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政儀??
摘要:民族舞指的是在民間流傳的舞蹈,是華夏民族幾千年流傳的文化遺產,其內容源于各族人民的每天普普通通的生活元素。因此,我國民族民間舞蹈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在民族舞的訓練中,基本功訓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通過詳細闡述基本功訓練中的柔韌性和軟開度對舞蹈的作用,從藝術和情感兩個層面上剖析基本功對民族舞的重要性。
關鍵詞:基本功訓練;民族舞;重要性
一、 緒論
我國的民族舞源遠流長、百花盛放,有其各不相同并且獨樹一幟的舞蹈語言與審美特點。舞蹈本身就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藝術,它要求每一個舞蹈演員都要有良好的舞蹈修養與素質,當然還一定要有過硬的基本功底才能很好地完成舞臺表演,同其他舞種相同,民族舞的學習對舞蹈演員有軟開度、柔韌度、靈活性等的基本要求。一方面,這是每一個舞蹈演員應具備的基本身體素質和條件,這樣才能有利于舞蹈演員對每一個舞蹈動作的快速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基本功的訓練為舞者對整個舞蹈所要表達的情感的準確詮釋奠定基礎,從而促進肢體語言的表現,也為以后舞臺表演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民族舞的特點及審美標準
(一) 民族舞的類別及特性
1. 民族舞的類別
根據中國少數民族舞蹈的統計,大約有一千八百種,主要反映的是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斗爭,他們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美好的祝愿。由于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的生活工作方式、歷史和文化心理、風俗習慣,以及自然環境的差異,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風格和地域特色,世界上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有各自不一樣風格特征的民間舞蹈。
2. 民族舞的特性
民族舞最為顯著的特點是其受民俗文化限制。民族舞蹈往往是人們對祖先的膜拜和宗教意識體現,比如苗族的古瓢舞便是為了紀念苗族始祖伏羲和女媧創造人類的功德的舞蹈。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每一類民族舞都有其民族文化的顯著特征,可是說是千年來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因此也倍具地域性。因為舞蹈本身是最早的人類文化現象的發生,舞蹈是在原始社會,原始人類的情感表現的最為明顯,生命之舞中,提高了原始人類的生活,同時也帶有宗教上的祭祀功能。
其次是民族舞的地域性。通過對民族舞的類別觀察可以發現,每個地域都有其獨特的民族舞蹈。民族舞的地域性其實亦是由其受民俗文化限制而決定的,各個民族的民俗文化也是由其所在地域特點而形成的,這三者是相互影響的關系。因此,只有不同的風俗和習慣都對應著不同的民族舞蹈,舞蹈本身是一個強大的民族特色。
例如,蒙古族舞蹈風格是大膽的,勇敢的,因為他們生活在蒙古,馬是草原遼闊的中國北方的品種,動物是親愛的人,決定了游牧民族珍愛馬的品行和視雄鷹為高潔的象征。因此,民族情感,從草原的個性和風格,所有這些美麗的和充滿活力的,充滿活力的人混在一起。在他們所創造的動作情景中,就不自覺地表現出他們在民間舞蹈中的豪邁、樸實和激情。
(二) 民族舞的審美標準
我國的民族舞樣式繁多、百花盛放,因此在對于民族舞的審美標準上可謂是各有千秋,無法制定統一的標準。但這些舞蹈都存在著幾個共有的特點,也是民族舞千年流傳經過很多勞動人民、民間藝術家不斷改進、創新的結果,是很難能可貴的。
第一,民間舞都具有載歌載舞、自由活潑的特點,自娛性在民族舞中相較于其他舞種體現得更為淋漓盡致。例如,東北秧歌舞蹈,民間舞蹈,端午,撲蝴蝶,兩個摔跤,打花棍、踩高蹺等,加上更多的演出,統稱為“秧歌”。秧歌節拍歡快簡練,其紅紅火火的排場、多樣的舞蹈語匯、情趣盎然的姿態和靈活生動的演出效果,向來深受人們的熱愛。無獨有偶,遠在西域的維吾爾族民間歌舞也具有此特性。如維吾爾族舞蹈“賽乃姆”是一種舞蹈節奏鮮明,聰明活潑,愛漂亮,輕量級的步伐,手腕和身體不同的舞蹈風格。由于中國維吾爾族起源于北方草原,在遷移到西部地區,所以維吾爾綠洲文化整合的舞蹈非常的游牧生活和農村生活,是自發的,所有的情感。
第二,民族舞蹈還有是長于抒情,拙于敘事的表現力。從民族舞人反映的情感美,情感是人性的,美的品格,人格美。中國舞蹈它節奏強烈的人類情感的表達,人民的美好愿望和社會的理解,通過激烈的動作流暢的旋律,我們可以看到強烈的表演。通過激烈的動作流暢的旋律,我們可以看到強烈的表演。例如,在碗里跳蒙古舞,是一個經典的魅力女聲獨唱,演員頭上,拿一杯,碗,在音樂的伴奏下,根據它的節奏不斷拉伸彎曲,手臂,身體或向前或向后,利用蒙古舞特有的“軟手”“抖肩”“碎步”來表現蒙古族姑娘柔中帶剛的性格特點和輕松歡快的氛圍。民族舞所要追求的情感美正是長久以來一代又一代的勞動人民們表達自己對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 基本功訓練是培養民族舞蹈人才的重要基礎
(一) 鍛煉舞者柔韌性與軟開度
1. 軟開度
開度是指人體各關節的開放度,柔軟度是指對軟基礎上的開放和身體動作輕松,是舞者應具有的基本條件和基本訓練要求,是每個舞蹈演員長久日常的基本功訓練之一。軟的身體運動,從骨韌帶的伸展和放松肌肉,一方面是對人體硬骨韌帶,分割和舞蹈動作的運動序列的使用,在這個意義上,軟化,給人柔軟流暢的線條感;另一方面是動態肌肉放松訓練,能使松弛和收縮快速轉換。開度要求舞者的肢體要盡量地最大限度地伸展開,訓練肢體開度,首先要有開的感覺和意識。舞蹈動作由“起、行、轉、止”四個要素組成,是舞者對于舞蹈動作的各個形體部位有序控制而成的。因此感受這種開度的訓練,原理是從意識上控制動作程序,很多學習舞蹈的人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就是基本功訓練一段時間之后,很多動作就會成為習慣的動作定勢,在日常生活中也會不自覺地這樣做,比如挺直身板這種基本體態。很多人認為舞者有不同于常人的氣質,也是源于平時練習軟開度的意識作用。軟開度體現表演舞者特殊形體狀態,用線把舞步,廣義上講,給觀眾的舞蹈的審美形態。
2. 柔韌性
柔韌性是指舞蹈動作應柔軟而且堅韌,與軟開度相同,柔韌性也是舞蹈演員所應具備的專業素質。舞者的肢體經過開度與軟度的訓練,達到練習舞蹈所應具備的形體特征之后,內在動力與耐力的轉換訓練,正是柔韌性的體現,通過一定的訓練,舞者達到柔中帶剛的舞姿狀態。因此柔韌性不僅僅是長期的基本形態訓練的成果,還與舞者的藝術修養有關。良好的柔韌性訓練,會提升舞者對動作技巧的把握,還會訓練舞者協調能力的發展,在舞蹈中很多高難度動作的形成,與柔韌性的基本訓練是密不可分的。除此之外,在舞者舞動的速度和力量這兩個方面,也有關鍵性的作用,因此在舞蹈基本功訓練中柔韌性是很重要的一項。
(二) 強化舞者氣質與舞姿形成
舞蹈是一種視覺藝術,其中基礎訓練的目的是要克服的自然形態,把握舞蹈技巧。舞者即使不穿演出服在個人氣質上也與常人有所不同,源于他們每日訓練基本功所養成的舞者氣質。在舞蹈中,對于力量、柔韌性、協調性和穩定性的要求比正常狀態下更高,因此自然形態中的松懈與不協調感會阻礙舞蹈動作的養成與伸展,因此科學的基本功訓練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克服這樣的不協調感,使得規范而標準的舞蹈動作形成自然,也使得舞者養成良好的體態與狀態。不僅如此在控制肌肉由于不適應而造成的緊張這方面以及對舞蹈動作中關節力度問題,也有很關鍵的作用。
舞者形體是舞蹈表演的根本,基本功對于舞者形體的塑造尤為重要。人們在欣賞藝術表演時,首先給人第一印象的是舞者的氣質風采與造型姿態,這些因素在舞蹈中如何展現,對于整個表演效果是有直接作用的。
四、 結論
民族舞的種類繁多,特性鮮明,基本功對其的重要性,一方面基本功對于塑造舞者理想化的形體和儀態,肌肉運動能力要求舞者跳舞的協調,靈活的,彈性和節奏感,在各種,缺一不可;另一方面民族舞情感的表達上,舞者要表達自己的情感、表現民族舞或大氣磅礴或婉轉悠揚或輕松歡快的舞蹈氛圍,離不開舞者基本功的奠基作用和催化作用,只有身體部位的肌肉力量的配合恰到好處,為了得到豐富的動作和舞蹈表演的感覺,充滿活力和激情。
參考文獻:
[1]王倩侔.舞蹈基本功訓練中的多元因素[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08,(S1):100-102.
[2]羅學玲.舞蹈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J].考試(教研),2007,(12).
[3]胡肅容.民族舞蹈基本動作[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4,(6).
[4]王杰.再談民族舞蹈創作中的民族性[J].舞蹈,2005,(11).
[5]于平.舞蹈文化與審美[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