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光
【摘要】從我國素質教育改革以來,教育大綱中提出要重視對學生的理性思維邏輯的培養,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開導、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動,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自然是一個很有探討價值的問題。筆者從多年的教學經驗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有關課堂教學實例,從學生的思維興趣入手,一步步誘導學生開擴思維,并教授一些思維經驗,指導學生從不同的思維角度出發,去解決相同的問題,讓學生樂于思考,學會思考,善于思考。
【關鍵詞】思維 興趣 誘導 聯想 數學 能力 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132-02
引言:
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等,都強調的學與思兩者是存在相互依存的關系。而筆者要講的數學是一門研究數與形的科學,具有三大特點,分別是嚴謹性、抽象性、廣泛的應用性,學好數學的過程中,能夠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培養嚴謹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將來更好的發展。從這一方面講,初中數學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培養樂于思考問題的興趣
1.1讓學生愛上數學
眾所周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一門課產生厭倦心理,就算花大把的時間放在這門課上,也可能不會取得多大的效果,還何況不喜歡它,又會下多大功夫在這門課上呢!作為一個好的數學教師,首先自己應該努力學習,拓寬知識面,熟練地掌握教材,駕馭教材;其次還要熱愛學生,理解學生,并能遵循教育學和心理學原則,精心安排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正確進行“導”與“行”,善于造成一種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活躍,他們在學習和應用知識的過程中才會積極探索,深入思考,尋求新的途徑和方法。一個有魅力、幽默的老師可以讓學生愛上這門學科,他在課堂上能夠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思維很活躍,就可以使課堂氛圍很強。
1.2善于講究方法
1.2.1源于生活,發散思維
數學中有些問題與生活息息相關,當我們用生活中的實例切入話題時,學生對熟知的事物不會產生陌生感,由于每個人都有強烈的表現心理,那我們可以利用這一心理,讓學生們表現出來。在學幾何圖形這一章節,老師可以帶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在課堂上,讓學生們根據所觀察到的實物,畫出不同角度的平面圖形,也就是書上要求的“三視圖”,再畫出實物的立體圖形,根據同學們畫的圖像,來觀察每種圖形的特點,總結出表面積與體積的表達公式,還可以為后面的幾何證明打下堅實的基礎。
1.2.2設疑問難,引發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提出一些新穎的、有吸引力的問題,由于同學們的好恰心,使學生在急于找到解決問題的迫切心情驅使下,展開對新知識的探求。如:祖沖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精確推算到小數點后的第七位數,古人尚有此能力,我們后人也不該落后,同學們學了勾股定理,請設計一個圖形來表達出的長度。這樣地學習,學生更加樂于接受,從而產生探究的興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覺得問題既熟悉又有新鮮感,又有內在聯系,因而始終處于積極思考的狀態。
2.多角度思考問題
俗話說得好: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老師只能作為引路人,教師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學會思考問題是數學教學中的關鍵,教師要在不同的時機,培養學生靈活運用不同的思考方法。例如,在做證明題時,有三種思考方式:
(1)正向思維。對于一般簡單的題目,我們只需利用已知條件,通過定理就可以得出結論。
(2)逆向思維。就是從相反的方向思考問題。運用逆向思維解題,能使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問題,探索解題方法,從而拓寬學生的解題思路。當在做題時發現用正向思維行不通時,或沒有任何思路時,不妨試試逆向思維來解決問題。例如:要證三角形全等,結合所給的條件,看還缺少什么條件需要證明,證明這個條件又需要怎樣做輔助線,這樣思考下去……這樣我們就找到了解題的思路,然后把過程正著寫出來就可以了。
(3)正逆結合。初中數學證明題不是特別難,只要技巧運用好,一般證明題添加一條或幾條輔助線后,都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所給的已知條件都是解題過程中要用到的,所以可以從已知條件中尋找思路,比如給我們三角形某邊中點,我們就要想到是否要連出中位線,或者是否要用到中點倍長法。給我們梯形,我們就要想到是否要做高,或平移腰,或平移對角線,或補形等等。
3.讓學生善于思考問題
初中數學教學中,要啟迪學生的思維,教師就要使學生學會多角度思考問題,使學生善于探索最佳的解決方案和方法,使多向性成為有目的的思維活動。“條條路可以通羅馬”,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解決方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發表自己的解題思路。
結束語:
總而言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應該也必須是我們初中數學教學的目標與核心。只有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樂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劉春霞.初中數學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
[2]趙蘇閩.淺談初中數學有效課堂的導入[J].啟迪:教育教學版,2015(12):40-41
[3]馬鋒.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思維方式的啟迪問題
[4]周中恒.淺談初中數學證明題思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