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以及云計算平臺的飛速發展,會計系統的原有模式不斷發生改變,財務核算職能也開始不斷的弱化,模塊化財務業務趨向于移動、電子和智能會計。以前的結構化數據現如今已經滿足不了信息使用的巨大需求,更多的半結構化以及非結構化數據通過知識管理系統被應用到數據分析當中。傳統的人為職業判斷環節也漸漸的被自動建模功能所取代,同時,數據相關性程度已是影響財務信息質量的重要方面,信息安全在未來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
關鍵詞:財務;信息化建設;大數據背景
伴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不斷的改變著財務的工作內容,并對工作重新定義。到2020年,全球數據總量預計超過50ZB,而在10年前,全球的數據總量還不到1ZB。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全球的數據量正在以每年60%的速度持續增長,在未來幾年,計算機數據量增長速度還將不斷加快。大數據已經逐漸滲透到科學、醫療、能源、城市建設等眾多領域當中,而且,在財務信息化建設的發展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一、大數據時代財務的新特點
1.打破信息“孤島”
會計信息孤島主要表現在對外報告的決策有用性不夠及財務信息與非財務信息的分離;對內企業業務活動的業務流、資金流、信息流相分離及財務會計信息與管理會計信息的分離”。如今,企業信息化建設不斷加強,原有的財務部門獨立性不斷減弱,財務與其他部門之間的邊界越來越朦朧,不同組織之間的功能逐漸交融。企業資源計劃的應用,將會計信息與其他的經濟信息整合到統一系統當中,會計數據的來源不僅由部門記錄,而且也由其他部門實時獲取和記錄。如出庫、入庫單則可以在對口部門倉庫貨生產車間直接進入系統。
2.信息質量提高
財務數據由數值數據和非數值數據組成,以連續、系統的方式記錄,然后,根據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制財務報表,為管理和戰略決策提供依據。由于結構化的數據采集和處理以結構化數據為主,非結構化數據排除在信息報送系統之外,所以要以參考相關信息為依據對財務報表需要進行具體的分析,如財務報表信息披露等。云計算平臺的使用比傳統的計算方法更為有效,能夠將財務數據和業務數據有機融合,記錄與會計要素相關的原始記錄,擴大了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的收集和處理的新模式。
3.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發生變化
對于財務工作人員來說,其知識結構主要分為顯性知識以及隱性知識兩種,都以知識管理系統為載體,將其工作的知識進行記錄并轉化,并供他人學習、使用,讓工作的知識、技能實現共享,這也是財務發展的主要趨勢。財務人員將更多地參與非結構化、非常規的會計操作、評估和糾正信息系統,更多地參與流程設計和業務管理。
二、財務信息化建設當前面臨的主要問題
1.數據的安全防護存在漏洞
在數據的安全防護中,涉及到多個環節,包括數據的采集、儲存、運算以及分析,可就目前來說,現有的防護手段依然無法很好的滿足非線性增長的數據量需求。很多企業處于財務信息安全方面的原因,大多選擇較為傳統的處理方式。
2.財務信息化標準不夠完善
實際上,互聯網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得到普及,主要是依賴于全球標準化的信息技術,而財務信息化也同樣需要更加規范的標準體系。數據庫領域的數據溯源技術可以記錄數據查詢歷史、數據發布和計算過程。但因為財務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特征,如果進行數據溯源則很可能對客戶的隱私以及一些敏感的財務信息造成威脅,這些都是當前需要面對的主要問題。
3.信息的相關性有待提高
對于不同的利益相關者,海量數據的潛在價值也是不一樣的。財務報告的信息相關性的基本原則具有重要性以及實質性,而不是通過形式體現出來,這就需要科學地設計和平衡數據的準確性和相關性,以個人特征為基礎進行科學的權衡,以便客觀真實地反映個體信息。
三、推動財務信息化建設的的具體措施
1.加強信息化法規建設和基礎設施投入
在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之下,原先的會計電算化規章已經不能滿足會計信息化的發展要求,政府需要從全局角度,科學謀劃會計信息化發展大計,建立健全會計信息化建設的體制,不斷加強會計基礎規范化、會計信息標準、網絡安全等方面政策法規的修訂和建設,為財務信息化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政策環境。政府應統一規劃,積極引導,加大對大型數據中心、網絡傳輸等基礎設施的投入,為全面、快速、安全的推進財務信息化奠定基礎。
2.充分發揮財務管理的作用
財務管理具有通過對未來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的預測,加強控制、績效考核和評價職能。在大數據背景下,數據源的擴展、分散化和多樣化,使管理會計的功能進一步發揮作用。結構化數據給定量分析提供了更加全面、更加充分的數據來源,半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為邏輯分析提供了多種類型的信息源,對海量數據進行提取、處理和分類后,定量地給出了可視化分析結果,為分析企業經營狀況和制定發展戰略提供了強大而有力的支持。所以說財務管理可以為企業管理制定出更加符合發展戰略的決策,提供更加準確的信息,能夠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3.加強訪問權限控制
財務處理終端正逐步從PC機轉移到移動終端,給入口多通道帶來便利,但同時也造成了信息安全風險的急劇增加。大型數據源覆蓋了廣泛的集中存儲,降低了網絡犯罪的成本,使其成為可持續攻擊的重要目標。企業財務信息的保密性使許多企業不愿選擇“上線”,這也是出于對信息安全方面的考慮。就目前就來說,安全工具更新換代速度與非線性增長數據不匹配,數據安全防護仍然存在著許多的漏洞。云計算平臺提供商擁有龐大的動態、跨區域的用戶群,因為高級攻擊代碼隱藏在大數據中,無法實時檢測,很難跟蹤和控制非法數據。因此,必須設置對用戶身份驗證和云訪問權限的雙重控制,以確保在任何登錄點上對云計算服務和應用程序進行雙向驗證。endprint
4.搭建信息安全平臺
會計云過程需要記錄數據源,并通過標記對數據進行標記。信息安全應對大數據的高速行以及多樣性進行充分考慮,加強政府主導建設,云服務運營商應積極參與信息安全研究,開發出更高水平的系統,對各個環節的數據提供安全保障包括數據的采集、傳輸、存儲、分析等等,并且也必須保證數據挖掘以及發布過程的整體安全性。
5.加強財務信息化人才建設
隨著信息化在財務領域的廣泛運用,信息技術也將同財務專業技能一樣,都是財務人員所必須具備的,但是當前,既懂會計又懂計算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非常缺乏,因此培養綜合型的財務信息化人才的任務非常緊迫。推進會計教育改革,重新設計課程體系,將會計信息化理念融入到會計專業各門課程之中,建設綜合性的會計信息化實踐教學平臺,在知識結構、能力培養中重視信息技術方面的內容與技能,為社會培養并輸送高素質、復合型會計人才;加強會計在職教育,充分利用繼續教育、實踐鍛煉、交流培訓等途徑和方式,培養和造就精通業務、善于管理、勇于創新的實務型會計信息化人才;加強會計信息化高端人才培育,建立和完善會計信息化人才選拔和評價機制,廣泛發掘和儲備人才,重視財務信息化“復合型”人才的合理使用,從各方面調動工作的積極性,確保”復合型”人才隊伍穩定持續發展。
四、結語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財務信息化建設的進程,同時也帶來了更多新的挑戰。因此,要明確財務信息化的發展趨勢,規范云服務市場的競爭環境,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會計信息質量,推動財務信息化建設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林群,李雪輝.大數據背景下的審計信息化建設[J].現代經濟信息,2015,(20):229.
[2]冷昕.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的會計信息化建設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04):95-96.
[3]劉從兵.基于大數據、云計算背景下的會計信息化建設[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5,(03):173-174.
[4]彭超然.大數據時代下會計信息化的風險因素及防范措施[J].財政研究,2014(04):73-76.
[5]楊寧.大數據時代管理會計的機遇、挑戰與應對[J].財會學習,2017(04):81-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