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霞
【摘要】英語寫作技能的培養在初中階段不可忽視的,這是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體現,是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的體現,可是在實際教學中英語寫作教學常被忽略,有的老師甚至要求學生背幾篇范文來應付考試,教師對寫作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到位,在實際教學中沒能想出一種恰當的寫作教學方法。
【關鍵詞】初中 英語寫作 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134-01
Flower and Hayes認為寫作過程包括構思、轉化、修改三個階段。趙建群把過程體裁法的實施模式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寫前信息輸入階段;寫作信息輸出階段和寫后反思階段。韓金龍認為過程體裁教學法寫作教學包括四個階段:范文分析、模仿寫作、獨立寫作和編輯修改。根據Badger and White的理論,作者結合教學實踐,把寫作教學劃分為分析—創作—反思三個階段 。
一、分析階段
這一階段主要分析討論范文的體裁結構和語言特點。根據建構主義理論,自己發現的知識掌握得最牢固,把握的原則是在老師指導的指導下,讓學生參與討論、自主探究,自我發現文章的體裁結構和語言特點,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這一階段包括示范分析、模仿分析和語言訓練。
1.示范分析:
閱讀范文不是為了抄襲,而是用來啟發和開闊自己的思路,這就需要在讀的時候善于分析和判斷,積累素材時需要思考和選擇; 一些調查顯示閱讀可以培養寫作,“一個閱讀豐富的人對寫作的常規和特點有更多的認識”。Kern and Schultz發現,寫作教學和課文閱讀相結合,在關注寫作結果的同時關注寫作過程,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水平。
2.模仿分析:
對書面語篇的分析觀察在寫作課上是必要的,他們能幫助我們理解文章怎樣被有效地組織;同時,這給老師和學生提供有效寫作的標準。
提供多篇同一體裁的文章,讓學生討論分析同一體裁的不同結構形式,讓學生對這一體裁有全面的了解。在頭腦中形成圖式,為以后的寫作打下基礎。對于范文所進行的分析,既要涉及對語篇語言層面的分析,也要探究語篇的深層結構和語言特點。
3.語言訓練:
某一特定體裁的文章都有特定的語言特點。Koda研究顯示,在詞匯和書面語篇的質量之間有密切的聯系。詞匯知識能有助于學習者創作高效作文的能力有幫助。Schultz發現,句法的復雜性也是寫作質量的一個指示物。句法的復雜性不僅是清晰交流的工具,也是產生思想的工具。連貫是語篇的主要特征,使用各種語篇銜接手段是建立語篇連貫的主要途徑。
二、獨立創作階段
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開始,在美國學院和大學里的許多著作研究者、作家和學者開始把寫作看作是一種創作過程。關于寫作過程最重要的實事之一是創作過程——創造正確的過程本身是混亂的。學生通過寫作學習寫作。他們不僅僅討論范文或操練語言點,而且他們從事寫作體驗本身。
1.構思
根據J.Andersno,構思階段分為三個過程:決定寫什么;選擇所要表達的信息;根據體裁圖式組織選定的信息,列要點、寫提綱,規劃文章結構。前兩個過程由學生集體討論確定。土耳其學者托尼斯認為:寫作訓練,特別是當每組人數多時,可以產生對所學語言的意識能力。構思時,三、五人為一組,各擺出自己的想法,集思廣益,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2.寫提綱
在寫提綱的過程中,學生要關注思維是如何組織和發展的,這受限于寫作目的和寫作形式,在學生寫作之前,教師可提供一些可能要使用的英語表達方式。
3.初稿
直接寫出想到的內容,然后總結;寫出自己的觀點,然后發現依據。學生要學會把寫作當作和讀者交談。初稿很難一次完成,學生需要時間思考,經過幾次調整才能完成,和別人討論可以幫助自己較快地完成初稿。
4.修改
寫作就是反復改寫。王麗認為,寫作能力不僅指寫成文章的能力,而且還包括修改能力、評判能力、總結經驗的能力等。根據Badger and White,修改包括自我修改、小組修改和教師評改
三、反思階段
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作品,對日后寫作有很大益處,因為反思也是學習的過程。當學生的作品完成后,教師應及時的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寫作進行總結。
參考文獻:
[1]Badger, R. & White, G. 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 [J]. ELT Journal, Vo1.54, No.2. :153-160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2]Birsen Tutunis. Writing?鄄Propeller for Surpassing LSR,Modern English Teacher, 1995,Vol.4,No.3
[3]Flower L , Hayes ,J.R. A cognitive process theory of writing[J].College Compositionand Communication 1981 (32/4): 365-387.
[4]Flower,L.and J.A,Hayes.. “The pregnant pause: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of playing”.Research in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1981 15/3:229-43.
[5]Kern,R.G.,&Schultz,J.M..The effects of composition instruction on intermediate?鄄level French studentswriting performance:some preliminary findings.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2.(76):1-3.
[6]Koda,K..Task?鄄induced variability in foreign language composition:Language?鄄specific perspectives.Foreign Language Annals.1993(26):332-346.
[7]Murray,D.M.A Writer Teaches Writing (1st ed).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68
[8]Schultz,J.M..Stylistic reformulation:Theoretical premises and practical applications.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1994(78):169-178.
[9]韓金龍.英語寫作教學:過程體裁教學法[J].外語界, 2001(4): 35-40.
[10]王麗. 強化作文教學的主體意識[J].教育實踐與研究,2004(2):32-34.
[11]肖福壽.英語寫作教學的原則與策略[M].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2007.
[12]趙建群. 過程體裁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 (2):112-116.
[13]趙建群.過程體裁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J]. 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5年優秀論文專刊 ( 10-15)
[14]趙建群.過程體裁教學法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實驗研究[D]. 華東師范大學,2005.endprint