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明
摘要:在體育課堂中實施素質教育,構建開放型的體育教學課堂環境,讓學生在主動自主中學習,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今后的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關鍵詞:素質教育;開放型體育課;主動自主學習
傳統的體育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主,學生沒有自由表達的機會,總是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從而使學生對體育活動失去興趣,甚至出現厭倦的心理,這就扼殺了學生個性的發展,不利于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意識和能力的培養。
素質教育是面向二十一世紀、面向未來、面向世界、結合我國教育的實際情況所提出的一項具體的、迫切的、務實的教育舉措。體育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在體育課堂中實施素質教育,改革傳統教學方式,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開放型的體育教學課堂環境,讓學生在自主中學習,顯得尤為重要。
這里所說的“放”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內容,有目的、有計劃開展的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放”,是指要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讓他們自主地鍛煉,減少教師無謂的干擾與約束。如:投擲教材,我不拘泥于以往在教師統一指揮下進行集體練習,這樣學生顯得十分被動,練習密度較小,學生的個性也得不到發展。因此,我是先讓學生各自分散進行投擲練習,再巡回指導、點撥。在活動過程中教師應及時地進行講評和表揚,其目的是為了確定更為有效與合理的投擲方法。然后讓學生模仿老師或投擲動作正確的學生再進行分散的練習,最終達到對投擲動作的掌握和鍛煉能力的效果。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敢于放手,讓學生在課堂的舞臺上唱主角,在“放”中提高學生的鍛煉能力。在思想上教師放心,在實踐上教師放手、放開、放寬、放活是進行“開放型體育課”的關鍵所在。
體育新課程標準內容的不確定,教學內容的可變化性,決定了教師課堂控制方式的變化。在體育課程標準中,教師將更多采取“非結構”、“開放式”的控制方式,特別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創新品質的境況,注重學生在課中的地位與表現方式,因而,運動技能比例較少,教師個人知識和師生互動產生新內容(如游戲)的比例較大。這樣一種“控制方式”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挑戰,是生成式、可持續發展。
那么在課堂中怎樣才能有效地“放”,讓“放”在課中體現得更加自然、更加合理呢?結合課堂教學實踐,教師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 要發揮體育骨干學生的作用。體育骨干的作用并不能局限于讓學生簡單地協助教師完成某些活動,而是讓體育骨干學生參與教學內容的設計、管理,更好地從學生的角度去安排課堂中的教學內容。課堂上學生可以大膽質疑,活動中學生可以“自作主張”,談話時學生可以提出批評,多給學生一點自由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作主張”與“任性”得到心理與生理上的滿足,同時也增強了課堂中學生參與的氛圍和師生之間的親和力,事半功倍地達到教學目標。例如:在排球墊球的教學中,由于動作細節性與手部有一定的疼痛等因素的影響,大部分女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很難掌握墊球的技術。針對這一情況,我采用了“忽視教學法”,有意地忽視“問題學生”的所在,并通過對掌握動作較好的學生再進行較為細致的指導,然后按不同的水平分組結伴合作的教學方法,讓她們自由結伴練習,她們在合作練習中各自交流了自己墊球的方法和技巧,出現了“水平低的學生學得積極,水平高的學生教得認真”的課堂氛圍,練習的密度與效果也明顯增強。在同伴的幫助下那些沒有掌握墊球技術的學生慢慢地學會了墊球,此時發現他們同伴之間的友情倍增,每位學生的長處發揮得淋漓盡致,個個臉上露出了成功的笑容。
2. 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在進行“開放式”教學時,教師應把練習的目的、要求,以及課堂所要達到的效果給學生一個較為明確的講述,讓學生在一定學習目標指引下,根據各自特點,有針對性地加以練習。這里的學習領域可是“五大領域”中的兩三個或是四五個,在教學環境與學生實際的基礎上,提出較為直觀的練習方式,做到“有的放矢”確定學習目標。內容選擇應可能安排貼近學生實際,迎合學生自身要求,有一定實用性與趣味性較強的健身體育、娛樂體育、鄉土體育、生活體育的內容。在確定目標與學生掌握的基礎上,確認和選擇達到目標的最佳內容與途徑。同時對場地器械布置、安全事項等要給予充分的重視,避免造成課堂混亂與發生安全事故。
3. 在“開放式”教學策略中最關鍵的是教師如何引導與學生怎樣學的問題。教師應在不斷改進“教學意圖”引導的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給學生更多的思考時間和表現機會,給學生留出自主學習的空間,真正讓學生擁有主動權、自主權,強調動則有“理”、動則有“方”、動則有“趣”,注重適當地“放”,避免過嚴地“管”。同時,教師要有意設置一些探索性的問題,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余地,讓學生帶著思考、帶著問題去練習與學習,讓學生在“試一試、干一干、闖一闖”的過程中帶來一個個成功的喜悅?!伴_放式”教學課重點是培養學生想動、愛動、會動和會練、會判、會賞的自我健身能力。在授課過程當中教師并不是完全脫離學生,等同于“放羊式”教學,而應更加密切注意被“放”學生的活動情況、課堂氛圍,以便隨時提醒、調整,并給予及時必要的點撥與指導。
4. 教師在實施“開放式”教學時應注意“開放”的范圍,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學形式上的開放,而是要在教學過程、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上進行綜合性的 “開放”。在這當中,“開放型的評價”顯得尤為重要,教師的正確引導與有的放矢的教學是保證《體育與健康課》能否被學生接受的關鍵。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我們教師必須要放下架子,淡化自己的權威意識,讓學生盡情地發揮、探究,讓他們的潛能充分地發揮出來,才能培養出創造性人才。要構建開放型的體育教學課堂環境,讓學生在主動自主中學習才能真正讓課堂充滿生命力,為今后的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陳安槐.以素質教育觀為指導體育課程與教材改革[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0,(1):1-5.
[2]朱家麗.有關實施體育與素質教育改革的幾個問題[J].教育論壇,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