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建立
摘要:賞識教育是從正面的態度來認識孩子的進步,用包容的心態來對待孩子的錯誤。賞識能讓孩子內心充滿希望充滿正能量,讓孩子的心智和心理更加健全。學校實施賞識教育要找到優秀、進步、特長三個落腳點,要有自賞、互賞、共賞三種方式,分為發現更好的自己、認識更好的自己、發展更好的自己三個層次,讓孩子在未來遇見更好的自己。賞識是教育的一種手段并非目的,“賞”是為了更好地“識”,“識”是能更有價值地“賞”。
關鍵詞:賞識;落腳點;自賞;互賞;共賞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每一個人的成長都是一次次進步的累積;“失敗乃成功之母”,每一個人的成功都是建立在無數次的失敗之上。孩子在人生成長經歷中,會遇到許多難以預料的挫折,犯各種各樣的錯誤,用什么樣的心態看待孩子所遇到的困難、暴露出來的缺點、所犯的錯誤,用什么合適的方式引導孩子去克服困難、改正缺點,是我們教師需要深刻思考的問題。是負面的批評、責罰?還是正面引導、賞識?卡耐基說的好:“使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就是贊美和鼓勵。”賞識教育,就是用正面方式來讓孩子用積極的態度去面對自己的缺點、去認識自己的進步、去發展自己優點。
學習本身就是一個艱苦的、長期的、不斷向困難挑戰取得成功給孩子帶來內心愉悅的過程。現在的孩子學習內容多、任務重,壓力大。在學校有各學科老師管著,在家里有家長看著,到了雙休日還有各類培訓班壓著,稍有偷閑偶有出錯還要受老師批評看家長的臉色,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賞識教育是用積極的心態讓孩子能夠愉快地學習,在內心得到賞識快樂地成長。哈佛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在學校實施賞識教育,能夠讓老師在教育實踐中不斷地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逐漸來認識孩子進步、喚醒孩子潛能、激勵孩子邁向成功。學校實行賞識教育,是讓成功的陽光照亮孩子成長的道路,而不是陰云籠罩孩子的心靈。
從現有對賞識教育闡述中認為:賞識的本質是愛孩子,用花苞的心態看待孩子的成長,奧秘在于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無限熱愛。周宏老師用二十年實踐,提煉出了賞識教育的六大原則:信任、理解、尊重、激勵、寬容、提醒孩子。這種對賞識教育理解有著積極的一面,也是大家所共識的。但還不夠全面內容不夠豐富,只是家長對孩子、老師對學生的賞識,賞識方式單一,賞識內容單向,缺乏具體的可實施的落腳點。在學校的教育實踐中,我們從三個方面來實施賞識教育,體現賞識教育的全面性和層次性。
第一、要找到賞識的三個落腳點。
賞識每一個孩子都要有切實可信的理由,不能沒有原則隨意的表揚或者贊賞,并且能引導孩子積極向上,激勵孩子不斷地前進。
1. 賞識優秀——每一次成功都是人生成長的標點
我們首先要賞識在各方面表現優秀的孩子,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往往對班級的“問題學生”關注度高,對優秀生總以為學習自覺、成績突出、求知欲強、遵守紀律,有“安全感”,不會讓老師操太多的心思,而忽視了對他們的賞識。久而久之使他們缺少對自己取得優秀成績的欲望,內心會有失落感,慢慢地失去積極向上的動力,使師生之間產生疏遠感。著名哲學家約翰·杜威說:“人類本質里最深遠的驅動力就是希望具有重要性。”如果及時正確地賞識優秀學生,使他們在老師的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立足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保持健康向上的動力,能夠在各方面表現得更加優秀,讓每一次的成功成為自己成長中的一個個標點。
2. 賞識進步——每一個缺點都是人生進步的起點
如果老師眼中只賞識優秀的孩子,對那些起點低有進步的孩子是不公平的。人無完人,何況是發展成長中的孩子,他們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缺點或者是弱點,如何正確地認識孩子的缺點,讓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改正缺點取得進步找到自信。賞識教育專家周宏,一個普通的工廠工人,女兒周婷婷是一個從小就雙耳全聾的孩子,但是周弘并沒有因為女兒先天的缺陷就對其喪失信心,從學說話,學走路開始,不斷鼓勵孩子的每一次進步,用賞識教育把雙耳全聾的女兒周婷婷培養成留美博士生。每一個孩子都需要老師的賞識,尤其是犯錯有缺點的孩子們,所以只要孩子在原來基礎上進步了,都是老師賞識的落腳點。
3. 賞識特點——每一項特長都是人生獨有的亮點
千人千面,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愛好和個性特長。發現孩子的個性,呵護孩子的特點,賞識孩子的特長,讓它成為孩子成長的一個亮點。發明家愛迪生小時候用身體孵小雞、樹枝捅野蜂窩、讓傭工吃化學制品后飛行、農場里點燃父親的倉庫等等。按現在的標準來看,愛迪生是個頑皮搗蛋、愛闖禍的孩子,專干些荒唐離譜的事情。但每件事情愛迪生都想弄明白為什么,是個愛動腦、具有勇于探索、不撞南墻不回頭精神的孩子。我們學校里有那么多的孩子,老師不用智慧的眼光去賞識孩子的特點,發現孩子特長,那么有多少的“愛迪生”已經被我們埋沒。
第二、要有完整的賞識方式。
賞識并不只有老師賞識學生家長賞識孩子。如果只有這種單向的賞識,容易使孩子在心理上形成優勢,時間一長心態就會偏差,受不得挫折、容不下別人超越自己,對待失敗會就會失常。所以讓孩子們學會賞識自己、懂得相互賞識、也要賞識集體,賞識應該有自賞、互賞、共賞三種方式。
1. 自賞——自賞中學會自信
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不斷內化、深化的過程,是一個逐漸認識自己、發展自己、規劃自己、去實現自己心中的理想。從小都應該自己的事情自己去做,自己來管理自己、評價自己、賞識自己,慢慢地學會自信。家長在培養生活自理能力中幫助孩子,根據孩子每天起床時間、穿衣、洗臉、刷牙、整理書包、佩戴校牌紅領巾小黃帽等內容設計一張表格,讓孩子自己去完成,每星期對自己做個評價。老師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孩子,在布置家庭作業的時候,可以設定一些要求和標準,讓孩子自己給自己評價,給自己發張賞識卡。遇到困難、挫折時鼓勵孩子去積極面對,讓孩子具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和“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氣魄。
2. 互賞——互賞中懂得尊重
俗話說“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一個伸出的手指都有長短。讓孩子們在相處的過程中懂得欣賞別人,用平和的心態看到別人的長處,也客觀地認識自己的短處。鐘子期由于懂得賞識俞伯牙的琴聲,才締造了一段俞鐘友誼的佳話;劉備“三顧茅廬”懂得賞識諸葛亮才能,開創蜀國的一方偉業。“三人行,必有我師也。”賞識身邊的人,才能使自己的心胸更廣闊,才能真正懂得尊重他人。既要懂得賞識別人,也要贏得別人的賞識,取長補短激勵自己不斷地前進。讓孩子們給身邊的同學發賞識卡。
3. 共賞——共賞中培養集體意識
每個孩子生活在一定的集體環境里,家庭是個集體、學校的班級是個集體、整個學校是個集體、生活的社區、村等也是個大集體。一個好的生活環境、集體的良好氛圍對孩子的成長影響很大,許多事情并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要靠集體的智慧和大家的力量,因此要培養孩子去賞識不同的集體,培養孩子們的集體意識。學會在集體中要擔當責任,為他人服務,做家務事班務事、遵守社會公德,賞識家庭、賞識班級、賞識學校、賞識社會。
第三、要有切實有效的賞識機制。
賞識需要在教育實踐中去喚醒孩子內心深處的潛能,落實到孩子們的學習生活中去,才能發揮出積極的成效,激發出孩子們積極向上的動力。用不同的賞識內容,分層次地落實賞識教育的理念。
1. 賞識貼——發現更好的自己
學習是一個逐漸積累不斷探索的過程,孩子們在平時的學習中,都會取得出不同程度的進步,有不同情況的優秀表現、在各個學科領域發揮不同的特長,賞識貼就是用不同的分值形式,給予學生相應的獎勵。各學科老師根據自身學科的特點制定不同的細則,在點點滴滴的賞識貼的分值中去發現更好的自己。
2. 賞識卡——認識更好的自己
孩子們取得進步賞識貼、優秀賞識貼、特長賞識貼的分值累積到一定量時,要重新認識一下自己。每個星期各學科老師根據賞識貼的不同的內容,給學生發放賞識卡,卡中要寫明具體的賞識理由。每個孩子也可以根據自己一段時期的表現,給自己發一張賞識卡,寫明自己賞識自己的理由。同時也要給身邊孩子發出賞識卡,并寫明你賞識的原因。孩子們在得到的不同賞識卡內容中去認識更好的自己。
3. 賞識章——發展更好的自己
孩子們取得的賞識卡累積得到一定數量,可以去學校的學生處兌換賞識章。如果孩子取得不同學科各個方面的賞識章,要求孩子在全校師生集會時介紹自己,包括在家里的表現和班級中承擔的義務。最后在學校學生榮譽展示給予介紹,并寫表揚信給家長。讓學生在更全面的賞識中發展更好的自己。
只要孩子有進步、表現優秀、發揮特長,都能得到賞識,但是賞識并不是目的,是一種激勵的手段,是促使孩子不斷進步、前進的階梯。“賞”是贊揚“識”是理由,“賞”是結果”識”前提,“賞”是外顯的“識”是內在的,“賞”是為了更好的”識“,沒有“識”得到的“賞”泛濫的,不經過努力付出的“賞”是廉價的。所以我們對孩子要“識”的真實,“賞”得有價值,讓孩子們的每一次閃光在“賞”燈指引下,不斷地“識”自己,能在未來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