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彩霞
摘要:獎勵孩子是家長表達認可、鼓勵的一種方式。不恰當的獎勵會使孩子喪失做事本身的樂趣而過分地關注結果所帶來的外在獎勵。因此避免不當的獎勵,掌握獎勵的基本注意事項對家長尤為重要。
關鍵詞:獎勵;誤區;建議
當孩子表現良好或取得好成績時,父母都會感到很欣慰和開心,為了表示大人對孩子的滿意程度,往往給予孩子一些“獎勵”作為表揚和鼓勵。“獎勵”是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經常會采用的一種方法,就像是上天賜予教育者的一種特有的權利。有些孩子在“獎勵”的激勵下,獲得了自信心,取得更好的成績,而有些孩子卻在“獎勵”的刺激下,取得相反的效果。那么到底該不該給孩子獎勵,究竟該如何獎勵孩子呢?
作為老師,和家長打交道的過程中,熟悉許多家長經常使用的種種獎勵手段。如:家長常常對孩子許諾,只要能考到家長所期待的理想分數,或完成了某項學習任務,或堅持從事某項家務勞動等等,就會得到對孩子來說極具誘惑力的某種獎勵,比如請吃西餐,買禮物,假期去某地旅游,還有的甚至干脆就答應獎勵孩子多少錢……獎勵方式可謂林林總總,且根據孩子的興趣不斷地花樣翻新。可謂是“你有多大成績,我就有多大獎勵”。為了孩子的成長,家長費盡心機,慷慨投資,真的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適當的獎勵可以促使孩子成績進步、增強自信、并對自己有更高的期待。同時我們也會經常看到,在長期不當的家庭獎勵刺激下,孩子學會了和家長討價還價,將自己的學習成績作為獲得獎勵的籌碼,和大人做交易,變本加厲地要求提高“獎勵”的物質價值。在孩子不斷膨脹的獎勵需求增長中,家長不斷退縮、讓步……慢慢的,孩子的胃口越來越大,對學習的興趣卻越來越小。
例:一位苦惱的媽媽對我說:“……我的孩子上二年級時。為了能讓她好好學習,我們制定了一個獎勵制度:平時小考90—94分,獎勵10元;考95—99分,獎勵20元;考100分,獎勵50元。開始還真管用,她一回家就看書,溫習功課。可時間一長,孩子明顯出現厭倦學習的情緒。我們只好加碼(錢),但效果不大……可愁死我們了!”
例:“初中考進年級前三十,要給買蘋果手機,不然就不學了,自己看著辦。”其實,很多家長都有以上母親的困惑,為什么獎勵開始的確奏效,但慢慢的就沒有什么效果了,甚至有的家庭中還會出現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提條件、做交易。家長繼而埋怨孩子越來越不懂事,失望地感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難管,哪像自己小時候……殊不知,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恰恰是因為不合理的家庭獎勵所產生的可怕的“德西效應”,孩子開始更加在意“外在附加獎勵”,而忽略學習本身帶來的興趣。
我們是不是成功地運用了“德西效應”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和原本的動力,甚至是分擔家務、孝敬父母的責任和孝心成功地轉移到名牌、金錢、電子產品上去了呢?
獎勵誤區
1. 獎勵那些錯誤的行為。你獎勵了什么行為,就會得到更多這樣的行為,所以別去獎勵那些錯誤的行為。在商場里孩子哭鬧讓你給他買什么玩具,其實你也覺得他哭鬧不好,但是因為害怕公眾場所自己面子上過不去,你就給孩子買了。當我們特別疲憊時往往會給孩子打開手機、動畫片以換來片刻的安靜。孩子說“你不給我買耐克的鞋子,我就不好好考試”,為了孩子的成績你就豁出去了……哪種方式可以獲得“好處”孩子會繼續使用這種方式。試想一下,下次你不滿足他買玩具的要求時他會用什么方法?他想得到某樣名牌產品時會怎樣?哭鬧、威脅、與家長對立關系,這些結果都是獎勵錯誤行為導致的。
2. 獎勵變交易。一位家長通過獎錢調動孩子學習、做家務的積極性。比如:倒垃圾5元,整理房間10元,考試進入前五100元……這種辦法倒也立竿見影。但這種行為其實是對孩子“行賄”,雖然可以取得一時效果,但是長此以往就會導致孩子一切向“錢”看,沒錢就不干。孩子在幫助家長做家務、自己學習時根本體會不到成長的責任感和學習的樂趣。
3. 物質獎勵過多。很多家長會用金錢、手機、電腦給孩子作為獎勵。這其實給了孩子一種價值導向,能獎勵的是好東西,是孩子以后追求的東西。如果父母沒有正確地引導反而會導致孩子產生拜金主義、追求名牌、相互攀比的結果。
那么我們該如何獎勵呢?
1. 多精神獎勵少物質獎勵。心理學家多年的觀察發現,孩子更看重精神上的獎勵,年齡越大的孩子越是這樣。當孩子做得好了、有進步了,多去給孩子認可的微笑、一句真誠的贊美、一次緊緊的擁抱、一個甜甜的吻、一次親子旅行等等。這樣不僅表達了家長的感受而且也增進了親子之間的感情。
2. 給孩子獎勵的理由。獎勵孩子時,一定要告訴孩子為什么獎勵,一定要肯定他內在的品質。比如:孩子成績進步了,我們獎勵孩子的時候不是告訴孩子你考了100分媽媽獎勵你,而是這段時間你學習認真,不會的題都能通過仔細思考,研究會,媽媽特別欣賞你這股愛鉆研的精神。這樣他就知道自己什么樣的行為和品質是受認可的,而不是不清楚原因,他就只關心能否得到獎勵和得到獎勵的大小。
3. 獎勵要及時。對于家長來說,一次沒有及時給予的獎勵可能有很多的原因,但是很多也是孩子所不能理解的,等家長回過神來已經錯失了最佳時期。與孩子商定的獎勵要及時兌現,否則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影響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信任度。因此當孩子做到了約定的事情,家長首先可以從情緒上愉悅地肯定,讓孩子感受到你也和他一樣在欣喜享受這件事情的結果,然后完成獎勵的兌現。
獎勵是一門藝術,是需要我們不斷揣度和把握的教育方式。究竟如何獎勵孩子,還需要廣大家長在實際的教育過程中不斷地總結和提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