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曉霞
【摘要】把整體“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作分數。分母表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幾份,分子是表示這樣幾份的數。把1平均分成分母份,表示這樣的分子份。 分子在上分母在下,也可以把它當作除法來看,用分子除以分母,相反乘法也可以改為用分數表示。下面我們來學習分數的意義。
【關鍵詞】分數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128-01
一、說教材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的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材第十冊書P60-62《分數的意義》。
(二)教學內容的地位及作用
《分數的意義》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主干,也是本單元教學的重點, “分數”的知識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一張白紙。是他們在三年級學習中已借助操作、直觀初步認識了分數。知道了分數的各部分名稱、讀寫法、以及知道把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平均分成很多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這節課的學習是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也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
(三)教學目標
1.了解分數的產生過程。理解分數和單位“1”的含義。知道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意義,滲透數形結合思想,培養抽象概括能力。
2.通過活動與交流,讓學生經歷分數產生的過程,體會到分數就在我們身邊,這用分數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通過小組間的分一分、折一折、找一找、說一說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分工合作意識以及團結協作精神。
(四)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驗報告單,一把尺子、一根繩子、四只鉛筆、一張白紙、六塊橡皮等。
二、說教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發展為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借助多媒體和學具輔助教學。
三、說學法
學生學習過程離不開學法。在本課的教學中學法的指導寓于教學過程的始終。
(1)教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
(2)引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歸納總結的方法。學生在在動手操作、比較之后歸納出了單位“1”的意義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猜測分數的意義。最后全班交流總結概括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幾份的數,叫作分數。
四、說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趣中啟思
師生共同玩游戲,用手勢表示數字,出現了半個蘋果的尷尬,初步導出分數。再通過獎勵蘋果產生分的矛盾,從而突出平均分的重要,并為分數的產生提供合理情境。
(設計意圖:用手勢表示數字自然簡單有趣,但半個蘋果如何表示?學生的數學思維中自然會浮現以前學過的分數,分數的出現自熱而然。還為后面學習“單位1”埋下伏筆,便于更好的區分“單位1”和自然數1。)
(二)師生互動,整體感知
1.簡介分數的產生
2.探索分數的意義
(1)出示分數“1/3”,你對它有什么了解?你還想了解什么?
(2)小組活動,完成實驗報告單的前兩欄。
(分給各小組的學具有一把尺子,一根繩子,四枝鉛筆,一張白紙或六塊橡皮和一份實驗報告單。)
教師指導各小組利用分到的學具分一分,折一折,試著找出不同的分數。
(3)小組合作,完成實驗報告單。
(4)深入交流,探討分數的意義。
(三)加強練習,深化概念
1.其實分數就在我們身邊,你能找到我們課堂里的分數嗎?
2.寫分數比賽,并用分數表示自己寫的個數。
3.挑戰星級擂臺,完成不同難度挑戰題。
(四)趣味總結,暢談收獲
五、說教學反思
在本節課中不僅重視讓學生掌握知識,并能十分重視學生對學習過程的體驗和學習方法的滲透,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的展示,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學習交流、抽象總結等數學學習活動來發現知識。把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可以使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從而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陳勝.課程標準背景下對計算教學的探索與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6(11)
[2]高令峰.合理出示嘗試問題,邁好嘗試教學第一步[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