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霞
靈活、多變、科學、合理的教學設計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這是我從事教學工作三十多年來的深刻感悟,本文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生動有趣的新課導入
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好比是一個好故事的開頭。如果故事的開頭能動聽、能懸念疊出,就很容易吸引聽眾、引人入勝。一節課,導入得好與否,直接會影響到該節課的整體質量。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精心設計導入新課的不同方式,使學生感受到政治課不是那么枯燥無味,不是那么干癟蒼白,要使學生感受到新意和幻彩,感受到活力與激情,感受到生機和奔放。這樣,一節課有了很好的烘托和前奏,最大限度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以及對本節課的學習興趣。在政治課的教學過程中,我結合了新課標要求和學生實際,通常采用趣味引進導入新課的方法,如在上課之前先講述一個與本課有關系的典型案例導入新課,也可以用與本課有關的時事熱點問題與學生討論帶出本節將要教授的內容,這樣既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多樣化的教學形式
心理學家研究顯示,在簡單重復的對象刺激下,人的注意力往往會遲鈍起來,難以產生心理反應;而新穎奇特的對象則會使人腦神經系統興奮,激發強烈的注意力。因而教師在課堂中教學形式要多樣化,不能給學生“老一套”的感覺,否則就會削弱學生的注意力,甚至產生厭煩情緒,久而久之,原有的興趣也會喪失殆盡。
教學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涉及到課的類型、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及教學方法的新穎別致性。課的類型既有講授課、也有復習課、討論課、練習課、自習課;教學方法有:“課前新聞三分鐘”、“今天我是小老師”、“答記者問”、“角色轉換”、“演小品、相聲”等。如在15屆初三中考后期復習中我采用了“理一理”、“寫一寫”、“找一找”、“做一做”、“想一想”等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在積極動腦、動手與反思中不知不覺地掌握了政治中考知識考點的三方面能級要求;教學手段有傳統的黑板、投影、掛圖、多媒體、社會調查等,尤其是在教學中有效地利用和運用多媒體設備,以其新鮮、活潑、生動的形象一掃傳統說教式教學導致的沉悶空氣,帶給學生活潑、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經常變換教學形式,滿足了學生求新求變的心理,使學習興趣與日俱增。
三、學生唱“主角”的教學理念
今日的中學生思想活躍,自主意識、參與意識及表現欲望較強,渴望自己的見解和看法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肯定。因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應正確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關系。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當演員,學生當觀眾;教師在課堂上講得口干舌燥,學生卻不為所動,反覺得自己單純是貯存教材內容的“容器”。這樣就極大地扼殺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使學生的內心要求無法得到滿足,自然地失去了對所學課程的興趣。因而在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的前提下,要積極創造各種條件讓學生充當教學活動的“主角”,引導學生主動、積極、自覺地掌握知識。在教學實踐中,我力爭每節課都要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如新授課前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由學生概述框題所要講述的內容,新課講完后由學生進行課堂小結,對知識點進行梳理。課中我要么留出時間讓學生自學;要么讓學生參與問題的討論,討論中可以是師生進行對話,也可以是學生之間的辯論;要么由學生來充當教師的角色進行課文講解、學生給學生評分;要么將富有啟發性的題目采取小組搶答、點名回答等形式來完成。這樣,課堂不僅成了施展才華的競技場,也成了學生學習的樂園。如15屆初三二模后期復習,我通常一節課至少把25分鐘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去動腦、動手、質疑、討論、歸納、再由師點撥、歸納等方式,這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四、幽默、彩色、動感的教學語言
許多學生不重視、不想學政治,主要是他們認為政治不是老生常談,就是高談闊論,與己無關。政治課的教學,無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都成了一份苦差事。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徹底轉變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生硬、平鋪直敘式的教學語言,要用幽默、彩色、動感的語言融合積極愉快的情感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興趣。
教師在上政治課時,充分運用體態語言來傳達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對知識點的強調,同時也運用肢體語言和情態語言來表達教師自身對知識、對學生、對課堂的情感。在語氣上,通過輕重、緩急、抑揚、快慢等變化進行教學;在語態方面,以平等方式、交談方式進行情感教學,體現對學生的理解、信任和尊重,達到情感上的共鳴,建立起平等、和諧、融洽的關系,在其樂融融的學習環境下,自然就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想政治課的說服力、感召力極大部分來自于教師授課的語言力度、語言技巧、語言風采。在新課標要求下,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富有嚴謹、精煉的教學語言還必須不乏幽默、彩色與動感的語言,才能真正扣動學生的心弦,促進學生思維的活躍和想象的豐富,發揮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實效功能的積極作用。
這種幽默、彩色、動感的語言的應用,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之中放下“學究”的架子,收起習慣板著的面孔,而是要帶入與課堂教學相融洽的肢體語言、情態語言,把知識的情與景用顯見的情態、肢體、文字語言表達出來,既直觀又形象,既有活躍的氣氛又能引起學生的共鳴,使得政治課堂成為老師樂教、學生樂學、師生互動、充滿情趣的課堂。
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論聯系實際。教師除了利用課堂教學這種途徑外,還可以利用豐富多彩、形式活潑的課外活動,使學生躍出課本,走出課堂,融入到社會實踐中去。通過自己的多方實踐來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并用所學知識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這樣不但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學生深深體會到思想政治課有用、有價值的,從而真正愛學、要學這門學科。在教學實踐中,我主要采取成立興趣小組和開展社會小調查等活動方式。在興趣小組里,我組織學生學習有關報刊,讓大家了解、熟悉國內外大事、社會熱點,并開展時事知識競賽、新聞背景分析等活動。另外,也適時地開展了社會小調查,如在講到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形勢時我要求學生調查自己所在行政村、所在社區的人口、資源、環境現狀,然后讓學生寫出調查體會,在課堂上演講。又如在講我國現階段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時,我要求學生調查父母所在單位的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等內容,并在課堂上發言交流。通過這些活動很多同學已養成了讀書看報、關心國內外大事、積極思考的好習慣。這樣就把學生對學科的興趣發展為更為廣泛的興趣愛好,從而更加穩定對思想政治課的興趣。
此外還可以采用以表揚鼓勵為主的賞識教學與授課中的寓教于樂等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激發學習興趣的教學設計很很多,許多可行的設計還有待于我們在實踐中去不斷探索。只要我們教師遵從新課標理念,以教書育人為宗旨,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教學設計,善于培養學習興趣,思想政治課教學就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