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鐵梅++宋靜
摘要:本論文為了更為完善的制定符合市場需求的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的課程設置,體現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的特點,建立調研系統,分別對市場需求、畢業生需求進行調研,以調研為基礎綜合分析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的市場需求現狀、畢業生在就業中所表現出的不足,為該專業的課程建設提供可靠依據。
關鍵詞: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市場需求畢業生需求
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的日益重視,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投入也持續上升。2013年國家質檢總局出臺了實驗室評定準則,對檢驗檢測機構資質和市場準入條件調整后,檢測市場規模和檢測機構數量迅速擴大,對符合崗位要求的高職環境類人才的需求量也將持續上升。
現有的高職該專業的課程設置多為本科的簡化版,存在過分重視學科體系、課程劃分過細、強調對學生的知識灌輸,忽視了市場對高職畢業生技能的需求,未能很好的體現高職特點[1]。為制定更符合市場和畢業生發展需求,完善現有課程設置,更好地凸顯高職教育專項職業技能化的特點,本文從市場需求、畢業生就業反饋兩個方面做了調研。
一、調研設計
(一)調研對象
本文根據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培養目標,有針對性地選取了兩類人群作為調研對象:一類是專業對口就業企業。從就業市場所需人才的角度,分析課程設置,通過有針對性的訪談企業人員,對企業所需人才和對目前畢業生在就業中所表現的不足做調研。另一類是我校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畢業生。畢業生的就業崗位直接反映崗位對專業設置的需求,畢業生在工作中的知識和技能的欠缺是目前課程設置最需完善的地方。
(二)調研工具
主要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進行調研。根據目力所測,目前尚未有關于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與知識需求的調研量表,因此本研究在搜集文獻資料、征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遵循問卷設計的基本原則和標準化要求,設計了“上海城建職業學院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畢業生初次就業調查問卷”和“環境監測相關企業關于高職畢業生需求調研問卷”兩份問卷作為調研工具,主要采用描述性統計的統計方法。
二、調研結果與分析
(一)上海環境類企業對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調研
根據中國最大的職位搜索引擎“職友網”網站的數據統計出目前上海環境監測招聘崗位對學歷的要求,見表1。可見,目前上海市場對高職環境類人才的需求量是較大的。而其中環境監測類人才的需求主要為高職畢業生,占該類人才需求的48%。
根據“環境監測相關企業關于高職畢業生需求調研問卷”以及對就業企業的進一步訪談,我們了解到目前第三方檢測類公司招聘的高職環境類畢業生主要從事的崗位為采樣員和分析實驗員,分別占比35%、58%。其中采樣員崗位空缺仍然很大,但跳槽的概率也是相當大。根據訪談中企業人員反饋的信息,歸納總結出畢業生在常規工作中存在的缺點有以下兩點:一是工作能力上的不足:操作的基本功不夠扎實、數字計算能力差以及某些實驗習慣欠佳;二是個人的綜合素質方面:工作的態度不夠謙虛向上,主動性不夠,總結能力差,溝通能力欠佳。
(二)上海城建職業學院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畢業生初次就業狀況與需求調研
本文針對上海城建職業學院近兩年畢業生就業情況做了調研跟蹤,統計出專業對口就業率及專業對口就業中主要從事崗位——檢測崗、采樣崗、環評崗、客服及質量管理崗等崗位的占比。從數據中得出畢業生初次就業情況:專業對口就業率為67.9%,其中,檢測類崗位占專業對口就業人數的66.7%、采樣類崗位占17.5%、環境影響評價類崗位占7.0%、客服及質量管理等崗位占8.8%;未就業(專升本或參加培訓)1.2%。從數據可以看出企業和畢業生雙向選擇的就業崗位中實驗室檢測類崗位在就業中占比最大,其次是采樣類,而這兩個崗位需要大量、反復的技能訓練。
其次,對17屆畢業生做了跟蹤,并發放了“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頂崗實習問卷調查分析”的問卷。根據回收問卷及畢業生訪談所得信息,反饋回來的課程設置建議,總結如下:1、增加實驗課課時;2、增加學生有關危險藥品的取用操作,并規范其操作;3、建議增加實驗時的防護用具用法教學,常見采樣儀器的用法教學;4、增加大型檢測儀器的現場教學。根據學生們的反饋情況,咨詢了課程教學教師專家,查找原因,給出建議如下:1、常見的采樣儀器都是現場教學的,且防護用具是第一節課的主要內容。出現學生對采樣儀器及防護用具的使用記憶模糊的情況,可能的原因是沒有反復練習,而很多學生對于僅一次的教學練習印象不深刻,轉眼即忘,建議多次練習,反復操作強調。2、有關危險藥品的取用,為了避免學生出現操作失誤,危害人身安全,的確是教師操作占比較大。針對這一情況,建議以后的實驗操作教學,可以讓學生從操作稀釋后的藥品開始逐步練習并規范該類實驗的操作。3、針對大型儀器費用較高,學校教學資源有限這一情況,初步設想可以和合作企業聯系,以一定時間的工學結合方式在企業內進行小班現場教學[2]。
針對前期的企業調研反映的采樣員長期不足,跳槽頻繁這一問題進行了學生訪談,得出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1、未來發展的不明確性;2、采樣員工作較辛苦,采樣需現場作業,上班的時間不穩定;3、部分需要外地出差。同時針對頻繁更換單位的同學進行了訪談,主要原因有:工資低,無發展,加班多,公司文化不吸引人,太辛苦,離家遠等。針對這一情況,建議開設職業素養培養與職業規劃講座。
根據目前獲得的數據和信息,結合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的畢業生專業對口就業主要從事監測和采樣這兩個崗位的特點,針對職業技能的培養中教學時間較短和教學資源的短缺,建議在現有的課程設置基礎上增加選修課程《儀器分析二》和《環境采樣二》,將教學地點放在企業內,對有意向畢業從事采樣或分析檢測的同學進行更為詳細的現場操作教學及實訓實習,強化專業技能。針對職業素養的培養,建議請企業專家、培訓師開設講座,同時在思政課、專業課等課程中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馬立紅.關于我國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08,22(3):62-67.
[2]蘇儉,王益宇.對高職院校“工學結合”教育模式的再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2010,(5):74-76.
項目名稱:上海高校青年教師培養資助計劃
《基于市場需求的高職環境監測與治理技術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