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彪
摘要:筆者根據新目標英語的教材特點和農村的教學狀況,分別從教材、學生、教師,應試教育影響等方面分析了農村初中英語教學的問題所在,并對問題的產生進行了原因分析,此外,筆者還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對策,希望能為農村的英語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關鍵詞:農村;初中英語;新目標英語
眾所周知,一個問題的產生往往并非單方面的原因,而是有多個因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而引起的。這樣對農村的初中英語教學的問題分析就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因此,筆者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了農村初中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并對問題的產生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原因分析。
一、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1、新目標教材與農村教育現狀之間的沖突
(1)教材內容與農村的生活貼近度較低。新目標教材的特點就是貼近生活,使得課堂內容更容易被學生理解。而這種貼近生活是具有相對性的,它更加貼近城市學生的生活,而對農村的孩子而言,新目標英語的一些課堂情境還是不為他們所了解的。此外,農村的學生的課余時間大都在幫父母干農活或其他家務事。因此,新目標教材在農村實施,一些優勢是體現不出來的,甚至會加大教師的教學難度。
(2)新目標教材的特點產生的問題。新目標教材的特點就是按照情境的不同來劃分單元,與以往的教材相比,新目標教材單元間的聯系相對不夠緊密。這樣每個單元訓練的重點就會有所不同,而聯系性差自然會加重學生的記憶壓力,學生對上單元所學內容在下一單元得不到很好的鞏固,根據遺忘曲線的理論知,這樣學生很容易對以前所學的內容遺忘。英語本來就是一門對記憶要求很強的學科,雖然這樣的課程設計是為了貼近學生的生活,但它的弊端也是不容忽視的,值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解決這個問題。
2、學生方面的問題
(1)學習積極性不高。這方面的問題不僅體現在學生上課的時候聽課的認真程度,還體現在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上,很多學生就是為了完成老師的任務而做作業,而不是為了通過做作業來鞏固自己的知識。學生僅僅是為了不被老師批評或者懲戒而去應付作業。這種現象可以通過學生的作業的相似度來體現。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直接影響學生對待英語的態度,以及面對學習困難時候的反應情況。因此,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是不容忽視的。
(2)學生對英語的認識片面。因生活環境的影響,農村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微乎其微,這樣就會誤導學生們對英語的認識,錯誤的認為英語僅僅是一種升學考試的科目而已,沒有什么實際的應用價值。這樣的認識就會導致學生對英語口語和聽力水平提高的忽視。
二、問題產生的原因分析
1、學生自身的問題
(1)對英語的學習興趣不足。興趣不足直接影響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動力不足就會導致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這樣,學生的聽課積極性就會更低,因此更加討厭英語,這就會形成一種惡性循環。這種惡性循環的影響是不可小覷的,它將直接影響學生以后的英語學習或者是整個學習生活甚至是社會生活。
(2)一些學生有信心不足的現象。信心不足,面對學習上的困難時,很多學生因害怕犯錯而放棄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解決問題的嘗試。這一方面是怕自己失敗了,進一步打擊自己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可能是害怕自己的失敗對自己的面子產生不利的影響。
2、教師原因
(1)教學理念相對落后。大部分農村教師接受的是應試教育,并且因為交通或者經濟問題接受進一步培訓的機會相對較少。這難免會使得農村教師的教育理念相對落后。這樣的教師可能仍采取應試教育單一的教學資料、授課方式和評價標準。
(2)教師資源相對匱乏。農村學校身居農村,這就意味著相對匱乏的物質資源,不夠便利的交通,相對落后的信息傳輸。這都會與一些剛剛畢業的師范生的擇業要求相違背,從而使得來到農村的接受過正式教育的教師相對較少,這難免會影響農村學校的教師的授課水平。
(3)教學資源相對匱乏。英語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英語的教學絕不是簡單的基礎知識的傳授,還需要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英語聽力能力,這就需要學校具備相對先進的教學資源。而農村的經濟相對落后,教學資源匱乏是在所難免的,而教學資源的匱乏自然會影響學校的教學質量。
3、應試教育的影響
應試教育的弊端就在于其太重視成績,而忽略學生的素質的培養。學習本質是學生的素質提高,應試教育卻用成績的好壞來評價一個學生的優劣。這種片面的評價標準不但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了誤導作用,而且將一些成績不好的學生的未來給扼殺在搖籃之中。因此,評價標準的科學與否對學生的未來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三、相應的對策
1、端正教師的教學態度
學校應該加強對教師教學質量的檢測機制和監督機制。學校可以采取不定期抽查聽課等形式來監督教師的教學質量,通過這種檢查機制使得教師的責任心進一步得到加強,保證自己的教學質量,將學生視為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的未來,盡其所能,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面對生活的能力,此外,還要向學生傳授一些面對問題的心理準備知識。
2、教師水平的與時俱進
學校可以組織教師去一些有名的學校學習教學經驗的機會。這樣就可以學習城市教師解決新世紀英語的課程特點帶來的問題的經驗,從而指導自己的教學過程。此外,還可以開拓教師的視野。對農村學生而言,教師就是學生們了解外面的世界的窗口,可見教師的視野對學生的認知的重要性。
3、教學理念的改善
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是主導作用,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有了這樣的認識,就會對教師的教學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導作用。
4、個性化教學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要銘記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不要因為學生在某一方面的劣勢,而將這個同學放棄或者是將其定位為差等生。
5、評價標準的改善
教師認識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就該采取更加完善的評價機制。不能通過單一的成績來評價一個學生的優劣。因此,分數并不能代表學生的水平,僅僅體現了學生在這次測評中的發揮情況。鑒于此,教師要采取更加科學的評價準則,這種準則要努力使得每個學生都能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并因此對自己更加肯定,更加自信,這樣就會有面對困難和挫折的勇氣,為學生以后的生活做好準備。
參考文獻:
[1]胡瑾,《改善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現狀的思考》,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7年
[2]劉倫浩,《農村初中英語課改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