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芳
摘要:有效的學生管理工作,在高校人才培養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強和改進學生管理工作,是做好高校學生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高校學生管理方法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承載著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高教改革步伐的進一步加快,學生管理工作面臨著新形勢的挑戰,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進行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體制的改革與創新,培養高素質人才以適應社會的需要,成為新時期高校學生管理工作要解決的新課題。就我們多年的學生管理工作的實踐與探討,淺談幾點體會。
一、管理之“難”
隨著高校擴招,學生的整體素質較以往有所下降。當代大學生大多為獨生子女,在家嬌慣,自尊心強,常常以自我為中心,心理承受能力低,價值觀比較務實,集體觀念較為淡漠,加之我們生源的特點,農村的學生占有較大的比例。一些基礎薄弱、家庭條件不好的學生,存在的問題也相對較多。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心理健康方面:缺乏情緒調控及管理能力,易呈現抑郁、緊張、焦慮等不良狀態;在困境面前缺乏正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面對就業的艱辛,不是積極進行知識技能的儲備,而是選擇逃課、上網等方式回避生存的焦慮;部分學生因心理彈性較差而出現心理問題,影響身心健康,自殺輕生的悲劇在大學校園時有發生。
思想道德方面:部分大學生因為缺乏遠大的理想和信念,缺乏明確的奮斗目標和源源不斷的動力,沉溺于網絡虛擬世界;大局意識淡漠,價值取向出現迷誤,個人主義處處凸現,奉獻意識較差,意志薄弱,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堅持不懈的毅力;誠信度下滑,如考試作弊,惡意拖欠助學貸款等。
高校在學生管理機制上,不但要著力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紀律、學習成績和科技創新能力,更要重視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及健康素質的培育。
二、管理之“變”
搞好學生管理工作,首先必須轉變觀念,改變過去把學生管理看成是“管學生”的錯誤認識,要樹立為學生服務的思想觀念,一切為學生利益著想,一切為學生的成才著想。要努力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培養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特別要注意引導學生把個人的成才目標與祖國、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努力實現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統一,既奉獻社會,又完善自我。
當代學生管理工作應樹立依法治校、制度管理的意識。我國是社會主義的法制國家,依法治校,依法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管理是高等教育的任務,建立科學、規范、完整的學生工作規章制度是學生工作的需要。高校應按照國家有關法律規定,依據本校實際情況制定完整的、可操作性強,程序、步驟、清楚具體,便于執行的規章制度。學生參與管理的狀況如何是衡量高校管理水平的又一標志。美國高校的學生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學生本身,尤其在宿舍管理方面。
三、管理之“法”
(一)互動溝通工作法
利用溝通的技巧,讓輔導員成為學生們的“朋友”。積極的傾聽是開展有效的溝通的重要條件。當學生樂于把自己的想法向輔導員表達時,溝通就成功了一半。傾聽不是一般意義上簡單地聽,傾聽不僅需要耳朵參與,還需要用心、用腦體會和思考。傾聽能使輔導員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增加溝通的有效性。
(二)情感激勵工作法
情感激勵工作法在學生管理工作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把激勵理論運用到學生管理工作過程中,符合現在大學生的思想、心理和行為多元化、多樣化的特點。主要可采取以下幾種:
①理想激勵。通過樹立學生的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以此來激勵學生為之奮斗。
②榜樣激勵。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為榜樣在身邊,學生會在觀察榜樣的言行中,不斷地接受來自榜樣的信息,指導自己的思想,養成優良的品德。
③表彰激勵。一個榮譽稱號、一件先進事跡的宣傳,都會使被表彰的學生獲得尊重,會比物質獎勵更深入人心,使學生在創造佳績的熱情中,傾注更強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促使他們向更高的目標奮進。
④物質激勵。物質激勵的意義是永恒的,它是一種榮譽的象征,是對被激勵者所取得的成績的肯定。
(三)自我管理工作法
強化共青團、學生會的教育職能。在共青團員占90%以上的大學生群體中,共青團、學生會充分體現其教育職能。以團支部為單位定期開展學習心得交流,相互學習,互相啟迪。
發揮學生社團的教育功能,學生社團是校園內存在的特殊的文化群體,具有關系廣泛、凝聚力強的特點,是校園文化的重要補充。通過創辦各種社團,引導學生就校園內、社會上熱點的問題進行討論,使素質教育的觀念深入人心。
(四)校園文化工作法
優秀的組織文化是規范組織成員行為的一種無形的力量,它的最大作用是促成組織目標和成員理想的一致性以及組織成員間理念和價值觀的趨同性,形成組織成員之間的吸引力和成員對組織的向心力,使組織成員產生歸屬感、自尊感和成就感,從而在組織內部形成一股強勁的凝聚力。
(五)心理契約的工作法
心理契約就是個人的奉獻與他人(或組織)的獲取,及其所提供的回報之間的一種內在的配合,一種心理上的約定。它雖然不是一種有形的契約,但它確實又發揮著一種類似有形契約的作用。大部分學生在內在需要上更側重于精神滿足和情感關懷而非物質獲得,只有盡可能從情感投入和人文關懷的角度來實施激勵措施,才能增進學校或教育者和學生之間的信任,才更利于激發學生內心深處的內在潛力、主動性和創造性,達到預期的激勵效果。
(六)網絡互動工作法
教育部在高校思政建設意見中指出,“當代大學生在成長的環境,學習和生活的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思維方式等方面都發生和正在發生重大的變化。要根據這些新的變化,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法、手段等方面的改革與創新”,把網絡思政建設的形式創新提到了新的高度。隨著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作為信息傳播新的媒體,越來越成為高校師生獲取知識和各種信息的重要渠道,并對大學師生的學習、生活乃至思想觀念發生著廣泛和深刻的影響。
開放的學生管理工作理念是做好學生管理工作重要前提,結合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探索,靈活掌握、合理運用各種學生管理工作方法,是做好學生管理工作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林美璇.中美大學生管理工作的比較分析[J]. 廣東工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6,(2).
[2]王勇.論激勵原理在高校學生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中國高教研究,2001,(11).
[3]胡文斌.論心理契約在高校學生管理中的運用[J].高教發展與評估,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