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勝營
摘要:人口老齡化是當前中國人口發展的一個繞不開又急需解決的問題。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農村經濟基礎較差,供養老年人的能力還比較弱,養老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探究廣西農村留守老人養老現狀,研究發現農村留守老人養老面臨的挑戰,解決廣西農村養老問題的建議,對廣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意義重大。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廣西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
2016年,廣西人口為4838萬人,其中60周歲及以上人口716萬人,占全部人口的14.8%(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達到481.4萬人,占全部人口的10%)。[1]根據國際上劃分人口年齡結構類型的標準,廣西已進入典型的人口老齡化社會。隨著大量年輕勞動力外出打工,廣西農村人口老齡化也是越來越加劇。由于廣西農村經濟基礎較差,供養老年人的能力還比較弱,養老保障體系還不夠健全,從而容易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
一、廣西農村養老問題現狀
廣西是全國較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自治區份之一,特別是“十三五”時期,老齡化、高齡化進程快,“未富先老”特征凸顯,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諸多層面帶來巨大的沖擊,農村空巢家庭將會面臨更加嚴峻的老齡化形勢。隨著人口老齡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空巢老人的數量越來越多,與城市相比,農村空巢老人屬于更加弱勢的群體,他們迫切需要來自各方面的關愛和支持。因此,加快發展廣西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制度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社會問題。
(一)農村老年家庭空巢化現象嚴重
家庭空巢化尤其是老年家庭空巢化已成為廣西特別是農村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也就是說, 家庭空巢化不僅僅是發達城市獨有的現象,而且也是近年來廣西正在發生的一種社會現象。工業化和城市化的發展加快了廣西農村老年家庭空巢化現象的產生和發展。隨著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程的加快,東西收入差距進一步大量拉大,年輕人紛紛從鄉村涌向城市,謀求更好的發展,在這一過程中也造成廣西農村老年空巢家庭數量的急劇增長。
(二)農村機構養老困難重重
目前我區的農村養老院、敬老院按老年人口比而言明顯偏少,且困境重重,出現設備陳舊、入住率低、人才缺乏等情況。因此,加大農村敬老院的轉型力度,向所有需要的老人提供服務勢在必行。如筆者調查得知,廣西大新縣桃城鎮共有11個行政村7.35萬人,然而農村養老院才有3個,顯然遠遠不能滿足當地廣大老年人的需要。
(三)病有所醫很難實現
由于社會保障體系在農村地區很不完善,使得那些勞動能力下降、收入水平普遍很低的農村老年人的醫療費用往往只能由家庭承擔。個別患有重病的老人只能根據自己的財力和兒女們的經濟收入量力而行,在這種情況下,老人“小病拖、大病扛”,有病不去看的現象非常普遍。即使老人家挺有能力支付醫藥費用,往往也會因為農村醫藥資源短缺導致的就醫費用相對昂貴,而有時的他們會“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進而陷入疾病和貧困的惡性循環之中。目前廣西逐步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范圍,基本實現了對農業人口的全覆蓋,但補貼水平尚低,農村醫療資源薄弱狀況的改變將是個長期的過程。
(四)農村老人精神生活單調
當前我區農村的公共文化活動匱乏,老年人的閑暇時間多數只能通過聊天、看電視等方式打發,精神文化生活十分單調。即使有一些活動也是更多的針對年輕人開展的,老人沒有辦法接受更不能參與其中,而其中一些空巢留守老人的精神孤獨現象更為嚴重。據調查數據顯示,在子女外出期間,69.3%的空巢留守老人表示經常會有孤獨感,而非空巢留守老人的這一比例為31.6%。
二、廣西農村養老問題形成的原因
(一)傳統道德觀念的缺失及保障不力
目前在廣西,90%的養老還是以家庭養老為主。傳統的家庭養老是建立在傳統道德基礎上的行為,雖然法律明文規定子女有贍養老人的義務,但老人生活質量的好與差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供養人的自身素質和精神文明程度。在農村家庭養老的模式中,有的老人能生活幸福,安度晚年;有的老人只能維持溫飽;有的老人卻受到虐待。這就反映了農村家庭養老形式還不能為老人晚年生活質量提供完全的保障。對一些家庭養老中出現的不良現象,農村基層組織除了調解外,很少用法律手段去解決,即使依法判決了,又由于相當一部分農民法律意識差,法律文書的執行往往顯得蒼白無力,老人的生活質量依然得不到保證。
(二)機構養老有待進一步健全
機構養老是通過養老院、養老公寓等服務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專業化服務。根據民政部門統計資料顯示,2013年末,全區有養老服務機構1303個,其中城市147個,農村1156個;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40642張,其中城市12368張,農村28274張。按常住人口計算,2013年末,全區每千名65歲以上老年人口養老服務機構床位數僅為8.9張,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老年人口的需要。2014年,國家統計局社科文司選取老年人口比重相對較高的12個城市,組織了一次養老專題調研,其中也包括廣西的首府南寧市,調查結果顯示:當前養老服務機構存在設施不夠完善、服務水平有待提高、盈利水平不高、招工難,員工隊伍穩定性差等問題。而根據南寧市的調查結果,在被調查的2家公辦養老機構、6家民辦養老機構中,超七成養老機構為小規模類型、75%養老機構存在資金緊張問題、醫務人員和護理人員人才相對缺乏。機構養老有待進一步健全。[2]
(三)醫療保障制度不健全
農村的醫療保障形式包括合作醫療、公費醫療、商業醫療三種形式,覆蓋面分別為8.9%、1.8%、0%。由此可見,農村總體醫療保障還是很薄弱的,家庭在很大程度上負擔了老年人的醫藥費。而最新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也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農民長期以來存在的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
(四)公共娛樂設施少
農村可供群眾娛樂的公共設施少之又少,體育健身設備。老年活動室。電影院更無處可尋。加上農村老人那一代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自身知識儲備有限,許多如讀書、看報、寫字、做花燈等娛樂活動并不適合他們,這也是造成他們晚年生活單調的一個主要原因。
三、解決廣西農村養老問題的的思考
(一)充分調動家庭養老的積極性,鞏固家庭養老功能。家庭養老是我國社會傳統的養老方式,養兒防老的思想在中國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當前,隨著農村社會的變遷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家庭的養老功能逐步弱化。但是,在農村社會養老服務體系還不太健全的情況下,子女仍然是農村老人晚年生活的依靠。要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空巢老人養老問題,就應該老人不再成為空巢老人,也就是讓家人團聚,讓家庭功能回歸。在當前大批農村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的情況下,要縮小家庭成員之間的空間距離,只有通過引導農民工就近就業、吸引農民工返鄉創業、促進農民工市民化和加快城鄉一體化等方式來解決。
(二)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積極推動養老服務業發展。各級政府應認真學習和貫徹《國務院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及廣西養老服務業相關文件精神,加大資金投入,進一步健全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網絡及服務內容;制定和落實各項養老扶持政策,引入市場化運作機制,鼓勵各類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研究、完善社會辦養老機構建設和運營補貼制度;加強輿論宣傳,在社會上形成敬老愛老之風。另外,政府應該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今后要注重提高政府出資比例,降低醫療報銷門檻,簡化報銷程序,增加報銷比例,監督藥價和其他就醫費用,防止醫療部門隨意漲價,讓農村空巢老人看得起病,買得起藥,住得起院。
(三)充分利用民間組織的作用。在現在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中,民間組織在社會救助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要充分發揮基金會等民間慈善組織的資源優勢,積極拓寬募捐渠道,動員多方力量參與慈善活動,并使資源向農村空巢老人傾斜,通過興辦敬老院、老年公寓、老年醫療康復中心等養老機構,不斷完善機構養老服務體系。廣西可以借鑒其他地方建立農村空巢老人公益基金會發展的經驗,結合本地實際,將基金會與學術機構聯合,創新發展廣西農村空巢老人公益基金會,調動家庭和個人多方面的力量,動員相應人力、物力和財力資源,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提供必要的支持,使其能在家中、能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安度晚年。
(四)充分調動全民積極性,多方面加強對老年人的關心愛護。對老人的關愛不僅包括物質層面的,還包括精神層面的,作為子女,不僅要在物質上的盡量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要,還應該“常回家看看”,給老年人以精神上的慰藉,減少老人因孤獨寂寞和思念子女帶來的心理問題。還可借鑒國外的義工制度,通過義工定期看望老人,讓老人得到更多的關愛。各類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慈善機構和個人等社會力量,可以通過獨資、合資、合作、聯營、參股等方式興辦養老機構,不斷開發、完善服務內容和項目,提高服務質量,推動養老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五)充分進行資源整合,打造功能齊全新載體。目前,我區五保供養服務機構點多面廣、規模小的問題制約著管理和服務水平的提升。找到與我區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及地理交通狀況相適應的五保集中供養模式,才能有效解決當前困擾五保供養管理服務水平提升的瓶頸問題。通過有效整合資源,可以開展廣西農村養老服務中心建設項目,并被列入自治區績效考評指標體系。還可以擴大五保村和敬老院的規模,將附近的五保對象集中到規模較大的五保村和敬老院供養,能夠改善五保戶的居住環境。南寧、平果等地近幾年也在探索在原有敬老院和五保村的基礎上,建設聯合五保村,有些地方已取得了顯著效果。建議在這些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試點,讓我區廣大老年人能夠進入環境較為舒適的養老服務中心。
今天,在我們即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時間節點,我們必須正視我區農村空巢老人養老保障存在的問題,從根本上和具體措施上下功夫,結合實際情況,對其如何養老進行探索,摸索出既符合廣西實際情況又有一定實際效果的舉措,平穩解決農村養老問題。
參考文獻:
[1]梁笑天.廣西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10%[N].當代生活報,2017.4.10
[2]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廣西統計年鑒(2015)[M].中國統計出版社,2016.3
[3]賈經緯.廣西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65周歲及以上人口占10%[N].南國早報,201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