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麗
摘要:高職院校的經濟類型的專業開設情況逐漸轉好,教學質量明顯提升,學生有了更為扎實的經濟學知識基礎之后,其就職更為順利。高職院校的經濟管理專業的課程改革活動仍舊在持續中,在其課程體系之中,《經濟法》是一門教授難度比較高的經濟理論性課程。教師逐漸對《經濟法》課程體系之中的實踐教學類型的課程進行了優化,本文對其改進進行研究。
關鍵詞:經濟法;課程改革;實踐教學;探索;經濟管理
《經濟法》與經管學院的其他課程相比,其顯著特點就是理論性相對比較強,是高職院校給經管專業的學生提供的必修專業課,其他專業的學生也需要通過選修課的方式對這種課程進行學習,充分對我國的《經濟法》法制系統進行了解。在有了這種法律基礎之后,學生進入社會進行的經濟活動才能更為合理,可以嚴格遵守各種現代市場競爭的基本原則。而基于該課程的理論性,教師為了提升其具有的實踐價值,對其實踐活動進行了改進。
1 現有實踐課程問題
當前的《經濟法》授課效果并不好,主要是受到了課程的弊端的影響,雖然經管專業的課程改革一直追隨著我國的經濟活動的變動而開展,但是一些教師仍舊會選擇沿用原有的授課模式完成教學任務。課程講授法雖然被在多種課程之中應用,但是課程講授法的授課問題也在被應用過程中暴露出來,首先是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忽視,學生在《經濟法》的課程體系之中處于被動地位,教師既是權威也是主導,學生的創造性學習活動難以開展。即使教師將《經濟法》的具體條例講授清楚,學生也只能從知識理論的角度來掌握《經濟法》,并不能將其應用到實際的經濟事件與經濟活動之中,課程的講授價值就被削弱。雖然一些教師會將《經濟法》教材之中的相對比較經典的案例提供給學生,盡量讓學生去應用經濟法,但是學生對于教師提供的具體經濟案例仍舊缺少體驗,難以積極地配合教師,課堂氣氛并不熱烈。在實際的課堂之中,實踐活動與法律理論知識被切割。
基于這幾種課程問題,教師開展了改革,將一些新的授課理念添加到實踐性課程之中,加強學生的課堂感受。
2 實踐課程開展情況分析
2.1 應用經濟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運用具體的案件來分析基本的法律概念和原則,它是將法律專業理論與律師辦案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研討一些典型案例。教師介紹本案的案情,由學生討論本案的焦點所在和涉及到的知識,然后教師根據有關法律規定與學生進行討論,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對此案發表看法,最后教師對本案進行總結,并講解相關法律知識在實踐中的運用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2 建設逼真的模擬法庭
模擬法庭是經管教師創設的一種比較具有參考意義的實踐課程。在模擬法庭之上,學生可以將所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經濟活動實踐進行結合應用。教師還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活動之中,讓學生去扮演經濟事件的當事人、法庭的檢察官、法官以及律師等,每次可以給學生安排不同的角色,在對經濟事件的審判過程中,理解并應用《經濟法》。這種教學活動實際上可以被看做是一種情境教學,學生可以憑借一種比較輕松的方法來應用《經濟法》,同時也可以感受經濟法庭的氣氛,以便于在未來更好地應對發生在自己身上的各種積極事件。
2.3 開展項目教學活動
創設情境,導出任務。教師播放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中有關合同糾紛的視頻,讓學生分組討論什么是合同、要約、要約邀請等有關內容。確定項目任務。項目教學法要確定項目任務,即“合同書的寫作”。教師要講授要約與要約邀請的區別、承諾的構成要件、形式及承諾的生效、撤回,合同的內容與形式,合同成立的時間與地點、締約過失責任等,讓學生討論,明確項目任務。制定計劃。劃分項目小組,全班學生分5個小組,每組10人,分為兩方,一方為買方,另一方為賣方。每組推選一名小組長,負責組織協調本組的學習活動。該環節突出學生主導地位,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教師在學生主動學習過程中在適當的時候引導學生“應怎樣學”。教師通過PPT演示現實生活中的商品購銷案例讓學生討論,集思廣益,各小組根據任務書所確定的“合同書的寫作”的設計方案擬出實施計劃,教師綜合評價,評優補缺,以提升計劃方案的科學性、可操作性。
實施計劃。讓學生虛擬一次買賣交易,確定買賣標的及相關內容,模擬訓練訂立買賣合同,就合同的主要條款進行談判。雙方達成協議后,舉行簽約儀式。此環節各小組成員可互相討論,教師應進行相應的指導,并進行綜合評價。檢查驗收。學生對本組成員編制“合同書”進行最后的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然后再進一步訂正完善。項目評價。對合同書的寫作過程的各環節進行評價,各組派代表上講臺展示項目成果,學生自評和互評。最后,教師總結評價。對于在完成項目過程中體現出來的學生的合作精神、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的形成及提高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評價,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激發學習興趣。
項目教學法在“合同的訂立”中運用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確處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處理這個關系必須是將項目教學法運用到“合同的訂立”工作過程的活動中來處理好這個關系。一是在“活動”中教師要當好導演,主導作用要充分;二是學生主體作用要發揮好,讓學生演主角,多動手,多表現,在做中提升能力。所選單元項目任務要新穎、貼近生活實際,有一定的吸引力。
2.4 開設實踐教學活動
實踐教學也是一種比較好的課程嘗試,教師可以根據學生需要學習的具體的課程安排情況,添加新的學習項目到學生的授課計劃之中,定期給經管專業的學生開設實踐活動,讓其通過實訓學習來感受真實的經濟法庭氣氛,可以與優秀的企業進行聯動活動,把學生安排到企業的人法務部門進行實訓練習,通過練習來對法律知識進行鞏固。在給經管專業的學生布置假期作業時,可以督促學生組件社會調查活動與經濟法宣傳活動,提升經管專業的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水平。
3 結束語
《經濟法》課程當前進行的課程改革活動具有極高的價值,在幫助學生打下堅實法律理論基礎的同時,還需要使專業之中的學生學會應用經濟法律,開展合理的經濟活動,同時避免做出違法經濟法的行為。實踐課程改變可原有的《經濟法》的枯燥課堂,通過各種與《經濟法》相關的經濟活動來激發學生對于經濟管理課程的學習熱情。在實踐課程之中,教師還可以對學生的理論課程的接收程度進行了解,再根據學生的了解程度來對教學薄弱之處加以改進,使學生可以更為熟練地掌握《經濟法》,靈活運用《經濟法》。
參考文獻:
[1]滕桂艷, 趙愛軍, & 隋旺梅. (2010). 創新型實訓法在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的應用研究. 管理觀察(30), 160-161.
[2]趙煒, 武立棟, & 徐君姬. (2016). 高職高專經濟法教學策略研究. 教育:文摘版(11), 00306-00306.
[3]李娟. (2013). 高職院校經濟法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財經界:學術版(21), 55-55.
[4]劉維蓉, 胡期麗, 胡奇志, & 曾振興. (2015). 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探究——以貴陽中醫學院《經濟法概論》課程為例. 西部素質教育(9), 53-53.
黑龍江省職業教育學會課題《高職院校市場營銷專業〈經濟法〉課程實踐教學的研究與應用》,課題編號G13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