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君+白曹智子+程熙慧
摘要:自1993年互聯網進入中國社會至今,互聯網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時至今日,新聞傳播的重心已從傳統媒體轉向了早已普及的新媒體之中。作為現在輿論焦點的重心,新媒體的未來還值得探索,其中作為新媒體傳播的重要部分——新媒體編輯,自然是所有新聞研究者的關注焦點。而作為一個新媒體的編輯應有何優劣之處?未來的路應該何去何從?
關鍵詞:新媒體;編輯;媒介即訊息
一、項目介紹
鳳凰網(鳳凰新媒體,)是一個全球領先的跨平臺網絡新媒體,它整合了旗下綜合門戶鳳凰網,手機鳳凰網和鳳凰視頻三大平臺,秉承著“中華情懷,全球事業,兼容開放,進步力量”的媒體理念,為主流華人提供了互聯網,無線通訊,電視網的三網融合無縫銜接的新媒體優質內容與服務。最受網民歡迎和關注的就是娛樂頻道,而我們今天要講的微顯關系就是這個頻道內的一個特色專欄——微顯關系。
二、互聯網意識——新媒體編輯的成功
加拿大的原創媒介理論家麥克盧漢認為“媒介及訊息”,一種新媒介的出現總是意味著人的能力獲得一次新的延伸,從而會帶來傳播內容(訊息)的變化。由此可見,作為新興媒介的互聯網會伴隨中國社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的發展之路。“媒介即訊息”,因此在互聯網時代中進行新聞傳播,編輯和策劃者們必須具備的就是互聯網意識了。以鳳凰娛樂的微顯關系專欄為例,它的專欄有以下幾個優勢;
● 注意力采集
微顯關系這個專欄并不是每周或者每月定時更新,而是跟隨當時的熱點話題,在眾多網友的注意點中選取主題。因此,每期專欄的話題本身就自帶“熱門屬性”。經過編輯進行精心的資料整合和講解分析后,就給正在“圍觀”的網民展現了一個較為全面完整的專欄內容。同時,在內容的整合和發布過程中,附帶著熱門話題的專欄編輯本身也稱為了一個十分活躍的意見領袖,對網民的輿論意見有很大影響力。
● 圖片式表達
我們可以想像網絡是一個大型的會議室,大到所有的網民都可以承載其中,并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交流。而在如此之廣闊的空間內面臨不計其數的海量信息時,網民是會選擇一篇500字的報道,還是一張簡單明了的圖片呢?結果不言而喻。在一個“拜拜”都能簡化為“88”的網絡時代,一張直白的圖片遠比一篇嚴謹的文字更得人心。因此,微顯關系的標題常常使用“一張圖讀懂XXX”的格式,來解讀時下最熱門的話題。整個專欄簡潔明了地敘述出了現在熱播電視劇的全部內容。
● 碎片化整合
在沒有互聯網之前,我們要了解新聞,只能每天定時定點從報紙電視廣播上獲取。而互聯網的出現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各種各樣信息全天24小時海量輸出。選擇增越多,注意力就會越分散,我們的生活也就開始向“碎片化”發展。因此,一個整合“碎片化”的思路會為網民提供一個更合理有序的新聞環境。微顯關系這個專欄就常常會收集一些新聞大事件的各種“碎片”,然后按線性或者邏輯等一定順序進行整理。這種“碎片化”的整合不僅讓整個專欄看起來條理清晰,更是方便了早已被“信息爆炸”襲擊的不明所以的網民受眾們。
三、機遇與挑戰并存——新媒體編輯敲響警鐘
麥克盧漢還曾創新的提出了“冷媒介 ”和“熱媒介”的概念。但是這種定義偏向直覺缺少科學佐證,也常有矛盾之處。筆者暫且理解為:冷媒介是指它的信息量少且模糊,而熱媒介實質傳遞信息較清晰明確。微顯世界也就被定義為“熱媒介”,而這樣的“過熱”的傳播環境也會有許多隱患:
● 環境過“熱”——理性思考環境的消失
雖然專欄中整合了散落在網絡各處的“碎片”,為受眾提供了一個不必“熱身”的新聞,但會消磨他們對“冷媒介”的接受力度。有沒有覺得提筆忘字的情況越來越多了?你現在一個月能看幾本書?一周能做下認真看幾篇評論報道?“過熱”的傳播環境讓受眾對需要費力理解及分析才能理解的“冷媒介”產生疲倦。的確,在編輯的整合下專欄信息完備也有完整的邏輯鏈,它很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鳴,但也會因此讓一部分人喪失參與感,這也是筆者不愿看到的情況。
● 成年的消逝——膚淺幼稚文化的興起
麥克盧漢的學生波茲曼在其著作《童年的消逝》中認為,電視時代使人類的符號世界在形式和內容上都發生了變化,不再要求兒童與成人在文化特征上有明確的分野。因此,童年的消逝——也可以表述為“電子信息環境正在使成年消逝”。受眾在虛擬信息社會中受各方的影響下都發生了“孩子氣”的退化降級,許多受眾喪失了成年人的理性判斷,形成了現在流于表面隨大流的膚淺幼稚的傳播環境。前面提到,微顯關系是屬于鳳凰娛樂頻道的一個熱門專欄,在整個網站的點擊率排名中都站是名列前茅。然而,相比之下同一級別的科技頻道就顯得異常“人跡罕至”了。
● 娛樂至死——文化精神枯萎的典型
波茲曼認為有2種辦法可以讓文化精神枯萎:一種是讓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就是將文化變成一場與樂至死的舞臺。這個觀點是波茲曼在20世紀后半葉的電視時代提出的,但是像“童年的消逝”一樣適用于互聯網時代的今天,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
四、尷尬中的熱媒體——新媒體編輯何去何從
微顯關系是一個娛樂專欄,主要傳播途徑是網絡,主要形式是“熱媒介”。筆者在前面的論述中提過不喜歡看到“熱媒介”的爆發式增長,但是并不是否定“熱媒介”的意義和合理性。反而,“熱媒介”在受眾中接受度高通俗易懂,會成為最好的傳播方式。所以還是很喜歡微顯關系專欄的形式,也希望它能有更多的進步:
● 編輯們需嚴格把關
在素材主題的選取上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能一味迎合大眾娛樂至死。并不是一定只有嚴肅的政經話題才由新聞價值,但是那些完全是跟風炒作的八卦緋聞是一定會降低專欄品質的。同時,也應注意自己的言論意見。盡量保持公正客觀的立場,以免對輿論有錯誤的引導。
● 編輯們需深化文題
雖然只是一張小小的圖片,一個簡單的新聞熱點事件,但是事處必有因,只有發掘出事件背后的更深層意義,才能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中脫穎而出。
作者簡介:
王立君,長春工業大學信息傳播工程學院院長,長春工業大學傳媒技術研究所所長、教授;
白曹智子,長春工業大學信息傳播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
程熙慧,長春工業大學信息傳播工程學院碩士研究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