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寶
【摘要】新的化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課堂教學要高效,創設課堂教學情境是關鍵,必須知道如何創設化學課堂情景。
【關鍵詞】創設 課程教學情境 目標 興趣 啟思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8-0154-01
課堂教學應重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的每個環節,一定讓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指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成為知識的發現者,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使大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展示教師的魅力、知識的魅力,那么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就是關鍵。
一、開門見山,明確目標
說明某一學習內容在教材中所處的地位、學習的作用和重要性,向學生展示學習的目標,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要求,與教師一起共同努力,達到學習的目標。
化學與社會、生活、生產密切相關,因此,教學中常以展現教學內容與社會生活的關系作用而創設情境。例如,對《烴》的教學,可以這樣設計:對于石油,大家并不陌生,它是一種很重要的資源,被人們稱為“工業的血液”。你們知道石油及其產品有什么重要用途?通過學生歸納可知:如果沒有它,交通要癱瘓,工廠將停產,生活會失去許多美麗的色彩,而人們健康的維持也會增加許多困難。這樣學生就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二、培養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濃厚的興趣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學習態度,并以渴望知識的愉快心情去學習、探究。化學實驗就能以鮮明、生動、直觀的現象與意想不到的結果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有探究的動機。
例如《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的教學情境設計:教師實驗前故弄玄虛:我有一種神風,它可使紙著火,使火爆炸。實驗一(用一張沾有二硫化碳、白磷溶液的濾紙,有空氣中揮動,紙燃燒了起來);實驗二(通過漏斗管向放有點著的蠟燭和盛放面粉的小漏斗的透明塑料瓶中吹氣,與粉塵沖散到蠟燭火焰上時,發生爆炸)為什么會有上面的現象呢?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化學反應及其能量變化》。
化學史上的許多趣事也能有效地使學生進入情境,生活中還有許多趣事和新奇的事也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只要我們善于發現和利用這些事物去創設課堂情景,就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
三、設疑啟思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教師善于設置疑問,創設問題情境,不僅可以激疑啟思,而且還能培養學生各種能力。
在化學教學中,通常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創設問題情境:
1.實驗創疑:化學實驗的神奇變化和鮮明現象是學生對化學產生濃厚興趣的主要源泉,它能有效地提供激起矛盾的新刺激,引起學生注意,從而產生探究的愿望。例如在學習鹽類水解時,可以讓學生動手測定醋酸鈉、氯化銨、氯化鈉溶液的PH值,然后去思考PH值不同的原因。
2.對比生疑: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知識結構,當新鮮事物與已有知識結構對比時,若相同,就會被納入原來的結構;若不同,則會產生疑問。如苯酚教學,可以從苯酚的結構與以前所學過的乙醇結構進行對比。
3.以謬生疑: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稚化自己的思維,模仿學生錯誤的思維方式,進行推理、論證或演示實驗,當產生不合理的結論時,極易使學生產生疑問,并努力探究錯誤之源,深刻認識問題:例如在氮氣性質學習時,可以問學生氮元素是不是一種非金屬性很強的非金屬?那么氮氣是不是性質非常活潑?
四、以情動人
以情感人,是人際交往的常用方法,也是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的重要手段。教師利用語言、表情、動作等表達自己的情感、情緒,當這種情感、情緒感染到學生,引起師生共鳴時,就會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很快進入角色,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1.生動敘述生情:生動敘述是創設教學情境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教師以豐富的感情富于形象化的敘述之中,能讓師情激生情,讓師心動生心。例如《王水》教學時,教師可用生動的語言穿插一曲小故事:二次大戰中,丹麥著名的物理學家玻爾被迫離開祖國,玻爾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國的決心,決定將自己的諾貝爾金質獎章留下來。玻爾是怎樣將這枚獎章藏起來的?他把金質獎章溶解在一種溶液中,裝在一個玻璃瓶里,放在桌上。后來,納粹分子竄進了他的住宅,那瓶溶液在他們眼皮下,他們卻一無所知。戰爭結束后,玻爾回到祖國,從溶液提取出金,并鑄成獎章。重新鑄成的獎章更加燦爛奪目,因為它凝聚著玻爾的智慧,凝聚著他對祖國的無限熱愛。大家一定想知道這種溶液是什么?
2.觸景生情: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以豐富多彩的景象代替抽象的語言,常常更容易使學生產共鳴,吸引他們探索自然和科學的奧秘。這些情景可以由學生參觀、調查獲得,也可以用通過幻燈片錄像,電影產生情境。例如學習《環境污染》時:可以用投影片列舉一些事例讓學生對環境污染深惡痛絕,非常希望自己對有關知識的學習去改變這種狀況。
3.討論生情:學生在學習中,不僅接受教師對他的感染,也可在同伴間互相感染。良好的群體風氣,課堂教學中的愉快、求知、勤思、民主的氛圍,會誘發學生豐富的情感體驗,對認知起到積極良好的作用。
創設化學課堂教學情境創設要準確把握教材的實質內容和感情基調,內容不同,教學情境設計不同;而且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態變化,只有注意到學生“期望”和“滿足”心理,才能創設出符合學生心理的教學情境。教師要用真情實感去感染學生,縮小與學生間的心理差距,經常用學生眼光看世界、看問題,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感染和移情作用。
參考文獻:
[1]王茜芬.如何創設初中化學課堂教學情境[J].考試周刊,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