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論文通過對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城市建設學院建筑裝飾專業色彩課程的具體教學實踐,以講授內容、課時訓練安排、課堂組織、教學模式、繪畫體裁以及設計能力培養等方面,結合學生實際探討了建筑裝飾專業色彩課程教學改革的有關問題。建筑裝飾專業色彩課程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強化培養學生的色彩規律運用能力與色調控制能力,培養學生的藝術創新能力。
關鍵詞:設計;色彩課程;教學;能力培養
傳統繪畫專業的色彩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色彩造型能力及色彩塑造能力,注重畫面技巧的表現。藝術設計類專業的色彩課程教學則注重培養學生色彩形式語言的表現,創新能力及設計意識的提升。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城市建設學院建筑裝飾設計專業屬于藝術設計類的范疇。本專業學生入學時繪畫基礎水平幾乎為零。本專業的教學課程安排課程量所占比重較大,不允許以培養學生的色彩造型能力為專攻,不能按純繪畫專業的標準來衡量和進行色彩教學訓練。目前,我院建筑裝飾專業色彩課學時安排時間已由100學時壓縮至80學時,并最終穩定在60學時左右。學時的安排很難給沒有任何繪畫基礎的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提升色彩造型能力。因此,結合人才培養方案要求及本專業的實踐教學,我院筑裝飾設計專業色彩課程教學在訓練過程中更應抓住根本,即抓本專業所需要的能力進行培養。
通過課程教學可以發現,建筑裝飾專業的色彩課程教學因學生繪畫基礎薄弱,學時較短,更加需要側重培養學生平面造型能力、色彩規律運用與色調控制能力、畫面形式語言、創造能力及設計意識。這就為建筑裝飾專業色彩課程教學指明了培養方向。而色彩課程畢竟屬于繪畫教學范疇,在強調培養設計專業所需能力的教學過程中,還應該保持繪畫藝術教育的特點和相對獨立性。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實踐,從以下方面具體探討我院建筑裝飾專業色彩課課程的教學方法改革問題。
一、課程講授內容方面:以學生的繪畫水平與寫生色彩教學為基礎,嘗試進行較大程度的教學變化。在進行靜物色彩基礎的訓練中選擇重點講授色彩構成課程的相關內容。把構成設計形式美法則作為重點訓練目的。在課程訓練過程中,按照色彩的三要素明度、純度、色相相近的原則把畫面組織成大的色塊平面,抓住畫面整體的色彩效果。同時在畫面中加入大量的造型細節并增強畫面肌理效果,使畫面既能保持大的色彩結構的整體性,又可使畫面細微生動而非空洞無物,把訓練的重點放在強化色彩規律理性的合理運用上。這樣,就從色彩教學內容與傳統繪畫專業的理論體系和訓練模式區別開來。
二、課程訓練安排方面:把課程分為低純度色彩寫生訓練、高純度色彩寫生訓練、有彩色與無彩色寫生訓練、色彩變調練習及綜合訓練等5部分。通過循序漸進的訓練,可以較好地完成各種色彩畫面組織的技能訓練。在作業訓練中深入挖掘色彩課程所能承載的藝思維表現能力。以理性與知識為主,研究自然科學的屬性,培養學生的個性表現力及創新能力。努力培養具有前瞻性、敏銳洞察力和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社會責任感的學生,是建筑裝飾專業色彩基礎教學的最終目的。
三、從目標式教學轉型為過程性教學:周至禹教授在中央美院設計系實驗教學叢書《過渡——從自然形態到抽象形態》中寫道:“重要的仍然是過渡過程中的思維訓練,用腦畫畫,啟發心智,用創造性的設計思維探索造型要素的各種可能性,其意義甚過了局部作業的完整性。”建筑裝飾專業色彩課程的訓練目的是對學生藝術審美素質和表現能力的培養。在作業練習中通過啟發視覺洞察力、開拓視覺思維想象力、體悟藝術表現語言來逐漸實現。學生對色彩的認知,會因個人感悟的不同而呈現出各種差異。因此在過程中發展,在過程中完善,向學生頭腦中植入客觀、多元、寬容的審美趣味和技巧表現,更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個性及創造力。
四、能力培養方面:建筑裝飾專業色彩課課程教學目的主要側重色彩造型能力、色彩規律運用、色調控制能力、設計意識及創造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大量的作業練習培養學生的色感及學習興趣,調動激發學生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新能力。在寫生訓練中,經常發現學生對局部的塑造較關注,刻意注意對單個物品的刻畫,而畫面整體的控制卻一團糟。這說明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色彩塑造能力。學生正處于對細節刻畫有著無窮興趣,也有時間和精力去做的學習階段,因此不能挫傷他們的這種積極性,應不斷激發和保護他們的這種積極性,正確引導他們只有把握大的畫面色彩結構,然后耐心地刻畫細節才會使畫面變得豐富,才能取得更明顯的色彩表現效果。
五、教學模式方面:我院建筑裝飾專業色彩課程教學采用“教學、展覽、評價三位一體化”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經過不斷的教學實踐形成的。在教學中進行過程評價,在展覽和教師集體評閱中體現成果綜合評價。教師集體評閱一般在課程結束后進行,根據學生提交的各個模塊訓練作業進行綜合評定。根據學生繪畫能力程度的差異,教師要綜合考慮階段培養目標和訓練內容,課程結束后讓學生完成并提交二至三張能全面反映該階段整體模塊訓練內容的作業作為成績的考核依據并舉辦教學作業綜合匯報展。這種教學模式既可以刺激學生學習的興趣,營造良好的專業學習氛圍,也豐富了課程考核的形式與內容,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教師及時發現新的問題并及時得以解決。
結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給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學生才有充足獨自思考的時間。這樣學生會主動地利用大量時間瀏覽、閱讀、欣賞各種資料,提高藝術修養。引導學生確立以畫面為中心不以對象為束縛的思想,鍛煉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地認識觀察對象,進一步開拓視野,充分發揮視覺想象與藝術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視覺同盟網.中國藝術設計教育大型系列訪談專題,2006.
[2]魯道夫·阿恩海姆,騰守堯譯.視覺思維[M].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3]周至禹.過渡——從自然形態到抽象形態[M].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
作者簡介:石磊(1980—),漢族,男,河南南陽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美術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