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雄生
摘要:中職學校的專業課課堂教學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模式?才能培養出優秀的技能人才,才能真正有效地提升中職學校的專業課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把專業核心模塊課程的課堂教學放到實際應用的教學環境中去,在實踐應用中開展項目教學、生產性實訓、跟崗和頂崗實習,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在“學校教師+企業師傅”的共同指導下完成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學習、實訓乃至跟崗和頂崗實習,我們把這種特定的教學環境稱為工作室。
關鍵詞:工作室;課堂模式;改革
當前,如何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更加精準切合中職學生群體個性特點和成長規律,構建具有現代職業教育特色的中職專業課課堂教學模式,已成為中職學校教學改革和發展中急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此,提出了工作室課堂模式的改革思路,通過不斷完善實施方案和機制建設,形成了產學研工作室課堂模式建設的有效路徑,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提升了學生的素養和能力,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
工作室課堂模式,就是工作室與課堂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把專業核心模塊課程的課堂教學放到工作室中去,在工作室中開展項目教學、生產性實訓、跟崗和頂崗實習,學生在工作室中“做中學,學中做”,在“學校教師+企業師傅”的共同指導下完成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學習、實訓乃至跟崗和頂崗實習。工作室顛覆了傳統的“課室理論教學——實訓室驗證學習”的教學模式,實現了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加強了教學與市場的聯系,縮短了專業教學與企業生產的距離,從而全面提高了人才培養的質量,適用中職所有專業課課堂教學。
一、 工作室的創建
1. 引企進校,建校企合作工作室
根據人才培養和專業課程教學的需求,選擇性地尋找在行業中有代表性和有意向合作的企業,引企進校,把它們的研發、設備、生產線、技術、人員、管理等引進學校,校企合作共建工作室。同時,在校企共建工作室的過程中,我們還主動把行業企業和社會上的名師、能工巧匠引進到工作室中,指導工作室課堂的教學與實訓,有的工作室還以他們的名字命名。
2. 專業教師組建自己的工作室
工作室是專業課教師成長的平臺,在機制上鼓勵專業教師個人或團隊按專業教學的要求以及教師個人的能力特長組建自己的工作室,為專業教學、實訓和實習服務。
二、 工作室課堂模式的實施
1. 工作室是學生專業學習的課堂
工作室首先是學生專業學習的課堂,是專業核心模塊課程學習的課堂,同時也是學生專業實訓的場所,當然還是學生跟崗乃至頂崗實習的地方。
工作室課堂采用的是項目教學、生產性實訓,是以企業產品生產為項目任務,教學過程對接生產過程,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環境里“做中學”、“學中做”,讓教學在完成真實產品的開發或生產中開展,其特點在于針對性強、實踐性強,崗位技能要求高,而且項目涉及的專業面較廣。工作室課堂突破了單一課程的內容,教學內容是開放性的,它可以是多類課程的組合、可以是課程內容的擴展、延伸和深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專業能力,有利于擴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水平。
2. 工作室是專業教師備課、教學、指導學生實訓以及進行校企合作的場所
職業教育要求專業教師真正做到“拿起書本能講,挽起袖子能干”,因此就要教師花費更多時間去鉆研業務,提高技能,通常的“辦公室——課室——實訓室”工作方式顯然不能適應改革和發展的要求,而工作室的建立無疑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工作室就是專業教師工作的辦公室、課室和實訓室,是三室合一的工作環境,在工作室里,教師不僅可以備課、教學和指導學生實習實訓,還可以進行校企合作。教師可以在工作室里根據教學需求,引進企業項目,帶領學生開展項目研發、產品生產、技術支持等工作。
3. 工作室是學校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基本單位
無論是學校還是專業簽訂的校企合作項目,最終落地、運作、檢查反饋、獲得成效等都是通過工作室來完成。因此,可以說工作室是學校開展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基本單位。
在工作室里,校企合作共同完成項目任務,學生直接參與企業生產活動,工學零距離,使學生所學知識和技能能夠面對企業和市場,積累寶貴的準工作經驗,同時在這一過程中獲得職業認知,領悟職業精神,提高職業素養,磨煉崗位能力,學生畢業時能夠很快地融入企業,從而縮短了學生畢業后的職業適應期,提高了畢業生的就業率和就業質量。
三、 工作室課堂模式的成效
1. 培養出優秀的學生
工作室的人才培養緊密對接行業企業和社會需求,工作室的專業教學和技能訓練追求“專、精、高”,在工作室里通過精耕細作、反復打磨下培養出來的學生普遍比較優秀,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
2. 取得較多的產學研成果
各專業工作室在完成項目教學的同時,也取得了產學研成果,一方面為合作企業完成了一系列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另一方面,工作室的師生還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研發成果。
3. 營造了以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職教校園文化
專業以校企合作工作室為陣地,積極營造以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為核心的職教校園文化環境,把對職業敬畏、對工作執著、對產品和服務追求完美的價值取向作為工作室課堂模式人才培養的目標和追求,著力培養學生的專業精神、職業態度和人文素養。同時,也為學校的文化建設增加豐富的內涵。
四、 小結
“把課堂搬進工作室,讓學生上課就是上崗”,無疑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而項目教學、生產性實訓、跟崗或頂崗實習、學校專業教師與企業師傅共同培養學生等改革舉措,讓工作室課堂教學更加落實、更具實效,更能實實在在地提升中職學校專業教學的質量,更能培養出大批優秀的學生。工作室課堂模式是“專業對接產業鏈,教育對接價值鏈”人才培養模式的具體實施和升華。
參考文獻:
[1]許愛軍.構建以“雙師”工作室為多功能平臺的人才培養模式[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3,09.
[2]凌靜.高職現代制造專業群“三合一”教師工作室建設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