深度挖掘,為畢業生提供一個更加具有時代性的平臺進行研究。
關鍵詞:大數據;全程化;就業指導工作
引言: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的重要性不僅僅局限于個人的發展前途,還關系到國計民生。高校畢業生人數劇增,我國的教育事業已經呈現出人才無處安放的局面,就業問題日益凸顯,社會各界都高度關注,給各大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部門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一、高校就業指導工作全程化背景
如今的人才市場呈現“自主擇業,雙向選擇”的局面,各大高校結合基本的職業發展理論,跟進現在時代的要求,提出制度化、信息化、個性化的改革工作,完全符合政府提出的就業指導體系的要求。全程化就業指導深入大學生涯的全過程,從各個層面貼近大學生的自身發展,從各個階段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幫助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就有充分的就業準備。
二、全程化就業指導工作在大數據時代下的優勢
大數據的技術應用讓就業趨勢預測工作變得簡單可行,把海量的數據進行篩選、整合,挖掘有用的信息,能夠提高全程化就業指導的準確性。《教育部關于做好2016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實現就業服務信息化”,無疑表明了大數據時代的優勢。
(1)職業生涯規劃期
大學第一學年是職業生涯的規劃期,這個時期重點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專業的未來發展方向,初步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規劃。“知己知彼”是職業規劃的前提,既要了解自己的能力,又要對人才市場有一些認知。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就是規劃期最重要的手段。“知己”方面,可以將自己近期的大量數據進行匯總和分析,構建自己的專業評測平臺,明確自己的價值觀和職業能力,結合自己所學專業,規劃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知彼”方面,通過互聯網上的就業數據,深度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讓學生初步認識到對口職業和培養方向,了解社會的崗位需求,還可以劃分地區、層次、單位性質、平均薪水來進行選擇,讓學生少走彎路,直面社會的最新情況。大數據時代給職業生涯的規劃期提供了便利,學生可以對數據進行分析,預測之后的職業發展趨勢,了解最新的職業發展現狀。
(2)職業素質培養期
在職業素質培養期間,重點是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職業目標,積累專業知識,培養職業技能,提升自身的競爭力。在這個階段,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可以搜集學生的最新學習情況,比如網絡課程的選擇、活動的參加情況、圖書借閱情況等等,跟進每一個學生的近期情況,了解學生的職業興趣和素質培養方面,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在學習中的問題,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自己職業素質。
為了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就業指導部門還可以收集不同方面的反饋意見,從學生、老師、就業單位等等方面出發,尋找全程化就業指導工作中的不足,從不同的角度剖析工作現狀,完善工作中的不足之處。
(3)求職就業關鍵期
畢業季是全程化就業指導的關鍵期,高效就業指導部門應該給畢業生提供個性化的就業平臺,讓畢業生更快地找到符合自己的就業信息。通過對就業信息數據的分析,安排就業工作的開展,在招聘的淡季開展一些畢業生摸底工作,在招聘旺季就要大力推送就業信息,組織招聘單位來學校進行現場招聘。
最重要的一點是跟進畢業生的就業數據,及時統計每一屆畢業生的就業單位、對口專業以及就業率,為就業指導人員提供可靠的數據,也為下一屆畢業生提供指導數據。同時開展一些老畢業生回訪活動,統計就業質量、平均薪資等信息,預判人才市場的求職趨勢,也給新畢業生就業方向提供參考數據,幫助畢業生調整求職心理。
此外,可以通過采集畢業生瀏覽求職信息的瀏覽量、網頁停留時間、投遞簡歷的崗位、咨詢最多的問題等等數據,推測畢業生的求職需求,再結合不同畢業生的家庭地區、學歷、專業、參與活動、職業摸底成績等等個人信息,推送屬于他們自己的崗位信息,通過匹配值進行順序排列,讓學生體會到更人性化的服務。
三、全程化就業指導大數據分析時注意的問題
(1)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目前高校就業指導部門已經認識到“大數據”的重要性,但是因為技術運用的不夠成熟,數據的潛在價值還不能夠充分體現,大部分工作還是停留在表面的統計。應該加強數據之間的關聯性,觀察數據的發展趨勢,預測人才市場的就業方向,結合國情和社會需求分析數據,高效利用就業數據,體現出就業指導工作的預測性和針對性。
(2)加強數據的互通性。通過互聯網平臺,高校的就業指導部門可以查找政府機構和社會組織的海量公共數據,比如社會勞動力需求數據、教育數據、稅務數據等等,因為這些數據涵蓋面非常廣泛,具有代表性。但是這些數據缺少交互,制約了大數據共享的發展,所以高校應該積極與這些部門對接,在一定范圍加強大數據的匯總,保證大數據的共享、互通。
結束語:就業是高校培養人才的目的,高校就業指導部門應該充分運用大數據的優勢,不斷地更新最新數據,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發現數據的潛在聯系,預測就業市場的發展趨勢,滿足學生的就業需求,高校全程化的就業指導工作就可以提供更加具有代表性的依據,保障就業指導的實時性、針對性和可靠性。高校之間也應該加強溝通,相互幫助,實現“大數據”的共享,為畢業生提供一個個性化的就業指導服務平臺,促進就業工作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吳偉.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價值取向探究[J].思想理論教育[J],2014(2)
作者簡介:劉小杰(1986-),女,漢,河北秦皇島,助教,研究生,單位: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