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云
摘 要:針對當前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筆者闡述了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所采取的一些策略與方法。既要做好學生在閱讀中的背誦積累,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讀”與“寫”的結合點,做好“隨文練筆”,從而提高學生讀寫結合的能力。
關鍵詞:閱讀教學;學生;妙筆生花;背誦積累;仿寫
通過多年來認真批改孩子們的習作和日記,我發現學生在作文方面存在的問題有:1. 寫作興趣不濃厚,畏懼寫作;2. 寫作時不能將平時積累的詞句加以靈活正確地運用;3. 寫作中經常出現記流水賬,抓不住重點,也沒有按一定的寫作順序來寫;4. 寫作時脫離了現實生活實際,多數是“編”作文,因此也表達不出真情實感來。眾所周知學習語文重點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要想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把寫作教學滲透到整個語文教學中,以閱讀教學為契機,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和擴大閱讀量,構建閱讀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表達自己的獨特見解,切實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為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做了如下嘗試:
一、 閱讀中的背誦積累,創造習作基本功
沒有積累就寫不出好的文章,寫作的關鍵在于積累。常言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亦會吟。”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只有加強語言積累,學生的習作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只有做好了語言的積累,孩子們才能厚積而薄發。《語文課程標準》也非常重視語言積累。在“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指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階段目標中明確提出:“1~2年級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3~4 年級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小學階段應背誦優秀詩文110篇,課外閱讀總量達到145萬字。可見閱讀積累是多么的重要。因此在這一年中我帶領孩子們在積累上做了以下幾點:
(一) 積累文中的好詞
四年級的課文詞語精煉、語句優美,在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查字典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然后在閱讀教學中讓孩子用這些詞語寫一句話。讓孩子在說話中理解、運用詞語。為了調動孩子在習作上使用詞語的積極性,我采取了加分的方法。孩子們積累好詞、好句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一年下來孩子的造句本上寫了四五百個句子,最少的也寫二百多個。經過訓練,孩子的語言得到了錘煉,好詞好句也讓他們的文章增色不少。
(二) 積累文中的好句、好段
四年級課文安排了很多文采優美、內涵豐富的文章,這些文章是學生積累和感受語言魅力的好素材,非常適合孩子們仿寫。如:《火燒云》《夾竹桃》《南海上的明珠》《我家的園子》《迷人的九寨溝》……這些文章都是一些經典的文章,里面有許多精美的詞句,如:《 我家的園子》中“太陽的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鉆出地面來,亮得蝙蝠不敢從黑暗的地方飛出來。”又如:《迷人的九寨溝》中“天氣變,感覺也變:雨水洗過的九寨溝,像一幅水粉畫;陽光沐浴著的九寨溝,像一幅油畫;云霧繚繞的九寨溝,又像一幅國畫。”……這些優美的句子非常值得積累,對孩子的習作大有幫助。為了激發孩子積累的興趣,我在班級里設立了《背誦小明星》,只要能把要求背誦的文章背完,就加小紅旗。孩子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背誦的效率也提高了。
二、 充分挖掘教材中“讀”與“寫”的結合點,做好“隨文練筆”
(一) 仿寫好句段
“仿寫”是指依照課文的寫作方法,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同時達到訓練作文的目的。因此,我們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夠進行讀寫結合的點,準確把握課文的精彩處,有意識地讓學生“依樣畫葫蘆”,仿寫同樣方面的內容,把寫作的難度降低一些,讓學生體會成功的快樂。如:老舍在《五月的青島》里描寫“海”的句子:“綠,鮮綠,淺綠,深綠,黃綠,灰綠,各種的綠色,連接著,交錯著,變化著,波動著,一直綠到天邊,綠到山腳,綠到漁帆的外邊去。”這里作者運用了層遞式的排比方式,把海綠的層次、綠的變化、綠的程度表現出來。于是,我讓孩子仿照這樣的句式,試著用不同層次的顏色描繪一處景物。孩子們有的用不同顏色的“紅”寫秋天的樹林,表現了秋天樹林的色彩絢麗多彩。有的用不同顏色的“黃”寫秋天的田野,體現出莊稼豐收之喜悅。像這樣的仿寫:“天上的云像連綿的峰巒,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獅,像奔騰的駿馬。”“遠處的霓虹燈亮了,像一道亮麗的彩虹,像仙女飄舞的裙帶,像一座七彩小橋,像一朵朵耀眼,絢麗的云。”有比喻句、擬人句、排比句、反問句……孩子們的仿寫精彩紛呈。
(二) 仿寫好文章
語文教材中的文章經過精挑細選,篇篇文質兼美,為學生習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如《迷人的九寨溝》一文。它先總寫九寨溝是人間仙境,然后圍繞“仙境”給我們介紹了九寨溝的海子、山林和深秋九寨溝的變化,最后總結九寨溝是人間仙境。文章以總——分——總的結構形式描繪了九寨溝的迷人,獨特的自然景色。因而在學完這一課后,我讓同學仿照這種結構寫自己喜歡的一處美景。很多同學的作文結構獨特、內容真實生動。如《美麗的校園》《美麗的沱濱公園》《美麗的日月湖》等,佳作頗多。
(三) 換角度改寫
小學語文教材所選入的課文,大多是結構嚴謹、語句優美的文章,我在教學時,指導學生對這類課文進行恰當的“改寫”,主要目的是通過對課文內容的進一步理解,運用課文中的好詞佳句,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改寫要針對課文的不同類型,采用不同的方法。
敘述方法的改寫。在教學《南海上的明珠》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我讓學生把課文改寫成一篇導游詞。改寫文章的敘述方法,既激發了學生寫作的興趣,又訓練了語言的表達。
語言轉換的改寫。在教學《飛檐走壁的虎將》一課時,在同學們對壁虎的特點和生活習性都了解后,我讓同學們以壁虎的身份寫一篇《壁虎的自述》。學會夸夸自己,把自己的特點、生活習性寫清楚,為壁虎作個介紹。當然,要實事求是。這個練筆設計新穎,具有時代性。其目的有二:一是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利用課文提供的材料進行小練筆訓練。采用“自述”的形式,不僅激起了學生的練筆欲望,而且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聯想力。
一年來,我班的孩子們每人寫了大約50篇習作,通過習作孩子們去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其中張天嬌的《暢游芒碭山》、孫澤熙的《難忘的一天》、楊子睿的《珍貴的禮物》、黃蕾的《青蛙》獲得學校作文大賽四年級組一等獎、二等獎。這些成績極大地激勵著孩子們在習作之路上勇往直前。
總之,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孩子們習作的興趣提高了,習作素養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今后,我將再接再厲,一如既往,深入、持久地開展習作訓練,讓學生在習作中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2]教育部.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丁有寬與讀寫導練[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