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光成
摘 要:布盧姆掌握學習以集體教學為基礎,通過目標界定、形成性測試與評價、矯正學習、最終評價等應用模式讓絕大部分學生達到既定學習目標,真正掌握學習材料,可使學生的成績有大幅度的提高,能大面積提高教學成果,對英語教學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布盧姆;掌握學習;目標界定;形成性測試;矯正學習
“掌握學習”這一著名教學模式由布盧姆編制并因其具備合理的教學結構而風靡世界。該模式是以“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學好”作為指導思想,在集體教學后對學生的反饋做必要而及時的指導,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有時亦提供額外的時間,使大多數學生達到掌握標準設定的目標。其中心思想是,給學生們提供最好的教學模式和足夠的學習時間,從而保證得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目前英語基礎教學急需一套能激發學生熱情、培養學生能力、大面積提高學習成果的行之有效的教學體系。本模式的研究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上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實驗證明,運用掌握學習的策略可以大幅度提高教學質量,可以讓大部分學生達到目標界定所要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水平。本人在教學實踐中,結合我國學生實際情況,將“掌握學習”融于教學中取得較好的實際效果。下面擬就其程序的運用與反饋作一隅談,希望能得到指正。
一、 我是如何設計單元教學目標的
布盧姆認為,教學質量是與單元教學目標的設置息息相關的。如何提高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程度、如何進行有效的行為界定、如何給予強化以吸引學生學習,使學習者明確無誤的知道自己的學習范疇,對是否達標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在每單元的目標規劃中,我除了盡量通讀相關的背景資料,還就可能出現的相關試題作一番分析,在與教材同步的基礎上,以各章節的重難點、知識點為綱,對所應掌握的知識逐節剖析,對知識點的應用列舉了相關例題,對解題思路和技巧方法做盡可能詳細的說明,并精選充足的練習題和測試題,達到教與學的統一,練與測的提高。
如在SEFC Book 5 Unit 1 Great scientists目標要求中,我具體設置了:
1. 詞語辨析、用法。
discover—invent—find
put forward—put out
defeat—beat—win—gain
attend—attend to—attend on
announce—declare
absorb—be absorbed in—absorbing
collect—gather
the cause of—the reason for, etc
2. 交際用語。
(1)I think Im good at...so...
(2)The experience I will need is...
(3)My greatest problem will be to...
3. 語法及句型。
過去分詞作定語和表語(The Past participle as the Attribute and Predicative)的用法及相關練習的設計。以造句、結構歸納、分析應用等行為進行目標界定,并提出實際操作要求。
4. 主題任務。
Task 1.將班級分成若干小組,完成如下主題:
How to organize scientific research?
學生通過思考、調查、討論、搜集信息、合作等方式,學習和使用英語完成相關任務。
Task 2.以“cholera”為主題任務,讓學生從網上下載文本和圖片,查閱相關材料,先了解“cholera”是什么病,感染之后有什么危害,再進一步列出其他傳染病。這樣通過引導學生去探索相關話題,充分發揮想象力,給學生一個發散思維的空間,讓學生注意力集中于本單元的主題,使學習跟生活相結合,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態度情感體驗,而且能更好地激發學習興趣和動機。
二、 目標界定后集體教學的反饋
我們試圖通過“掌握學習”達到群體教學個別化,從而使大多數學生達到優良成績,這里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
1. 要求其對所學知識必需的準備作充分重視。具體表現為對課程標準要求掌握的項目的研究;對篇章中心內容的把握和關鍵信息的識別分析、討論研究;在預習中對所定目標的探究和解決;不能解決的問題在課堂上作為問題提出;做預習筆記及提綱等。
2. 實際運用能力。在每一個知識的闡述中,不滿足僅流于形式的解釋,而是在作充分的歸納后,再羅列相關的試題作例句,使學生不僅系統地復習了英語中的難點,也熟悉了各類試題中針對難點的命題方法。
如講解詞匯adapt的用法,在作相應的解釋歸納后,其題型可給出:
(1)短語辨析,通過單項選擇考查其用法。
例:Lucy found it difficult to herself to the climate here.
A. suit B. adapt C. adopt D. relate
[點撥]考查詞義辨析。句意:露西發現要適應這兒的氣候是很困難的。adapt oneself to...“使某人適應于……”,符合句意;suit適合某人。adopt采納,收養。relate...to...把……同……聯系在一起。均不合題意。
(2)翻譯:It took me several days to the hot weather here.我用了好幾天才適應這兒炎熱的天氣。
這里需填上adapt myself to
從記憶的機制和學生的反饋來看,這是最為系統和最為清晰的掌握方式。
3. 直接情景教學法。脫離情景,機械地操練句型,易產生枯燥性,這里我盡量使學生在相關的氛圍中操練日常用語及句型,通過參與模仿真實、形象的語言情景,讓學生在積極、愉悅的狀態中逐漸掌握聽、說、讀、寫等各種技能。
如在New Senior English For China Students Book 2 U2中講解stand for 這個詞的用法時,我應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歌曲的形式舉例說明:
If you ask me how much I love you,
the moonlight stand for my heart!
——齊秦《月亮代表我的心》
又如在闡釋spread這個詞的用法時,除了正常的講解,我還用詩歌的形式給予以下例句:
I believe I can fly
I believe I can touch the sky
I want to spread my wings
And fly
我相信我能飛
我相信我能觸摸到天空
我想展翅高飛
——改自R.Kelly《I believe I can fly》
這樣,就熟悉的話題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們沉潛浸潤在真實的語境中,課堂氣氛活躍,同學們興趣盎然,不但很快把詞的意思和用法學會,而且最大程度上接近了語言的自然習得,也極有裨益于以后的英語寫作。
三、 形成性測試與評價
布盧姆比較重視對學習進程的評價,并把這種評價當作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布盧姆強調應把更多的評價方法,如形成性評價或形成性測試,運用于教學之中,但要確保學生在完成任務之前充分了解這些要素。形成性測試的經常應用可優化和加速學生的學習進程,揭示和解決問題。
在實施了集體單元教學,完成“目標要求、知識點精析、考題導析”之后,就必須實行形成性達標測試,以完成對學生學業情況的跟蹤診治。根據測試的結果進行綜合評價,對學生失誤的地方進行分類,然后對“診”下“方”,依次擬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總言之,形成性測試與評價的最終目的在于讓學生們掌握所設定學習目標必需的知識和技能。
四、 矯正學習
所謂矯正,就是指為學生提供他們需要復習哪些內容的合理建議。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要提供相應線索,給予他們探究的機會,并適時強化。如有學生尚未達到所應掌握的水平,他們的適時反饋,有助于教師了解教學動態,掌握學生未達標情況,及時采取矯正措施。在完成了達標測試評估,把學生分為達標與未達標兩組。這樣對未達標組學生的矯正工作,就顯得極為重要。我對他們提出了以下要求:
1. 打好基礎,通過詞匯、聽說能力的訓練和語法適當集中等培養其基本技能。
2. 因勢利導,培養興趣。盡量采用引導的方法,給學生一個發散思維的空間,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如在:
put on
wear
in 的區別中,我畫了三幅圖。圖1、一個女孩正在穿衣服突出動作,以此說明put on的用法;圖2、我畫了一個穿著白色裙子的女孩,使學生明白了she is wearing a white skirt中wearing所表達的狀態。圖3、則是在紅色的衣服上標明in,然后以三幅圖用作練習,反復講解、誘導,學生大都很快了解其區別及聯系。
五、 最終評價
經過矯正學習,使未達標組轉化。要使目標指向更加清晰,解決學生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幫助學生真正掌握設定的知識項目,便須對學生進行最終評價。這主要針對最易犯的錯誤及特別重要的知識,大多數通過測試的則不再出現。
我另行出題,集中這些易犯錯的題目,以精而少的方式,明確的指向進行測試評價。
本教學模式基于實際,強調師生反饋,及時矯正,靈活應用,理論結合實際,有很強的可操作性和深刻的意義。我們在實踐中保留其精髓的同時賦予新的元素,充分運用多角度的思維方式來研究問題,力求獲得更具有創新性的思路和視角,是一種創新了的、符合教革實際的可行模式。經過實際操作表明,“掌握學習”確可使學生的成績有大幅度的提高,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邵瑞珍.教育心理學[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346-348.
[2]曹秀娟,唐林煒.布盧姆的掌握學習理論及其在教學中的應用[J].教書育人,2010,(27):54-55.
[3]井維華.布盧姆掌握學習理論評析[J].中國教育學刊,1999,(zj):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