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雪華
摘要:在新形勢的影響下,我國各高校陸續開展低碳教育這一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節約環保價值觀、生態生活價值觀則是低碳教育的主要教育內容,意在幫助學生樹立低碳環保理念和養成低碳生活方式。因此,各高校要從思想觀念上加強對低碳教育的重視程度,在課堂教育上有效落實低碳教育的教育目標。
關鍵詞:高校;低碳;教育;開展
面對氣候變化,國家提倡節能減排和發展低碳經濟,這是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變革歷程。夯實的教育是國家發展低碳經濟的基礎,而高校作為專業技術、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等三大職能人才的重要培養基地,在發展低碳經濟的過程中占據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所以,在各高校展開低碳教育課程,并進行教育路徑和教育模式的不斷探索,能充分發揮高校的教育職能,為推動綠色、環保、低碳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一、 注重宣傳低碳方面的理論知識,創設低碳教學的良好氣氛
我國高校目前還處在開展低碳教育的初期,“低碳”這一字眼很多人還不了解其真實含義,更不用提發展低碳經濟對人類和地球有何種意義,而實踐低碳的途徑和目標又是什么呢?這些更是鮮為人知。因此,我國各高校在開展低碳教育的過程中,要加大低碳理念、低碳知識的宣傳力度,充分營造環保、低碳的濃厚氛圍,努力建構完善的低碳教育體系,把低碳思想觀念轉變為自覺性的民族觀念作為低碳教育的最終目標。各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園廣播、專題、簡報、宣傳欄等各種傳播媒介,大力、廣泛地宣傳低碳理念和低碳知識;各高校還可以設立低碳能源日,開展關于氣候、生態和環境發展變化等方面的專題講座,聘請相關的生態學家、環境學家等進行演講,讓全體師生對低碳教育的含義、途徑、目標和意義等有充分的認識,讓低碳理念植入人心。所謂“身教勝于言傳”,老師首先要實現低碳觀念的轉變。當老師明確了低碳與農業、工業、商業、高等教育的密切關系,自覺過著節水、節電、節氣的低碳生活時,必定會感染身邊的學生,營造一個全員實踐低碳生活的溫馨環境。
二、 優化與改革教學內容,建構合理有效的低碳教學課程系統
為順應時代的發展變化,我國各高校要實行教學改革。首先要進行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在思想政治課程體系中引入低碳教學內容,切實加強學生的低碳環保意識。其次,要重視低碳知識和相關專業知識的互相結合、互相滲透,注重培養專業知識水平高、低碳知識水平高的雙高人才。一方面,各高校要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引入低碳理念和低碳知識,并注重思想政治教材中低碳因素的大力挖掘,充分體現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陣地的價值。例如,《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中就蘊含大量的低碳因素,在講人生價值時,也提出怎樣合理協調人與自然的關系、怎樣科學對待人生環境、怎樣有效解決當下面臨的資源和環境問題等,倘若在教學中將這些低碳內容重新歸納、提煉和整合,就能借助思想政治這塊主要陣地獲得低碳教育的基本成功。另一方面,各高校可以在所有專業課程中開展環境方面的選修課程或必修課程,比如,能源與環境、環境倫理學、環境概論等課程,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氣候、環境、低碳等知識水平。此外,各高校對環境類專業生要加大與低碳相關的課程比例,可增加一些與能源利用、氣候變化相關的新課題,也可增加一些碳減排、碳中和、碳封存等解決能源問題的新方法、新技能。利用專業教育和低碳教育的有效結合,能夠培養學生的低碳意識,并引導學生應用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
三、 積極地組織低碳教育實踐活動,提高低碳教育的有效性
低碳教育的成功在于讓受教育者“知其理、導于行”。各高校開展低碳教育,既要培養全體師生資源危機、環境危機的憂患意識,還要加強全體師生改變社會現狀的責任感,最后還要落實全體師生將低碳知識、低碳技能轉化為低碳消費、低碳生活的實際行動。因此,各高校應優化、改革低碳教育的實踐教學環節,加大校內、校外低碳教育實踐活動的開展力度,切實增強低碳教育的實效性。一方面,各高校可引導大學生在校內成立低碳環保的宣傳社團,社團定期組織開展與資源、環境等息息相關的知識競賽、論壇、講座等實踐活動,借此提高學生們對低碳的認知能力,進而在低碳理念的引導、驅使下實現自覺的低碳行為。另一方面,各高校可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在校外開展低碳教育實踐活動,比如,與市民共建低碳社區、組織低碳志愿者服務、采訪企業事業單位的低碳典型等,利用自身的低碳理念、低碳知識、低碳技能感染社會成員,提高他們對低碳環保知識的認知程度。這樣就充分激發了學生為建設低碳社會貢獻自身力量的熱忱,同時提高了學生低碳行為的自律和能力,進而實現高校開展低碳教育的最終目的。
四、 努力建構低碳教育的管理體系,創設低碳的教育環境
高校育人體系包括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環境育人等主要結構。各高校開展低碳教育首先要做到教書育人,同時還要做到管理育人和環境育人。這就要求各高校不但要進行教育內容的改革,還要進行管理模式的創新,同時要改善學校的環境。因此,各高校可以將低碳經濟思想、可持續發展理念滲透到學校的日常管理和環境建設中,為推動低碳教育塑造統一和諧的育人環境。各高校要提倡使用環保、節能、節材的校園基礎設備,還要不斷探索、發現節約成本的好方法,并努力減少校園的耗電、耗煤、耗油量,充分發揮低碳校園的帶頭、示范和引領作用。此外,各高校要實行節能減排的管理體制,推行向管理要效益的舉措。比如,在大學生用水用電的管理上,可以實行計量收費、定額管理等改革措施;在校園辦公系統的管理上,可以健全無紙化辦公系統、電子公文管理等。
五、 結語
總之,高校開展低碳教育應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進而提升高校低碳教育的教學效果,為國家發展低碳經濟培養更多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周霜,楊蕾,廖永丹,浦鴻宇.高等學校照明節能改造——以四川某大學校區為例[J].建筑節能,2014,(12).
[2]周俠,楊永川.重慶大學能耗分析及節能措施初探[J].建筑節能,2015,(09).
[3]許峰川,朱虹,許宜申,陶智,顧濟華.基于LED的校園照明節能控制系統[J].現代電子技術,2014,(05).
[4]劉少瑜,茍中華,孫小暖.綠色校園的運行管理——同濟大學與香港大學校園建筑物能耗比較分析[J].中國能源,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